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0
转发:0
评论:0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集团,此后李隆基父亲李旦禅位于他,也就此拉开了他的称帝之路。李隆基在位初期,又采取了很多变革措施,使得大唐各方面的发展再上一层楼,从而迎来了开元盛世。可以说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处于极盛时期。不过李隆基晚年却逐渐怠慢政事,还宠信错了大臣,为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其实李隆基本有机会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等人引起战乱。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唐天宝十二载壬辰。

  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前锋屡捷。

  大唐国运昌隆,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如果有人说仅仅一年以后整个大唐将陷入战乱之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二百余年,你一定以为他疯了。

  但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那个盛世大唐自此只活在诗歌里了。

  01、李林甫的私心

  “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

  “上或时不视朝,百司悉集林甫第门,台省为空。”

  玄宗一朝,李林甫为相十九年之久,权势滔天。

  自唐开国以来,边军将帅多用名臣,后若有战功,多入朝为宰相,这也正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出将入相。

  尤其是玄宗朝,四方开边,战事不断,武将取功易如反掌。

  李林甫显然不愿有人因此入朝分权,于是想出了一条对策。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胡人打仗勇猛,背后又没有宗族势力,最重要的是胡人不通文墨,绝了入朝为相之路。

  自然他李林甫的相位就稳如泰山。

  因此边将多用胡人,安禄山也是由此被重用。

  如果说边将用胡人一定会谋反,未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之见。

  但以往边将一有军功,往往召入朝中重用,也是防止他们在外形成势力,朝廷难以制约。

  如今李林甫因为一己之私改掉了成法,直接导致了安禄山做大。

  02、杨国忠的无能

  杨国忠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唐玄宗年老,他已经习惯了内事托宰相,外事托边将的政治模式。

  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政治才能,他是个单纯的奸臣,他只想捞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很不幸,大唐落在了一个聚敛之臣手里,国事日渐败坏,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一再警告唐玄宗,说安禄山会谋反的,也是杨国忠。但他并不是完全出于公心。

  只是因为安禄山恩宠日甚,杨国忠很不开心。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心机深沉,每次和安禄山谈话,都能将他心中所想猜个七七八八。

  安禄山很怕李林甫,因为这是个能看透人心的家伙。

  杨国忠安禄山的手段就很低劣了,越,安禄山恩宠越甚。

  因为唐玄宗这个老狐狸最擅制衡之道,你杨国忠越,他就越支持势弱的安禄山。

  但唐玄宗看走眼了,杨国忠没有他想得那么强,安禄山也没有他想得那么弱。

  但,安史之乱真的只是两名宰相的过失吗?

  03、大唐的雄心

  “开边”这个词在唐史上出现最为频繁。

  “天宝元年,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大唐疆域之广,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但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但四方连年征战的现实情况,导致了边将不得不久任,甚至一人兼领数道节度使。

  安禄山能一人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既是迫于契丹和奚族的存在,需要能打仗的胡人安禄山来坐镇,也是因为到了此时,已几乎成了帝国的惯例,王忠嗣甚至还曾一人兼领过四道节度使。

  再加上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各折冲府陷入有官无兵的尴尬处境,为了满足征战的需求而采用了募兵制。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与府兵制时有事作战,无事散归各折冲府不同,职业军人出现了。战斗力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边将易于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和武装。

  “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馀人,谓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及家僮百馀人,皆骁勇善战,一可当百。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

  更要命的是,大唐盛世的迷梦,又让承平日久的中原地区以当兵为耻,再无尚武风气。

  “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也就不难解释安禄山起兵叛唐后,河北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的景象。

  安史之乱的发生根源,在于大唐的四处开边,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巨大的疆域,让传统的行政格局难以驾驭,而面对这个新问题,唐玄宗亦无能力革新解决,只能被迫采用节度使这种近乎“裂土封王”的方式。

  如此这般,一旦所托非人,自然难免兵革之祸。所以,纵没有安禄山,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起兵造反。

