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800精骑破10万大军!“逍遥津之战”一代名将的成名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6
转发:0
评论:0
800精骑破10万大军!“逍遥津之战”一代名将的成名战!,800精骑破10万大军!“逍遥津之战”一代名将的成名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

  800精骑破10万大军!“逍遥津之战”一代名将的成名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不乏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然而实际兵力对比大多有所夸张。有一场战役,却是实实在在的800精骑打得10万大军溃不成军,这便是曹魏名将张辽大破孙权的逍遥津之战。此战并不像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夷陵)那么著名,但是此战的精彩程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三大战役。

  逍遥津之战-序幕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我们说称之为的三国在实际上已经形成各自的势力范围。当年夏天,刘备大军攻克成都,占据了巴蜀。这标志着刘备已经完成了隆中对的第一步,拥有了荆州、益州两块根据地,成为三国之中最后一个完成创制的政权。

  曹操与孙权已经在长江濡须口进行过一次交锋,无果而终。于是,曹操北迁长江边的民众,筑皖城、合肥两城,作为淮北地区遏制孙权的基地和进攻的跳板。

  华夏大地的版图上,只剩下了韩遂、张鲁等小范围割据、以及士燮、公孙康等半臣服的偏远军阀,已经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曹孙刘三家争锋。

  在逍遥津之战发生之前,曹孙刘三家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状态。

  孙权因刘备已得巴蜀,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自然不允,双方眼看就要兵戎相见。

  215年3月,曹操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刘备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不得已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划给孙权,换来两家和平,史称湘水划界。

  当年7月,曹操入南郑。张鲁逃往巴中,成为刘备和曹操争取投降的焦点。

  与刘备取得和平后,孙权率大军,自陆口向东北方向挺近。此前,孙权已经拔掉长江边上的另一个据点-皖城,俘虏了曹操的庐江太守朱光和参军董和,还有庐江人口数万。因此,孙权此战的目标,是曹操留在淮北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合肥。

  此时,固守在合肥城里的只有张辽、李典、乐进率领的7000余守军。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张鲁还未投降,曹操分身乏术。张辽明知不敌,还特意开辟藏舟浦。

  215年8月,孙权大军抵达合肥城外。合肥上空,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合肥城下的孙权,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逍遥津之战-参战详情

  关于此役详细的参战将领和兵力,孙权一方因春秋笔法,记载不详。而曹魏一方,仅仅有张辽列传记载较为详细。经多方查证,力求还原更多细节。

  双方参战将领

  孙权一方:孙权、吕蒙、陈武、甘宁、凌统、蒋钦、潘璋、宋谦、贺齐、徐盛、丁奉。

  此时除了鲁肃等人屯于益阳、周泰、朱桓(或称参战,未发现相关记载)各守疆界外,东吴大将大半都到了合肥前线。

  曹操一方:张辽、乐进、李典。

  从后面的记载来看,张乐李三将应当没有相互统属的关系。另有护军薛悌,兖州名士,作为谋士身份出现,此役并未接战。

  双方兵力对比

  孙权:约8-10万人。

  根据唐长孺先生的论述,孙吴兵制为领兵制。因此,孙权一方总兵力约等于众将领兵与孙权中军之和。三国志中,曾有吕蒙“督兵两万”攻荆南三郡、“(蒋)钦督万兵”、甘宁有兵“满千人”“增兵两千”、“增兵五百”此时应当有5000人、贺齐兵3000人、潘璋有兵“常数千人”、凌统“得父并”“得精兵万余人”等相关记录,加上孙权的亲兵、没有详细记录的陈武、宋谦、徐盛等人的领兵,孙权方总兵力应当在八九万之间,号称10万。

  曹操:7000余人,敢从之士800人。

  三国志·张辽列传: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因此,这个数字是曹魏一方自己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

  逍遥津之战-战役过程

  第一回合-张辽奇袭:

  孙权屯兵合肥城下。张辽等看到曹操的“锦囊”,定计以攻为守。第二天,张辽、李典二将放弃私怨,率800精兵冲进10万军中,大破孙权军,还吓得孙权不敢出战。而后,孙军将士发现张辽兵少,各自率军合围。张辽进出两次,带领得胜之军突破重围,返回合肥。

