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香菱学诗的故事简介 香菱学诗的启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88
转发:0
评论:0
香菱学诗的故事简介香菱学诗的启示,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曾被选入语文课本。脂砚斋对此有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曾被选入语文课本。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画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还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情寓兴,不能以词害意,这是一种通脱明达的认识。从课文中,读者还可以了解到作者比较欣赏唐人诗作,如王维、杜甫、李白等都是曹雪芹心仪的优秀诗人。

  香菱要学诗,不拜身边的宝钗为师,却去找黛玉,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一笔。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这个,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黛玉的这种表现,是她性格中另一侧面的反映。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天道酬勤

  香菱学诗堪称一个青春励志故事。香菱之天分根基,黛玉赞曰:“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宝玉赞曰:“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48回)

  作者又从宝钗眼中写香菱之勤奋,经过了呆、疯、魔、仙四个阶段。

  写她“呆”,则见:“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写她“疯”,则见:“越发连房也不进去,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地,来往的人都咤异”。

  写她“魔”,则见:“自己走至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写她“仙”,则见:“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

  香菱之勤奋,精神可嘉。宝钗劝导宝玉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

  诗学主张

  作者又通过香菱学诗发表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诗词写作可简化为“三感”:灵感、情感、美感。灵感突如其来,不可预知,是天赋、勤奋、机缘的爆发点。情感即抒情自然、真挚、饱满,感人至深。灵感和情感均来源于生活,美感的炼成则需要学问,从建筑美、意境美、音乐美上用功。建筑美即诗行的排列组合;意境美包含画意、用典、纪事;音乐美属于格律范畴,包含节奏、用韵、平仄、虚实。

  《红楼梦》诗论有破有立。香菱道:“这些规矩,竟是没事的,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48回)即打破牢笼。宝钗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37回)

  黛玉说:“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后二句黛玉口误。她主张打破格律束缚,“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以致无意间说顺了口,就没管格律规矩。黛玉的口误尽管表面句意违反了格律常识,但本身意趣真了,在上下文情节及生活口语方面天然成趣,与上句“平声的对仄声”句式连续,念起来十分顺溜。反之,若改为“虚的对虚的”,意思虽对了,但与上句“平声的对仄声”不能承接,文字古板,更减弱了“连平仄虚实不对”这一诗学主张的批判力度。

  破以后又有立。黛玉道:“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48回)是知学诗贵在真意趣、真性情、真精神,总不脱一个“真”字。宝钗道:“头一件立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37回)

  黛玉辅导香菱先学王维、杜甫、李白,“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学魏晋六朝陶渊明等人的诗,一边自己细心揣摩,一边同师友一起讲究讨论,得了三昧,便可“就做起来,必是好的”。何谓诗中三昧呢?香菱道:“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必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即从形象逼真、情真意切上留意。

  以上诗论堪称中国古诗词的无上甚深微妙法。乾嘉“性灵诗派”亦有类似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枚《叙小修诗》),“诗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要以出自性灵者为真诗耳”(江盈科《敝筐集序》)。

  唐诗格律最为成熟,宋以后即趋于僵化。《红楼梦》对格律弊端自有清醒认识,书中诗词既合乎基本格律,例如海棠诗、中秋联诗、香菱学诗就有限韵,又挣脱束缚,在立意上技高一筹。正如李纨评黛玉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了”(38回),众人评香菱诗“新巧有意趣”(49回)。此为《红楼梦》自觉追求的诗词境界,齐于唐宋,高于时俗。

  映照他人

  香菱学诗又照见了诸钗的人物性格。宝、黛、湘、探对香菱学诗十分赞赏且诲人不倦。宝钗却不以为意,先时嗔她“得陇望蜀”,命她礼为上,去瞧瞧走走,各人问候一声;次则嗔黛玉引香菱入魔;后又打趣湘云、香菱“痴痴颠颠”。宝钗不支持香菱学诗,缘于她的正统思想:“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一时闲了,倒是于身心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37回)她既用这种观念规劝香菱、黛玉和湘云,她自己也是这么实行的。

  香菱学诗的启示

  1、要多读。黛玉让香菱诵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这种方法对于我们学写诗也是非常正确而必要的。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诗歌的语言感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诗歌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好比盖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牢固,房子也就可以盖得越高大。诵读不仅是学好诗歌的根基,也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根本途径。

