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夷族的来源 揭秘历史上东夷族出生于何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26
转发:0
评论:0
东夷族的来源揭秘历史上东夷族出生于何地,东夷族来源:东夷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时期,对东部部族的称呼。随着商代

  东夷族来源:东夷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时期,对东部部族的称呼。随着商代的东夷与华夏的融合,东夷后来改为对东方外族的泛称。在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

  夷的族称,今所见为当时确证的,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最早;古籍记载则夏代的东方已有众多夷人的方国部落。《后汉书·东夷传》说:“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这九种夷都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关于夏朝与东方诸夷关系的记载。实际上,“九”仅言其多,不必拘泥于九种。《竹书纪年》所载,夏代还有淮夷、蓝夷;《尚书·禹贡》记载两河之间的冀州有鸟夷(一作岛夷,字形近似致误);青州在泰山以东至海有嵎夷、莱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与淮海之间扬州也有鸟夷(一作岛夷)。《禹贡》成书于战国,或亦保存了夏代民族的名称。

  甲骨卜辞对于商朝东方与东南方的夷人,写作“”方和“”“”方。前者像人侧立之形,释为“人方”,后二者均像人蹲踞之形,与夏人危坐不同,释为“尸方”。甲骨文学界认为作为族称,两者都是夷的假借字。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人方”指商东南方淮水流域靠海一带和山东半岛靠海一带;有的学者认为人方与尸方是同一称谓的不同写法,都是指商东方与东南方的诸夷。郭沫若先生说:“尸方当即东夷也。征尸方所至之地有淮河流域者,则殷代之尸方乃合山东之岛夷与淮夷而言。”

  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在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不同时期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时期对东方劲敌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西周前后两三个世纪观念上的变化,造成了现在研究工作辨析的困难。学术界对西周时期东夷、淮夷、南淮夷到底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有着不同的看法。

  据张懋镕《西周金文所见东夷、淮夷、南夷、南淮夷比较表》统计,西周早期仅见有“东夷”,周公、成王东征的对象金文中记载都概称为东夷,而《史记·周本纪》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鲁周公世家》说:“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周公,成王东征虽涉及淮夷,而主要是在山东省境,此为东夷起源的地区,也是夏、商时东方诸夷的核心地区。金文为当时实录,西周早叶以东夷概称东方诸夷部落与方国,而淮夷包括即在其中。

东夷族的来源 揭秘历史上东夷族出生于何地

  周公,成王东征以后,今山东省境内的东夷势力一蹶不振,且周王朝封太公于齐,封周公子鲁以镇东方。到西周中叶淮夷在淮河地区兴起,成为东夷中势力最强的一支。据上引张懋镕的《比较表》第二栏,西周中期金文只见有淮夷,反而不见东夷的记录。说明成康以后,周王朝与东方诸夷的关系,主要对手是淮夷,因而又以淮夷概称东方诸夷部落与方国了。文献记载多为后世追叙,关于周公、成王东征的记载,盖成于成康以后,所以依周中期的观念,反以淮夷概称东夷了。

  到了西周晚叶,夷王时期《禹鼎》复见淮夷与东夷并举,而淮夷居前;厉王时器《钟》又有南夷与东夷并见,而南夷居前。周晚叶的南淮夷、东夷各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可在东夷与西周的关系中去辨析。总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区,然而其分布范围,都没有超出海岱与淮河流域。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国家,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先秦的东北夷,包括肃慎,息慎同音异译。《史记·五帝本纪》叙述舜时“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在来贡的诸民族中有息慎。《集解》引郑玄的注解说:“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国语·鲁语下》,记述孔子在陈,有隼死于陈侯之庭而身上留着射来的楛矢石砮,于是问孔子。孔子说:“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民之矢也。”并且讲述其典,是周武王克商,命四方各族进贡方物,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度有一尺多。周王为了以其能招来远方的美好政绩垂法后世,在箭杆上刻了“肃慎氏之贡矢”,分给舜的后裔而封于陈。孔子说:“分异姓以远方之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之贡。”韦昭注:“肃慎,东北夷之国,故隼之来远矣。”

  肃慎的分布,学术界长期有过多种推论。然而古人早已指明肃慎在不咸山(今长白山)之北。《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郭璞注:“今肃慎去辽东三千余里。”郭璞晋人,晋辽东城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晋尺约相当今6寸,当时3000里合今华里1800里左右,明显已在长白山以北。《三国志·东夷传》:“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又说:“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肃慎之国也。”三国时夫余王城大概还在今吉林市境,其东北晋时千余里,合今华里600里左右。两书所记肃慎地理,都相当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附近。《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贾耽《入四夷道城纪》说:渤海上京“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肃慎城”,渤海上京遗址即今宁安县东京城。按文献记载,肃慎分布在以今牡丹江中游为中心的地区。再证在考古学发现的楛矢石砮及对肃慎人文化遗址得出的判断,可以肯定肃慎是起源于今牡丹江流域的东北古民族,又是东北与中原王朝发生政治交往最早、源远流长的古代民族。