  以上就是奇袭的简略过程,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次出击作为此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整个过程中有这么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为何要进行此次奇袭?7000人守城本就捉襟见肘,而城外陈列着孙权的10万大军。孙权军的威慑力从乐进的态度可以看得出来。当张辽提出“逆击之”的时候,包括乐进在内的诸将的反应是“皆疑虑”“(乐)进等莫对”。其他人也就罢了,乐进同为五子良将,“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以“骁果显名”,并不是浪得虚名之人。连他都感到害怕,不敢回答,可见孙权大军给他们的压力有多大。

  因此,此次奇袭是不得不为之。张辽清醒的认识到,曹操大军远在汉中,此战没有援军,必须要靠自己(比救至,彼破我必矣)。关键时刻,又是张辽一句“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将若疑,辽独当之!”激起了李典的公义之心。可以说,是张辽的勇气和坚持,才有了这次主动出击。

  其二,人和是关键。李典与张辽素来不合,此次三将又没有明确的统属关系。但当张辽以莫大的勇气提出并坚持奇袭的时候,面对无人支持的窘境,李典挺身而出,“请从君而击”。李典早年投靠曹操,为曹军元老。他的认同,使曹军基本统一在张辽的领导之下。这一点,对于乐进和李典来说难能可贵,因为张辽的级别并不比他们高,他们只是因为张辽的能力和见解,从内心认同了张辽的领导。这一点对魏军来说更重要:本来兵少,统一指令、团结一心,才有坚守的可能。

  其三,奇袭的难度和张辽的精准把握。三国以前,也不是没有以少胜多的战例,比如昆阳之战。但是,800先锋队对10万大军,兵力悬殊太大,想要彻底冲垮是不可能的。因此,战前张辽预想的奇袭的目的是“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就是说打击敌军的士气,提高我军坚守的信心,并不是要多大的杀伤敌军。

  第二天拂晓,张辽趁敌军未及反应,大呼“张辽来也”,率军直冲孙权中军。麾下将领徐盛、宋谦等纷纷败走,吓得孙权“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张辽还“叱权下战”。

  孙权一方,首先反应过来的是潘璋,他“横马斩败兵二人”,而后,“兵皆还战”。张辽毕竟兵少,陷入重围。张辽率数十人突围而出,余下的士兵们大呼“将军弃我乎”,张辽又反身将他们救出,返回合肥。

  这一回合,张辽完胜。张辽和孙权的对比反差可以看出,张辽挫敌锐气,以安终心的目的达到了。

  第二回合-孙权围城:孙军士气虽然受损,但是主力仍在,而曹军毕竟人少。于是,孙权不再组织进攻,采取围困合肥的办法。

  但是,士兵们看到张辽在数万军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还将至尊(孙权部下如此称呼孙权,下同)呵斥得不敢接战,士气应当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同时的曹操一方,当幸存的士兵们回去向大家描述张将军如何左冲右突、呵斥孙权的时候,在那个时代,可以想见,曹军士兵们一定将张辽视为天神,军心更加坚定。

  所以,虽然人数众多,但孙权围城十多日,合肥城里并不见丝毫异常。盛夏之时,淮北湿热,不久军中开始流行疫疾。孙权不得已,只得全军撤退。然而,孙权没有想到,这次撤退也极为失败。

  第三回合-张辽追击:孙权撤走了,这场战役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对于一个善战的名将来说,却不一定。

  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孙权对自己的武力似乎颇为自信。因为他有一个爱好-搏击猛兽。为此他还经常受到张昭的劝谏,然而孙权不以为意。因此,这次撤退,孙权竟然让诸将先走,自己断后。而更加奇怪的是,将领们并没有人表示反对。

  合肥城南有渡口曰逍遥津。张辽望见孙权军大队过了逍遥津渡口,而孙权的车盖还在渡口以北,便率军出城,掩杀孙权留在逍遥津北岸的军队。

  孙权想要叫前军回援,却发现前军已经走远,急切间回不来。乱军之中,尚在北岸的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带领着孙吴禁军“车下虎士”千余人和自己的亲军拼死护卫。战斗中,凌统的亲兵死亡殆尽,猛将甘宁急了,一边战斗一边大吼,为何不击鼓?