  拓土万里,四夷宾服,听着是很威风,可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做一个盛世的皇帝,也是要讲究能力进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也许,历史不是你认为是那样的就是那样的。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当事人为什么会这么做?这个事件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这篇文章“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或许能够给您答案。?01大唐天宝三载,天下太平无事。李白被唐玄宗取消关注,落寞地离开长安,然后在洛阳巧遇杜甫。两双温暖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碰撞出一段佳话。他们一起在河南求仙访道,秋天又遇到了高适,三个人每天除了喝酒闲逛,就剩下作诗了。为大唐工作50年的贺知章,也骑着小毛驴回浙江老家了。此时,离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过半年。大明宫中住着李隆基,太真观里有杨玉环。一年后,他们将走完世界上最遥远的旅程,向天下宣布他们的爱情。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仍然默默无闻,但后来他踩上了一条光彩大道,走向了自己也不清楚的未来。右相李林甫在朝堂只手遮天,每次发朋友圈都能收获上万点赞,然而,他都懒得看一眼。幽州的安禄山春风得意,他刚刚接替裴宽担任范阳节度使,再加上已有的平卢节度...
· 斋藤道三为什么没能取得天下?根本原因是什么
斋藤道三玩阴谋厉害,打仗不行。这是的确的,道三坐拥美浓60万石,可谓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大势力了,但是他和还没统一尾张,10余万石的小领主织田信秀打了半辈子仗也没啥成效。其子斋藤龙兴发动叛乱时,道三几乎是一路逃跑,由此可见他能力不够。而且道三魄力不够,他并无取得天下的野心,和信长会面不仅不杀他,还嫁个女儿给织田信长,最后连带美浓也落入了敌人之手(什么道三遗言信长为自己报仇夺取美浓多半是后人给信长贴金)。明知儿子义龙野心大,还把家督让给他又收回来,使得义龙动了杀心、其三,道三没有改革法度。美浓的局面颇有春秋之势。美浓三人众,明智家,远山家虽投靠斋藤,但更多的是从属关系而非主从关系,这样注定斋藤家没有足够凝聚力。日后信长夺取美浓,也是靠策反美浓三人众起家的。其四,道三名不正言不顺。一介卖油郎能到一国太守之位已是令人愤恨,想要夺取天下更是困难重重。看丰臣秀吉从足轻做起,苦心经营30余年,终于得到天下...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大唐产生的影响
安史之乱,这次战争的命名并不是用年号或者是地点,而是用叛乱者的姓氏。安史之乱发起的叛乱者是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用了安禄山的“安”和史思明的“史”来组成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路线示意图从“安史之乱”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次的战争的发起者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不过“安史之乱”还是有一个使用年号作为名称的战争称呼,那就是“天宝之乱”,因为这次的战争发生在唐玄宗统治的天宝年间。不过比起“天宝之乱”还是“安史之乱”这一个称呼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这次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后来,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虽然这个小孩给了大唐不少的打击,不过最后还是大唐胜利地平定的这次的叛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这次叛乱的发起者,大唐是不会留下他们的。所以他们为这...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对大唐产生的影响
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和史思明组织发起了一场政治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又由于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亦称“天宝之乱”。叛乱发生之后,安禄山将他占据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独立于大唐的国家。这就是“大燕”。安禄山自称“大燕”的皇帝,不会再听从李隆基的命令了。不过“大燕”在大唐的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在玩过家家的小孩吧。安禄山和史思明会发起叛乱,就是看到大唐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不理朝政,专宠杨贵妃,使得国家混乱。最后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没有的到这个江山,也是逼得李隆基杀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杨贵妃。安史之乱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场战争罢了。网络配图在755年时,安禄山就开始蠢蠢欲动。在同一年的11月15日,唐玄宗知道了安禄山叛乱的这一个消息。在几经犹豫之后,他决定任命安西的节度使封常清再同时去管理范阳、平卢的节度使,以此作为对这次叛乱防守的前期准备,还任命了皇六子荣王李琬作为元帅,当时的右...
· 大小金川让乾隆屡遭挫折没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大小金川让乾隆屡遭挫折没能拿下,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乾隆爷在他晚年的回忆录《南巡记》中曾写道:“吾临御五十年,凡举两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两件事中,南下江南自不必说,此行不止有游玩之意,还意在探查江南士人的忠诚度;而另一件事“西师”,同江南水乡的恬静安逸相比,则多少增添了几分沉重与苦涩。01苦涩的“西师”什么是西师?所谓西师,实际上就是清廷跟西北的游牧民族(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与西南地区的叛乱土司等作战。而西南同西北相比,又更显棘手。实际上,乾隆时期对西南的控制程度,已远远超出了之前的历代中原王朝,这多少也有雍正朝名臣鄂尔泰在西南行“改土归流”(用中央任命的官员去代替地方土著主政)的功劳。但是,也要看到,鄂尔泰的“改土归流”效果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在当时四川的西康山区,以及整个,仍是以土著势力掌控地方政局为主。他们不服从中央调遣,或阳奉阴违。西康的土司们尤为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