  夫余,又有扶余、凫臾等异译。《史记》记述秦汉时的经济区域说:“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北邻乌桓、夫余”,而《论衡·吉验篇》记述夫余立国的传说:“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故我有娠。’”后产子,即夫余的始祖东明。说明夫余的始祖传说,也带有东夷以鸟为上天使者的特点。夫余立国以北流松花江中游平坦地区为中心,其先橐离大概分布在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朝是由夷族建立的,那么上古的夷族创造了多少姓氏呢?
我国的姓氏大都是远古时代夏族和夷族创造的姓氏衍生和发展而来。春秋时期的华族或华夏,主体是由夷族同夏族长期融合形成的。三代的夏,周两朝都是夏族建立的,商朝是夷族建立的。商王朝虽说迟于夏后氏朝代,可是关于夷族原始历史的传说,比之夏朝的却少得惊人,根据史料总结出以下几个夷族发展而来的姓氏。第一个风姓风姓是夷族的著姓。关于黄帝故事中传说的风后、风伯、封钜、封胡,尧舜时期传说的彭祖。放勋、放齐等,都是人格化了的风姓氏族。在甲骨文中,风雨之风都假借凤字,字形作"凤"当是夷语,夏族译为”五彩之鸟”(见《山海经》)或”鸟”(见《诗经》)从字形的首、尾看来,它的实物就是孔雀。风姓的主要氏族叫大风,《淮南子》有-则后羿除七害的故事,故事之-是缴大风于青丘之泽”。郭沫若同志注释说:“案大风即大凤(鹏),卜辞风字均作凤,殆古代神话以凤为风神”。《庄子逍遥游》之大鹏传说,即其子遗也。大风即大凤。大鹏,故下云”缴”也...
· 胶东崔姓的来源
胶东崔姓的来源口崔春鹏崔姓从西汉初年开始分为两支,一支居清河,另一支居博陵.从汉代到唐代,“山东士大夫以五姓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书端揆为贵仕”.五姓,即中古北方五大家族:崔,卢,李,郑,王;崔氏家族位居山东士族之首.凭借着士族特权和良好的儒学礼法传统,崔氏成员联翩出仕,子弟遍布朝野.王朝鼎革之际,很多家族遭遇政治风云变幻或重大的经济变迁,盛衰起伏不定.唐末五代之际,由于战乱频繁,影响中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士族制度结束.许多崔氏家族的成员为躲避战乱等原因,纷纷离开原来家族成员的居住地,向四周各个方向迁徙.最早记录崔氏在胶东地区居住的是清代的胶州乡土志氏族篇,文中简单地描写崔氏是东汉时由博陵迁居到胶州市居住,千年老松便是由博陵迁徙到胶州时带来栽种的.再往后考证,有崔氏成员到胶东定居的史料是民国王丕煦莱阳县志?金石篇中的大宋莱阳县趣果寺新修大圣殿记》庙碑后面的捐修者崔泽,北宋庆历年间掖县人(今莱州...
· 河东柳氏的来源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古人以封地为姓氏。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
· 夏帝泄简介夏泄在位期间夷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
夏帝泄(前1863--1843)元年丙寅,在位21年。夏朝第12代帝王。夏帝芒之子泄芒之子。芒死后继位,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爵命。这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在位21年驾崩,葬于安邑附近。《路史·后记》作二十一。《纪年》曰:帝泄二十一年。中文名:姒夏泄别名:夏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夏代君主姒泄(公元前?----公元前1981年),姓姒,名泄。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12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八任王姒槐,父亲是九任王姒芒。泄帝元年(公元前1997年),在位18年的姒芒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泄继承王位。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姒泄所封的爵命。这一记载说明,夷族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泄帝十六年(庚申,公元前1981年),在位16年的姒泄病殁,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不降继承王位。
· 揭秘历史上秦始皇东巡的三个真实目的
每个人做事都会带有自己的目的性,比如吃饭是为了生存,旅游是为了散心、增长知识,工作则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目的,在做一件事请的时候人往往会丧失激情,迷失方向,甚至于半途而废。一般人尚且如此,秦始皇作为的皇帝,他所下的毎一个决定、颁布的每一个政令都带有更深层次的意味。在完成一统大业之后,秦始皇在治理朝政时抽出了一定的时间,开启东巡行程。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秦始皇东巡目的究竟是什么?秦始皇东巡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开始东巡,总共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进行了大大小小五次东巡。秦始皇之所以展开这样的巡视,其目的主要有如下三个。第一、秦始皇选择东巡是为了彰显大秦国的威仪,并对齐国地方余孽进行再一次的大清扫,从而达到巩固皇权、加强统治的最终目的,当然秦始皇东巡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民心,顺应民意的一种行为。第二、随着年龄的增大,秦始皇越发的感受到死亡的逼近,为了能够永葆青春,成为永垂不朽的皇帝,秦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