  众将死战将张辽拦住。孙权到达渡口,发现桥已被毁,奋力策马越过断桥,渡口以南贺齐率军3000接应,这才安然撤回。

  根据贺齐列传中,对孙权劝谏说“至尊(孙权)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至祸败”的话语和孙权回应的谦虚态度,可见此次孙权处境之凶险。

  对于孙权来说,这本是一场必胜的战役:皖城已在手中,后顾没有掣肘;曹操大军远在汉中,合肥城中兵力不及十分之一。因此战前,孙权和众将应当是有些骄傲的,打的有些随意。但孙权应当没有想到,这是他离成功最近的一次。

  对于张辽来说,这本是一次险胜:军力就那么多,还没有援军。但是张辽善于在逆境中抓住机遇,战果巨大,竟然差点捉住孙权,因此也成为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顶端,名扬千古。

  逍遥津之战-战后影响

  180年后,在距离逍遥津不足一百公里的地方,又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战-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与逍遥津之战攻守异位,南守北攻。

  两次战役相同的是,都是进攻的一方志得意满,最终失败;防守的一方兵力有限,丝毫不敢懈怠,最终戏剧性的取得了胜利。两次战役不同的是,逍遥津之战看起来对两国形势没有太大影响,淝水之战却让前秦土崩瓦解,东晋尽得淮北之地,此后终东晋之世再没有受到北方强大的威胁。

  张辽的获胜,使曹操一方守住了淮北之地;孙权一方则退回长江,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濡须口。因此后世看来,仅仅是魏吴两国在长江边上拉锯战中的一次战役,并没有使三国形势太大变化。但对比淝水之战可以看出,此役的影响十分巨大。此役最大的风险在于,曹操一方败不起。

  前文提到,此时的三国,刘备正值全盛时期,后几年竟然可以单独与曹操在汉中争雄,并取得胜利;孙权也处理好了内部的事务,政通人和,主战派吕蒙压倒了主和的鲁肃成为孙权的新宠,正在积极的寻求对外扩张;而曹操已经年老,迫切的需要自身政治地位的提高,为代汉做准备。建安二十年前后,曹操先后得封魏公、魏王,这一举动导致了许多忠于汉室的士大夫的反感,正在微妙之时。

  因此,不放假想一下,如果此役张辽没有守住合肥。这时,那么淮北之地尽为孙权所得,整个河南地都将无险可守。徐州、豫州都在孙权的视野之内,而曹操在当年11月才彻底解决汉中的问题(三国志·武帝纪: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孙权军乘胜攻下汝南、下邳等地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再结合刘备接下来几年的动作,和北方微妙的世家大族们,可以预见,曹魏虽不至于亡国,但形势将大改。日后统一华夏的将是谁,也就说不准了。

  曹操后来的行动证实了这一点。曹操在攻下汉中之后,刘晔、司马懿等人坚持继续进攻巴蜀,然而曹操说“既得陇矣,复望蜀乎”,执意回军。曹操回去后,进爵为魏王。曹操在匆匆回了趟邺城之后,216年便再次南征孙权,在遭遇了甘宁效仿逍遥津的张辽发动的奇袭之后,还是将战线成功压回了濡须口一线。合肥一线对曹操东部战线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此战的失败,带给孙吴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几乎没有胜利的希望了。有一句经典论断“守江必守淮”。此战,孙权丢失了淮北一带,第二年,又被曹操将战线压制到了长江边上的濡须口。从此濡须口-皖城一线成为日后拉锯的战线。虽然曹魏始终没能跨过长江,但终孙吴之世,孙氏政权也没能再跨进合肥一步。

  最后,回顾一下,在此役中封神的名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先后在丁原、董卓、吕布麾下效命,吕布败亡后,投效曹操。先后在平定东海叛乱、平定袁氏、柳城之战中立下功劳。213年后,张辽长镇合肥。