  2、要学就学一流的。王维的五言律诗是最好的,除了杜甫,没有人能赶得上他;七言律诗,杜甫的诗要是打一百分的话,恐怕要再找出一个八十分的都不可能,后来一个李商隐也还可以;七言绝句,那是不会有人写得过李白的了。这三个人,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人称“诗佛”,唐朝的诗歌,成就最高的就是他们三位了,以前一直是这样评价的。后来白居易取代了王维的位置,因为他的诗里面有一些反映劳动阶级的生活、思想等等,还有他的长篇,如《长恨歌》《琵琶行》都不错,但是以前一直是以李白、杜甫、王维三个人为首的。林黛玉这个看法也是很对的。要学就学一流的,学不到一流还可以成为二流,要是一开始就学二流的,那只能学成三四流了。我们在阅读时,也要挑选文质兼美的作品,这对于陶冶情操,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是非常有益的。

  3、要大胆创作,敢于想象。香菱学诗,第一首,通篇就是说了“月亮很亮”这么一个意思。所以黛玉就说,初学者看的诗少,措辞不雅,要放开胆子去做,要有想象力才行。这也是很对的。恩格斯在评论德国诗人普拉顿的时候曾强调说:“写诗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诗。形象思维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使极平常的生活景象焕发出奇特的美感、美质,令人耳目一新。其它文体的创作也离不开大胆想象。

  《香菱学诗》中的这些文艺创作理论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楼梦香菱怎么死的?香菱生平简介
甄英莲,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女儿,贾府通称香菱。她是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甄英莲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四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参见香菱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四十回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但依作者后期构思,香菱的结局应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香菱被拐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虽没有林妹妹般的傲世独立,倒也是一道有着刹那芳华的风景了,然而却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
· 香菱的身世是怎样的?香菱身世之谜
《红楼梦》里的香菱,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物。第五回贾宝玉做梦,进了太虚幻境档案馆里看册子,香菱虽然名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但在宝玉眼中的次序,她是第三位,排在晴雯袭人和十二钗正册之间,承前起后。在作者心中,她的位置似乎要比那十二钗正册主子小姐还重要。宝玉看了不解。便又掷了,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自从两地生孤木”脂砚斋甲戍本侧批三字“拆字法”。学者们认为“一木两土”为“桂”字。曹雪芹原来的安排的情节,是夏金桂嫁到薛家后,香菱就悲惨地死去了。今本后四十回的情节,一般认为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不符合作者的原意。但图画上的内容恐怕有更多的寓意。书中第七回描写香菱是这样出场的:周瑞家的听说便转出东角门至东院,往梨香院来。刚至院门前,只见王夫人的丫鬟名金钏儿者...
· 香菱
判词结局在高鹗续书中,薛蟠的正妻夏金桂欲毒死香菱,反错将自己毒死,香菱被扶为正妻,产下一子后遂夭亡。但有人认为,这与曹雪芹的原意不符。根据第五回香菱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一句中,可以得出,香菱最后的结局应该难逃夏金桂的而死。学者汪宏华认为香菱是唯一贯穿小说始终的女性人物,她的结局应该是与贾宝玉私奔逃回江南。先是香菱入贾家,然后是宝玉进甄家,真假重逢。参考文献施宝义等.《红楼梦人物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ISBN7-219-01157-1.(第213页,“香菱”词条).冯其庸等.《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ISBN7-5039-0463-1.小尘土:《用香菱解开红楼之谜》,凯迪论坛,2008年汪宏华:《贾宝玉唯一的结局是与香菱暗约私奔》,新华网,2011年3月29日
· 薛宝钗为什么不愿教香菱作诗?
香菱要学诗,向宝钗求教,宝钗顾左右而言他,轻轻松松将这个话题揭过去了。宝钗为何不教香菱作诗呢?薛宝钗为什么不愿教香菱作诗?《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阿呆远游,香菱入园。“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给我作诗罢。”香菱如是求恳道。谁知一向乐于助人的宝钗却婉拒了:“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香菱求教,宝钗顾左右而言他,轻轻松松将这个话题揭过去了。宝钗为何不教香菱作诗呢?我们知道,宝钗素来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最是乐善好施,急人之困的,她就是一个红楼版的“及时雨”宋江。湘云结社,她体贴地为在家一点儿做不得主的云妹妹排出螃蟹宴,既为其解了围,又顾全了其颜面;金钏死了,她主动贡献出自己两套新衣裳为其妆裹,并不忌讳;黛玉寄居,她为其排解,并情赠燕窝洋糖为其调理身子;岫烟家贫,宝钗便暗中每相体贴接济;就连袭人一个丫头,忙不过来,她也帮...
· 红楼梦香菱的身世是什么香菱怎后的结局怎么样
甄英莲,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副册女儿,贾府通称香菱。她是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甄英莲原籍姑苏,甄士隐独女,眉心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四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参见香菱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四十回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但依作者后期构思,香菱的结局应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虽没有林妹妹般的傲世独立,倒也是一道有着刹那芳华的风景了,然而却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