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集团,此后李隆基父亲李旦禅位于他,也就此拉开了他的称帝之路。李隆基在位初期,又采取了很多变革措施,使得大唐各方面的发展再上一层楼,从而迎来了开元盛世。可以说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处于极盛时期。不过李隆基晚年却逐渐怠慢政事,还宠信错了大臣,为此后爆发的安史之乱埋下隐患。其实李隆基本有机会力挽狂澜,但最终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安禄山等人引起战乱。

唐天宝十二载壬辰。
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前锋屡捷。
大唐国运昌隆,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如果有人说仅仅一年以后整个大唐将陷入战乱之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二百余年,你一定以为他疯了。
但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那个盛世大唐自此只活在诗歌里了。
01、李林甫的私心
“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
“上或时不视朝,百司悉集林甫第门,台省为空。”
玄宗一朝,李林甫为相十九年之久,权势滔天。
自唐开国以来,边军将帅多用名臣,后若有战功,多入朝为宰相,这也正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出将入相。
尤其是玄宗朝,四方开边,战事不断,武将取功易如反掌。
李林甫显然不愿有人因此入朝分权,于是想出了一条对策。

“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胡人打仗勇猛,背后又没有宗族势力,最重要的是胡人不通文墨,绝了入朝为相之路。
自然他李林甫的相位就稳如泰山。
因此边将多用胡人,安禄山也是由此被重用。
如果说边将用胡人一定会谋反,未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之见。
但以往边将一有军功,往往召入朝中重用,也是防止他们在外形成势力,朝廷难以制约。
如今李林甫因为一己之私改掉了成法,直接导致了安禄山做大。
02、杨国忠的无能
杨国忠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唐玄宗年老,他已经习惯了内事托宰相,外事托边将的政治模式。
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政治才能,他是个单纯的奸臣,他只想捞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很不幸,大唐落在了一个聚敛之臣手里,国事日渐败坏,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一再警告唐玄宗,说安禄山会谋反的,也是杨国忠。但他并不是完全出于公心。
只是因为安禄山恩宠日甚,杨国忠很不开心。

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心机深沉,每次和安禄山谈话,都能将他心中所想猜个七七八八。
安禄山很怕李林甫,因为这是个能看透人心的家伙。
杨国忠安禄山的手段就很低劣了,越,安禄山恩宠越甚。
因为唐玄宗这个老狐狸最擅制衡之道,你杨国忠越,他就越支持势弱的安禄山。
但唐玄宗看走眼了,杨国忠没有他想得那么强,安禄山也没有他想得那么弱。
但,安史之乱真的只是两名宰相的过失吗?
03、大唐的雄心
“开边”这个词在唐史上出现最为频繁。
“天宝元年,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大唐疆域之广,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但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但四方连年征战的现实情况,导致了边将不得不久任,甚至一人兼领数道节度使。
安禄山能一人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既是迫于契丹和奚族的存在,需要能打仗的胡人安禄山来坐镇,也是因为到了此时,已几乎成了帝国的惯例,王忠嗣甚至还曾一人兼领过四道节度使。
再加上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各折冲府陷入有官无兵的尴尬处境,为了满足征战的需求而采用了募兵制。

与府兵制时有事作战,无事散归各折冲府不同,职业军人出现了。战斗力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边将易于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和武装。
“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馀人,谓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及家僮百馀人,皆骁勇善战,一可当百。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
更要命的是,大唐盛世的迷梦,又让承平日久的中原地区以当兵为耻,再无尚武风气。
“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也就不难解释安禄山起兵叛唐后,河北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的景象。
安史之乱的发生根源,在于大唐的四处开边,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巨大的疆域,让传统的行政格局难以驾驭,而面对这个新问题,唐玄宗亦无能力革新解决,只能被迫采用节度使这种近乎“裂土封王”的方式。
如此这般,一旦所托非人,自然难免兵革之祸。所以,纵没有安禄山,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起兵造反。
拓土万里,四夷宾服,听着是很威风,可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做一个盛世的皇帝,也是要讲究能力进化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