  逍遥津战后,曹操“大壮”张辽,拜为征东将军。张辽从此跨入曹魏的高阶武官行列。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曹操应该是想到如果此役张辽失败了,细思极恐,故而叹息良久把。魏黄初六年(225年),张辽已逝,曹丕还专门下诏说:“合肥之役,···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此战之后,东吴方面,有着“闻张辽来,小儿不敢夜哭”的传说,可见此战带来的张辽之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推脱不愿出战?一代名将,因此陨落!
邯郸之战白起为何推脱不愿出战?一代名将,因此陨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一生为秦国攻城70多座,没有败绩。其最出色的战绩当属长平之战,在这场关乎秦赵两国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白起完胜赵括,最终斩杀赵军5万,俘虏40万。随后白起以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为借口,将这40万人坑杀,只放回了240名童子军回去报信。白起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要借这些人之口在邯郸造成恐慌的气氛,瓦解赵国人的斗志。然而正当他正准备乘胜进攻邯郸时,秦昭襄王却派使者前来传令,让他退兵。原来之前中了秦军反间计的赵王此时清醒了过来,决定现学现用,对白起也用一次反间计。于是他派苏秦的弟弟苏代携带重金贿赂秦相范雎,范雎不愿意白起再立战功,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向秦昭襄王奏请,允许赵国割让6城求和。秦昭襄王同意了范雎的建议,这才派人让白起班师。后来白起得知了这件事情,就和范雎结下了怨仇。之后赵国又将秦国...
· 中国历史上三位名将的成名之战,一战成名,流传千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豪杰数不胜数,他们的名字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文化与血脉中。中国历史上能称上“战神”的大有人在,在此文中仅仅选取其中三位。下面我们就看看中国历史上的三位名将的封神之战,体会那一段段传奇。一个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我们的血脉不仅中流淌着华佗、扁鹊的妙手仁心,流淌着张良、孔明的经天纬地,也同样流淌着这些名将们的骁勇与霸气。以下排名不分先后。1、楚霸王项羽——彭城之战项羽,西楚霸王。推翻秦朝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成为一方诸侯。但刘邦志在天下,于是就招揽了其他几个诸侯一起抗衡项羽。公元前205年,趁楚国精锐都跟随项羽伐齐,刘邦率五十多万联军进攻楚都彭城。当时的彭城只有老弱残兵数千,一触即溃。刘邦进驻彭城后非常高兴,命樊哙攻下周边小城,形成拱卫之势,自己则花天酒地。项羽此时则面临着巨大的困境,齐国久攻不下,而自己的根基楚国又被刘邦占了,眼看着就要被前后夹击一口吞掉。但项...
· 三国乱世英雄张辽的成名之战是那一战
张辽成名一战乱世造英雄,三国时期,英雄比比皆是,张辽的成名一战又是什么呢?张辽是我国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就是因为张辽的成名一战,让他深受曹操信任,随后随曹操四处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张辽剧照张辽虽然善战,但一直庸庸碌碌,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可以算是张辽的第一次成名之战。白马之围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张辽临危受命,在战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凭借灵活的指挥能力、致命的突袭,曹操一方首战大捷,不仅杀敌无数,还抢夺了大量的战备物资,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张辽一站成名后,才开始被曹操重用。最让张辽大放异彩的是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赤壁之战败退,孙权派十万大军趁机攻打曹操,此时,曹操军队士气低落,伤员多,可以调动的兵力少,军队危在旦夕,张辽挺身而出,率领八百人的队伍,突袭了孙权的先锋,杀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击退了孙权的先头部队。天公作美,孙权军队感染了瘟疫只得退后。张辽英勇果敢,断了张辽军队必过的桥...
· 一代战神秦琼的成名史:一生大战200余次
战神秦琼: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但是秦琼却很引人注目,少年时代就以义气著称。也算是上天暗助,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让秦琼在家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士兵。虽然地位不高,但秦琼属于特别追求上进的那种类型,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后来,秦琼的母亲去世了,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当时的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的大驾?来护儿平...
· 一代战神秦琼的成名经历:一生大战200余次
秦琼:战神最终成门神郭灿金(教授、本刊专栏作家)【秦琼档案】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为传统门神。网络配图秦琼的出名显得偶然,但其实也是必然。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但是秦琼却很引人注目,少年时代就以义气著称。也算是上天暗助,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让秦琼在家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士兵。虽然地位不高,但秦琼属于特别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