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3
转发:0
评论:0
唐德宗李适生母是谁?唐德宗寻找民间母亲的故事,导读: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

  导读:唐德宗李适于公元742年(即天宝元年)生于长安皇宫之中,是唐代宗李豫的长子,其母为沈氏(可惜不是大老婆),李适的爷爷是唐肃宗李亨,太爷爷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了。

  李适的青少年时期正逢大唐盛世,着实过了些年的好日子,但好景总是不长的,李适14岁那年即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告急,李氏皇族纷纷出逃四川,李适之母沈氏因在家族之中地位不高(前面说过她不是大老婆,虽说她儿子李适日后成了太子、作了皇帝,按说应母以子贵,但那是二十多年后的事了,眼下他儿子仅仅是李氏皇族中的普通一员,对她地位上的帮助不大)没能安排进第一批流亡名单,被无限遗憾的留在了长安城中,在巨大的悲伤情绪中,年少的李适经历了与母亲的生离死别,这一别便是永别,于是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叛军随后攻入长安,沈氏在战乱中被叛军掳掠到了洛阳安禄山的宫中(其中的屈辱和遭遇可想而知)。

  一年后,即公元757年唐军借回纥兵之力,光复洛阳,沈氏的丈夫李豫随大军进入洛阳,并十分幸运的在洛阳宫中重新见到了沈氏,李豫自然是大喜过望,先将沈氏安置在洛阳,打算待平叛之后再带其一同返回长安,全家团聚。

  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759年史思明复叛,洛阳再度沦陷,沈氏又落到了叛军手里,并从此下落不明(这女人的命可真苦啊)。此后唐王朝进入了与叛军的反复拉距之中,只到763年才将安史之乱平定,其间寻找沈氏的事自然是无力顾及。

  公元762年李豫即位,其对沈氏始终是念念不忘(对不起人家啊),在叛乱平定后,便派人四处查访,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但终其一生未能如愿。其间到是有一位曾在少阳院(在唐代太子亦称少阳,其居住处称少阳院,即太子府)当过奶妈后来在寿州崇善寺做了尼姑的广澄,想要冒充沈氏来认亲(应该是认富贵),可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李豫跟沈氏生活了有十几年,儿子都养了那么大,自己老婆长什么样还能忘了吗。两人一见,李豫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盛怒之上命人把广澄活活鞭死。

  此后李豫怀着对沈氏的愧疚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寻亲接力棒也交到了他们二人的儿子唐德宗李适的手中。

  公元779年李适即位,虽然其母沈氏仍没有下落,但他仍下旨尊沈氏为皇太后,并为寻母专门设立了规格相当高的工作领导小组,称为奉迎使,领导小组的组长即奉迎使为睦王李述,副使为工部尚书乔琳,组员(在这个小组里叫判官,可谓相当贴切)为四名沈氏家庭的成员(事后证明他们可能是沈氏叔叔的儿子的侄子之类的人,寻亲基本没有什么作用),让他们带人不惜一切代价,到帝国的各地寻找。

  其间各地声称找到沈太后的消息不断,但却大都经不起考验,而其中最最疑似并且在唐史上留下一笔的是下面这一起。

  玄宗时期的大太监高力士有位养女当时在洛阳寡居,因其养父的关系能讲很多宫庭里的事情,在她家那一带相当有名,洛阳有个叫李真女人的曾经在皇宫中作过女官,估计是因为赏金太丰厚和这位高氏太能泡的原因,居然一门心思的认定这位寡妇的高氏就是传说中的沈太后,并立马将这一重大情报向当地政府做了报告。

  奉迎使接到洛阳地方政府的报告,不敢怠慢,将这一重大信息向皇帝李适做了汇报,李适得知后是又惊又喜还又担心,便立马派人到洛阳去进行查证,当时沈氏家族中认识沈氏的老人都已经过世,而以前曾经在宫中侍候过沈氏的太监和宫女也大都不在世了,派出查证的人又没有照片和DNA这些现代技术,对于皇帝派的任务,只能靠皇帝对太后长相的描述和自己现场的望、闻、问、切以及感觉来干了。

  查证人员首先在暗处对高氏进行了观察,高氏在年龄上跟沈氏差不多,其身材和长相跟描述中的也有点像(沈氏估计脸上没有类似美人痔之类的特征),来人实在是难以辨别,只能像审问似的去问了。

  高氏开始还很诚实,矢口否认说自己根本不是太后,但想不到的是这话起了反作用,估计以前查证人员见到的尽是声称自己是太后的人了,第一次碰上这说实话的,于是发扬真作假时假亦真的作风,认定高氏就是沈太后,并强行把高氏迎进了洛阳的上阳宫,起初高氏是一百个不同意,但时间一长,好吃好喝好招待一通下来,不由得高氏不动心,高氏见作太后好处如此之多,也就半推半就,到后来更是一口承认。相关官员等的就是高氏这句话,立马向皇帝报告好消息。

  德宗得到消息后,立刻派了上百名宫女带着皇太后专用的车驾和衣服物品,先行到洛阳去服侍所谓的沈太后。而自己准备随后挑选黄道吉日,再带人前往洛阳亲自迎母后回长安。

  李适与母亲失散时已经14岁,应该是早已经记事了,而且在那个时代像他这么大的皇族子弟说不定老婆都已经有了,其母长什么样他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如此大费周折,到时候“母”子在洛阳相见之日,恐怕就是龙颜大怒之时,前车之鉴(尼姑广澄)可还历历在目啊。

  高氏的弟弟高承悦当时住在长安,得知了姐姐的事情,惟恐姐姐不说实话冒充太后,到时候真相大白,恐怕就得是满门抄斩,自己也跑不了。就主动向政府坦白,向德宗交待了事情的始末。德宗听后,估计是相当愤怒但也相当无奈,便派高力士的养孙樊景超还着自己的诏书前往洛阳察看并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樊景超到了洛阳上阳宫中一看,见高氏住在内殿之中,还真把自己当那么回事了,周围随从、侍卫样样不缺,真太后啥样,她啥样。

  樊景超上殿便对高氏说:“姑姑为什么要把自己放在俎案上呢?”

