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崇祯帝没做亡国之事却成了亡国之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崇祯帝没做亡国之事却成了亡国之君?,导读:大明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

  导读:大明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民摆脱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民成为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舞台。它的存在有伟绩,像郑和下西洋、一条鞭法、驱除蒙鞑倭寇、收复台湾、改土归流;有污点,像东厂锦衣卫等特务组织的建立、宦官专权、党争不断、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纷纷起义。

  它处于世界变革的大时代,西欧由此走向强盛,中国也由此走向衰落。虽然明朝为很多国人诟病,因为其社会极其黑暗,吏治极其腐败,但我还是要说,相对清朝,我对明朝是极其喜欢的,不为别的,就为它捍卫汉民族文明的决心。

  封建王朝的核心,就是皇帝。作为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皇帝的意见直接导致社会的变化。明朝灭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建立者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又叫重八,贫农出身,双亲死后,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和乞丐,元末参加过红巾军起义。明朝建立后,他深知民间疾苦,颁布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稳定社会。但正是由于深知民间疾苦知道百姓的力量,朱元璋惧怕百姓的起义,所以重典治国,颁布《大明律》与《大诰》。胡惟庸案因连坐一万多人丧命,蓝玉案更有两万多人因连坐而死。朱元璋还建立锦衣卫、兴诏狱,开启了明朝厂卫制度的先河。

  朱元璋的种种高压手段虽然有效的稳定了明朝的统治,皇权前所未有的加强,但是却激起了百姓的不满,皇帝把百官百姓当做工具,为明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朱允炆当政期间废除了锦衣卫,但他削藩太过急切,且步骤错误,让本有夺取天下之心的叔叔朱棣坐立难安,给予其口实以“清君侧”之名推翻了自己的统治。个人认为朱允炆能够继续做皇帝的话,应该能够实行仁政,当个好皇帝。毕竟此时大明朝已不是乱世,不必用重典。

  朱棣当皇帝后,继续发扬他老爸的高压统治,不仅恢复了锦衣卫,还设立东厂,让太监掌管。朱棣打破了他老爸对太监的种种限制,为以后太监乱政创造了条件。好在永乐朝的太监比较老实本分,不敢打什么坏主意,还出了郑和这个响彻海内外的航海家。最让人震惊的是朱棣硬是加上“门生”这一族,将支持建文帝的方孝孺灭了“十族”,打九族的记录。当官的命尚且如此不值钱,也难怪人民会不断起义了。朱棣还急切迁都北京来“天子戍边”,后来事实证明这件事弊大于利,一是土木堡之变,二是俺答汗趋兵南下,三是李自成起义。

  朱棣他儿子还有他孙子,也就是仁、宣二宗在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还算英主。为什么算英主,其实就是他们没他们后人那么胡闹,坐享他爸,他爷爷的成果,落得个守成之主的英名。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内阁制也逐渐完善。

  英宗,是个命运多舛的皇帝。太监乱政从他开始,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他亲征瓦剌,又因王振不愿军马践踏自己田地的庄稼改道宣府,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发生,沦为也先的阶下囚。对于皇帝来说,沦为阶下囚是莫大的耻辱,敌营中的英宗痛定思痛,总结教训。回国后,在弟弟代宗病危时,二次登基。英宗后期政治逐渐成熟起来,百官各司其职,政局较稳定,但是却挽回不了明朝衰落的命运,土木堡之变就是其分水岭。

  英宗之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昏庸无能,不是贪财,就是好色,有的迷信神仙不理朝政几十年,有的贪玩,有的甚至喜好木工,其中有一个杯具帝—光宗朱常洛,因房事过多服红丸,在位一个月就见他祖宗去了。所以请允许我无视他们吧。但其间有一个皇帝还是值得我们称道的,那就是孝宗朱佑樘,他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但这并不能改变明朝的命运,他儿子他孙子把他好不容易弄好的局面又搞乱了。

  期间倭乱出现的原因是海禁。倭寇的实质是武装走私者,并且并不全是日本人,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这点大家应该知道。

  从英宗开始,统治者迨于政事,宦官窃权,政治腐败黑暗,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活不下去,只好起义。另外国家财政拮据,军备废弛,内忧外患。这是明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

  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我们的杯具帝二号,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皇帝。现在请尽情喊悲剧帝吧。

