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42
转发:0
评论:0
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

  元和中兴出现的原因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宪宗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致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

  宪宗最主要的功绩是改变了对藩镇的姑息政策。元和元年(806年),宪宗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宪宗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继又举兵叛乱,威胁东都。第二年正月,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淮西节度使驻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宪宗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的地位。他首先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北),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在这里的租赋都烧毁了。接着,又派人到京师暗杀了力主对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潜入东都,打算在洛阳焚烧宫阙,杀掠市民,后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师道的恐怖手段,虽然也曾使一些人动摇,但宪宗始终坚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宪宗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又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宪宗调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淄、青、江州地复为唐有。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宪宗以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以吏部尚书张弘靖充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宪宗以其兼侍中。他为了向宪宗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以上情况,都说明宪宗在削弱藩镇势力,加强朝廷集权方面是有显著成绩的。但是,在其他方面,许多问题都没有解决。元和十四年(819年)库部员外郎李渤上疏道:“臣出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懿县本有三千户,今才一千户,其他州县大约相似。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摊逃之弊,苛虐如斯,此皆聚敛之臣剥下媚上,唯思竭泽,不虑无鱼。”这就是说,官僚地主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广大农民的逃亡,影响生产的发展。所以,他向宪宗指明:“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但这些根本问题,宪宗都没有解决。由此可见,所谓的“元和中兴”,并没有恢复唐朝富强繁荣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和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元和中兴的评价
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在位期间所出现的一种政治局面。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为治国有方,使国家政治、经济一度回到了正轨的时代,所以被称作为“中兴之局”。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是用元和来作为他的年号,所以又被称为元和中兴局面。唐宪宗像唐朝出现元和中兴的背景是在中唐以后,唐朝的国势日益衰落,国家出现了藩镇割据等多种问题,部分地方还严重到节度使拥兵自重,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国,影响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权力。所以在唐宣宗即位后,决定用“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措施,用兵对付强藩,这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唐宪宗一直是一个发奋有为的皇帝。在元和年间,唐朝的政府财政情况都有很好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吐蕃势力,各地藩镇在长时间的战乱中实力也有所减弱,借助这个有利形势,唐宪宗就采用了“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政策,将陷于强藩多年的地区归为中央管理,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历史上称之为“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也就是8...
· 元和中兴是什么时期的?后人对元和中兴的评价
元和中兴是唐宪宗在位期间所出现的一种政治局面。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为治国有方,使国家政治、经济一度回到了正轨的时代,所以被称作为“中兴之局”。因为唐宪宗在位时是用元和来作为他的年号,所以又被称为元和中兴局面。唐朝出现元和中兴的背景是在中唐以后,唐朝的国势日益衰落,国家出现了藩镇割据等多种问题,部分地方还严重到节度使拥兵自重,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国,影响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权力。所以在唐宣宗即位后,决定用“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措施,用兵对付强藩,这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唐宪宗一直是一个发奋有为的皇帝。在元和年间,唐朝的政府财政情况都有很好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削弱了吐蕃势力,各地藩镇在长时间的战乱中实力也有所减弱,借助这个有利形势,唐宪宗就采用了“以法度裁制藩镇”的政策,将陷于强藩多年的地区归为中央管理,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历史上称之为“元和中兴”。元和十五年,也就是820年正...
· 唐朝的元和中兴指的是什么?唐朝元和中兴简介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唐宪宗是个奋发有为的皇帝,他即位后,“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竦慕不能释卷”,他把“太宗之创业”、“玄宗之治理”,都当作效法的榜样。为了纠正朝廷权力日益削弱、藩镇权力膨胀的局面,他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了“唐室中兴”的盛况。背景中唐以后,唐朝国势衰落。国家出现藩镇割据的问题,部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自成一国,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当中特别以河朔三镇最为跋扈。唐德宗在位时,有鉴于中央兵力不足,故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渐生。唐宪宗即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便着意用兵对付强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概况唐宪宗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利用藩镇间矛盾,取...
· 元和中兴
背景中唐以后,唐朝国势衰落。国家出现藩镇割据的问题,部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自成一国,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统治力量。当中特别以河朔三镇最为跋扈。唐德宗在位时,有鉴于中央兵力不足,故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渐生。唐宪宗即位后,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便着意用兵对付强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中兴内容唐宪宗纳宰相杜黄裳之议,征伐不服之藩镇。元和元年(806年),先以高崇文讨平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旗开得胜。元和八年(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田兴受镇兵拥护掌权,中央任命为节度使,遂归顺中央,赐名田弘正。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申、光、蔡三州,宪宗发兵近九万人进讨,久战无功。元和十二年(817年),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负责统帅全军。宪宗派李愬讨平淮西镇节度使吴元济,申、光二州守军亦降。后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
· 揭秘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同治中兴的评价怎么样
1644年明朝没落,满族入关建立了大清王朝。从皇太极到康熙雍正乾隆朝代,大体上是封建鼎盛时期。到了咸丰时期,朝政开始逐步松懈,地方出现了许多反清组织。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广泛,此时还有沙俄侵占北方大片土地,外忧内患下的清朝到了同治时期却出现了短暂的中兴。同治中兴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呢?同治中兴同治时期,邪教组织盛行,无恶不作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平定邪教组织内乱的清军得到了平民的支持。这个时期出现了四位大臣。这四位大臣辅佐清朝同治帝平定了内乱,同时面对西方势力的入侵,清政府和他们达成了协议进行了洋务运动。当时咸丰时期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朝出现了以学习先进西方技术自救的官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更好的掠夺中国资源免受中国内乱影响,与满清政府站在了一个战线上。满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同时彻底了太平天国的国内反叛势力。以洋务运动学校西方科技为自救的核心在中国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洋务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