  高氏一见樊景超到来,再加上这么句话,自然是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这个所谓太后是当到头了。但她左右的侍从却不知真相,拥上来要把樊景超拿下,樊景超自是有备而来,拿出皇帝的诏书,大声喊到:“皇上有诏,太后是假冒的,左右侍从下殿。”

  于是一切结束了。

  樊景超用牛车把高氏拉出了上阳宫,送回到她真正的家,等候发落。

  德宗李适担心这次如果把高氏和相关人等严办了,以后人们就不敢再像以前那样提供线索了,就没有把高氏和相关官员治罪,甚至满含深情的对左右大臣说:“在寻找母亲的事上,我宁愿被欺骗一百次,这样差不多就能找到吧。”

  此后各地声称找到太后的事情仍时有发生,但经查证都不是真的,真正的沈太后最终还是没能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德宗李适怎么死的?唐德宗李适墓在哪
唐德宗李适怎么死的?唐德宗李适墓在哪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崇陵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陵周围约20公里,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长方型青石迭砌而成,石块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铁汁,极为坚固。陵园有四门,均有石狮一对,朱雀门外有石人十对,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仗马五对。玄武门有仗马三对。在朱雀门外还有立人石像八尊,均系王宾,现只存下一人。石刻虽...
· 唐德宗李适墓
崇陵是古代帝王死后安葬的地方,根据朝代不同,分为唐崇陵与清崇陵。其中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墓,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清崇陵是是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墓,建于1909年,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唐德宗李适墓。李适(742~805),代宗李豫长子,在位期间(779~805),改租庸调为两税法,并征收间架税、茶税等,以增加财政收入。为加强中央集权,对藩镇割据势力采取裁抑政策,但无成效。用宦官统率禁兵,致使宦官权势日盛。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部用青石垒砌,嵌凿石槽,浇灌铁汁,卡有铁板,十分坚固。陵园方圆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朱雀门旁有10余尊石人,身着斗篷。近年在其陵区边缘发现奉诏出使过黑衣大食的宦官杨良瑶墓神道碑。
· 唐德宗李适的简介唐德宗之后的皇帝
李适(kuò)是唐代宗李豫长子,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对唐朝边疆的安定起了很大作用。李适的少年时代,正处于唐朝最繁荣的时候。可以说,他有一个美好的少年时光。不幸地是,就在李适14岁的十一月,爆发了唐朝有名的安史之乱。紧接着唐玄宗逃到四川,李适不得不随之逃亡。就在这时,李适担任起了平定安史之乱的任务,被委任为天下兵马元帅。由于李适在此次平叛中,立了很大功劳,于是就与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八人一起,受到很大的奖励。于公元764年正月,李适被立为皇太子。唐德宗李适登基以后,采取了一些有为的措施,对唐朝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如公元780年,李适采用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这使唐朝的税收第一次有了很明确的规定,并且将之前的杂税改为夏秋两收。另外,唐德宗李适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这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泾原兵变”后,李适看到文...
· 如何评价唐德宗李适?唐德宗李适政绩如何
唐德宗李适[kuò](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除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在位前期,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颇有一番中兴气象;但泾原兵变后,文官武将的相继失节与宦官集团的忠心护驾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使德宗放弃了以往的观念。在执政后期,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税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四大矛盾矛盾之一:由即位之初信任宰相演变为对大臣的猜忌,并形成了拒谏饰非、刚愎自用的性格。朝廷之上频频发生人事变动,尤其是频繁地更换宰相,使德宗在位时期的朝政,即使偶尔能够呈现令人鼓舞的新气象,也都不过是昙花一现而无法保持下去。人事的纷争使德宗徒有宏图壮志,而不能实现救国兴邦。矛盾之二:由武力削藩转而变为对藩镇姑息。德宗即位后,一直试图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藩镇节度使的权力。为此...
· 唐德宗李适简介唐德宗之后的皇帝是谁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德宗李适有着怎样的一生,他之后的皇帝又是哪一个呢?唐德宗李适简介唐德宗李适(kuò),唐朝第九位皇帝,于779年-805在位。742年,李适出生,他是肃宗李亨的长孙,李豫长子,生母是睿真沈皇后。李适应该说从小就生活在盛世,少年时代正逢大唐帝国最繁华最辉煌的岁月,可是到德宗14岁的时候,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此后大唐帝国就一直处在少见的大之中,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样,饱尝了战乱之痛,也经历了考验。唐代宗继位后,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负责和安史叛军进行最后的决战。公元764年,李适以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公元779年,代宗驾崩。李适继位,也就是唐德宗。因为青少年经历了大的动荡,所以德宗知道安定的可贵,所以他登基后,就有雄心壮志一定要富强大唐。于是,他开始实施革新,做事果敢坚定。但是因为安史之乱使大唐伤的太重了,所以他的努力收效甚微。有的虽然初见成效,但是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李适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