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朝官员服饰介绍 隋朝官员的礼服有何特点?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6
转发:0
评论:0
隋朝官员服饰介绍隋朝官员的礼服有何特点?,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汉末以来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到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崇尚侈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

  隋唐时期帝王官员礼服制度有了重大改变,形成了十分完备且等级森严的体系。

  隋朝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隋代末年,隋炀帝又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汉代的通天冠样子和进贤冠相近,隋炀帝戴的通天冠,上有金博山等装饰。他戴的皮弁也用十二颗珠子(琪)装饰(古时用玉琪,隋炀帝时改用珠),并根据珠子的多少表示级位高下,天子皮弁十二琪,太子和一品官九琪,下至五品官每品各减一琪,六品以下无琪。文武官朝服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袜乌靴。所戴进贤冠,以官梁分级位高低,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戴獬豸冠。祭服玄衣纁裳,冕用青珠,皇帝十二旒十二章、亲王九旒九章、侯八旒八章、伯七旒七章、三品七旒三章、四品六旒三章、五品五旒三章、六品以下无章。男子官服,在单衣内襟领上衬半圆形的硬衬“雍领”。戎服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士卒黄色、商贩皂色。隋文帝赐大臣束九环金带,官员称“以腰保领”,表示对皇帝的拥戴。

  武官俑

  武昌周家大湾出土武官俑,穿大袖襦、大口缚袴,虎皮裆铠、靴子,头戴介帻,右手执双环刀,胡须一个打成单辫下垂,一个分左右打成两辫分列两旁,这种缠须的风气,源于北方少数民族,至晋朝影响中原,如《晋书》说张华多须“制好帛缠须。”《南史》说崔文伸献给齐高帝缠须绳一枚。上嘴唇的胡子,则把两端捻成菱角形略微上翘。唐阎立本《步辇图》中唐太宗的胡子,就是这种式样,唐代还有唐太宗须角可以挂弓的传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朝时期官员阎庆
阎庆(506年D582年),字仁庆(一作仁度),河南河阴人,南北朝、隋朝时期官员、将领。阎庆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守信,端正严肃。初任别将,后历任轻车将军、给事中、步兵校尉、中坚将军。大统三年(537年),归附西魏,担任中坚将军、奉车都尉。大统九年(543年),参与河桥之战、邙山之战,以战功授任前将军、后将军、抚军将军等,历封安次县伯、安次县子。阎庆善抚部下,深得部下拥戴,屡建功勋。后升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侍中等,赐姓大野氏。北周建立后,阎庆出任河州刺史,进封石保县公。阎庆在职期间,安抚招纳少数民族,施政宽大仁惠,颇受百姓称道。不久进封太安郡公(一作大安郡公),历任大将军、小司空、云州刺史、柱国。阎庆是北周权臣宇文护的表兄,宇文护虽独揽朝政,但阎庆从未迎合依附他。因此北周武帝很敬重他,将女儿清都公主嫁给他的次子阎毗。阎庆退休后,受到北周武帝、北周宣帝、北周静帝三代皇...
· 宋朝官员服饰特点宋朝的官员服饰有什么讲究?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
· 明朝官员服饰介绍明朝文武官员服饰特点及含义
戴乌纱帽、身穿盘补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以补子来区分官职。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颜色有所区别。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紫色、绿色、柳黄、姜黄及明黄等颜色,其他如蓝色、赭色等无限制,俗称“杂色盘领衣”。明朝建国二十五年以后,朝廷对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官吏服饰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明代太监刘若愚《酌中志》一书,就专门叙述到这种服饰。他说:“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这种服装所采用的质料和纹...
· 隋朝时期官员:辛公义
辛公义,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隋朝时期官员。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召他入露门学,命他讲授道德义理。北周建德初年,授为宣纳中士。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后,又历任掌治上士、扫寇将军。隋高祖杨坚在北周担任宰相时、授其为内史上士参与处理机要之事。隋开皇元年,官授主客侍郎,兼任内史舍人的差使,赐爵位为安阳县男,领食邑两百户。在隋灭陈后,因功被任命为岷州刺史,后调任牟州刺史。仁寿元年,补任扬州道黜陟大使。跟随隋炀帝出征至柳城郡时逝世,当时年六十二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公义是陇西狄道人。辛公义早年就死了父亲,由母亲一人抚养,母亲亲自教授各种典籍。北周天和年间,朝廷挑选良家子弟做太学生,他在其中以勤奋刻苦著称。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召他入露门学,命他讲授道德义理,每月在皇帝面前与有学问的大儒讨论,经常被人叹为奇才,当时同辈的人都很仰慕他。北周建德初年,授为宣纳中士。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又历任掌治上士、...
· 清朝官员服饰介绍清朝官员的服饰等级区分
清朝官员服饰是指在清朝政府中有正式职位官员的官方着装,正式名称为补服。着装分为帽、外衣、朝珠、朝靴。清政府对官员的办公着装有着明确的限制,不同品级有不同的着装,不能自行更改装束。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补服、蟒袍等。品秩差别主要看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朝冠顶珠见上表;吉服冠与朝冠大体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蓝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补服,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王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一边二串),名位“记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为男,两串在右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官员戴的官帽又称大帽,共有两种:一为冬季所戴,称“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