  说到崇祯帝,他是什么人呢?话说咱们杯具帝灭掉魏忠贤这个无鸟人后,觉得自己很NB,也深知它的家产病入膏肓,于是起用大批贤能之人,希望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但我们的杯具帝太过急切,就跟我们时候的心情一样,但事与愿违,越急切国家没得救,于是他就杀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奸臣,杀;忠臣,杀;大臣进谏说出逆耳忠言,杀。反正看不顺眼的都杀,于是本来有希望的朝政沉沦在大臣们的沉默中,这个国家是彻底没救了。就连崇祯上吊煤山时都在骂他的家奴(大臣)们误国,是国家灭亡。所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崇祯,是一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

  下面透露一些细节:1.崇祯是个非常节俭的皇帝,但又是非常吝啬的皇帝。他向建奴用兵时没钱,问大臣们募捐,大臣们都哭穷,哭得最穷的是崇祯的岳父周奎,只拿出了一万两,最后只募捐筹得二十多万两;有大臣建议崇祯从自己荷包里出钱,崇祯没理睬。崇祯死后,李自成在崇祯的个人财库中发现“积年不用库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五百两为一锭”。起义军还在周奎家中搜出七千多万两银子。杯具帝和他岳父是十足的葛朗台。

  2.李自成逼近京师时,大臣建议崇祯迁都南京,崇祯心高气傲,不允。

  3.李自成曾两次向崇祯议和。他围困北京时让崇祯封他为王,赐银一百万两,封国秦晋两省,然后李自成负责平定国内其他起义军,为朝廷抗击满清,平定辽东。崇祯不允。最后他攻破北京,让崇祯退位保全性命,骄傲的崇祯肯定不会答应,于是他就殉国成为杯具帝了。

  在这里,我不是说明朝灭亡就怪崇祯,而是说崇祯的性格悲剧直接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让我们为杯具帝默哀吧,希望我们察觉出自己的性格缺陷,并尽量弥补,以免沦为又一个杯具。

  评论:乱作为比不作为更可怕,有人一直认为明实亡于万历,而我个人认为明朝的灭亡其实是崇祯自己一手造成了,万历二十年没上朝还能取得三大征的胜利,而崇祯一步一步将明王朝推向深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亡国之事
【成语】亡国之事【成语】亡国之事【拼音】wángguózhīshì【解释】事:事情,事件。使国家灭亡的事件。【出处】《庄子·至乐》:“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
·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
孙皓本来是明君,为什么后来成了亡国之君?历史上明君不在少数,但是昏君同样也不在少数,然而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要说起来其实也有不少,但是,既然是明君,又为何会变得昏庸不堪呢?三国时期东吴的孙皓就是这样一个人,前期孙皓可以用明君来形容,在历史上也很有作为,但是后来却成了亡国之君,成了魏国的俘虏,在此之后三国时代正式宣告结束。《三国演义》中的吴后主孙皓暴虐无道惨害忠良,迷恋女色、穷兵黩武、宠信小人,凡历史上所有昏君身上该有的过错他占全了,完全就是个十足的混账玩意儿。然而读了《三国志》后,仔细琢磨,孙皓虽然是亡国之君不假,但似乎没有小说说的那样不堪,许多事情做的中规中矩,甚至比历史上的一些守成之君还要合格。因此,小编觉得有必要为他做做翻案文章,至于对与错,大家见仁见智好了。首先,来看孙皓上位的历史背景。东吴永安七年(264),东吴第三任君主孙休驾崩,三十岁的孙休英年早逝,遗命大臣濮阳兴、张布辅佐其...
· 亡国之器
亡国之器【成语意思】: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用法分析】:亡国之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ángguózhīqì【成语声母】:WGZQ【近似成语】:器宇轩昂: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器小易盈:原指酒量小。比喻才能小,容易自满。器鼠难投:器:用具。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器满意得: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器满将覆:见“器满则覆”。【成语接龙】:亡国之器→器宇轩昂→昂昂不动→动心骇目→目不识书→书香人家→家骥人璧璧坐玑驰→驰声走誉→誉不绝口→口吻生花→花攒锦聚→聚少成多→多管闲事事不有余→余味无穷→穷猿奔林→林寒洞肃→肃然...
· 亡国之社
【成语】亡国之社【成语】亡国之社【拼音】wángguózhīshè【解释】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出处】《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 亡国之社
亡国之社【成语意思】:已亡国家的祠社。古代天子将其作为亡国的象征,以自儆戒。【用法分析】:亡国之社作宾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ángguózhīshè【成语声母】:WGZS【近似成语】: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社威擅势: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社鼠城狐: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社稷生民: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指国家。指国家与人民社会贤达:指不属任何党派而具有广泛社会声望的人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