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冬天的紫禁城皇上妃子们靠什么取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5
转发:0
评论:0
冬天的紫禁城皇上妃子们靠什么取暖?,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那时候,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清

  过去的北京,比现在要寒冷很多。那时候,一年中有将近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清朝的皇帝通常会在西郊的园林度过夏天,在紫禁城里度过冬天。那么紫禁城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御寒措施呢?

  第一道防线——宫墙

  故宫内的建筑,通常以院落为单位。每个院落都会有单独的围墙。这一道又一道的围墙,既可用来防火,同时又可抵御冬天的寒风。此外,故宫内的大部分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这种设计本身就有利于依靠自然日照取暖。再者,大部分宫殿都建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也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早期的地暖——火炕与暖阁

  故宫内的宫殿大多设有火炕,炕下有火道,其结构与今天北方农村中的火炕相似。另外,宫殿内暖阁的地面也是可以加热的,这就是早期的地暖。

  炉坑内设有炉膛,并与殿内烟道连通,由专门负责司炉的太监蹲身在此点燃柴炭,殿内循环的烟道就会产生热流,烘热地面,殿内温度随之徐徐上升,以达御寒之目的。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设施。殿前的炉坑口覆盖着包着铁板的木盖,至今可见。

  精致的“暖器”——熏笼与手炉

  故宫的宫殿内,冬季还会陈设火炉用来取暖,称作薰笼。薰笼的制作十分精美,分为盆和笼两部分。大的薰笼重达数百斤,通高1米多,或3足,或4足,有的是青铜镏金的,有的是掐丝珐琅的,十分华贵。如今,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内,都可以见到当时陈设的薰笼。

  除了大的薰笼,还有一种小的火炉,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叫脚炉,用来暖手的叫手炉,它们的制作更加精美讲究。当然,这种小的火炉只有帝、后及妃、嫔们才能使用。手炉通常是放置在火炕上或炕桌上的,手炉上端设有提梁,根据主人的意愿,可以由太监或宫女随时移置到适宜之处。

  好炉配好炭——红罗炭

  故宫内火炉中烧的木炭,是最优质的“红罗炭”。这种炭是由涿州、通州、蓟州、易州及顺天府所辖的宛平、大兴等县用硬实木材烧制的。成炭以后,运送到红罗厂(今西安门外),按尺寸锯截,盛入涂有红土的小圆荆筐,再送入宫内使用,所以名为“红罗炭”。

  故宫内房屋数量多,人口也众多;在漫长的冬季,所需用木炭数量是相当可观的。清代乾隆年间,宫内按份例供应木炭,每日供应的标准是: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服饰很重要——冬服

  在冬天自然要换上保暖效果更好的服装,皇帝也不例外。在服装的纹饰上,冬夏差别不是很大,区别主要是在材质上。冬季的龙袍,会用黑狐皮制作,用海龙、紫貂滚边,保暖效果出众。帽冠则用熏貂和黑狐皮制作。

  舌尖上的温暖——火锅

  故宫内的火锅可分为两种:其一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五部分组成,可同时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热食品。其二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把水烧开以涮煮食物,和我们今天吃的火锅类似。

  火锅在清朝是著名的宫廷大菜,涮食的菜品也是非常丰富,其中以羊肉、鹿肉、狗肉为主。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就曾在乾清宫筵宴宗室,举办530桌的宫廷火锅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成义李世民的哥哥冬天抱着美女取暖,夏天是靠什么避暑的?
就算如今这么发达,我们仍然害怕天气过于炎热或者寒冷,就算是有空调之类的设备,也依然没法完全改善。很多人就会问,那古人咋办呢?啥设备都没有,那他们不会被热死或冷死吗?首先对于避暑,古代一般通过蒲扇或者冰块等降温,对于冬天的话,一般就会烧上一炉子炭火,或温点小酒之类的来保持身子暖和。但对于贵族们来说,这些显然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毕竟他们不在乎钱财,只注重享受,因此就出现了一些令人咋舌的做法。早在唐朝唐玄宗在位的时候,有一个兄长叫李成义,当时被封为申王。作为一朝的王爷,自然富贵显赫,什么都是最优越的。但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面前,即使贵为王爷,也依然改变不了天气寒冷的事实。但申王作为一个习惯奢华享受的人,自然会想各种办法来御寒。还真别说,他真想出一个奇葩的办法。据唐朝的史料记载,申王经常“使妓密围於坐侧以御寒气”。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天气变得冷了,他就召唤府中的歌妓围坐在他身边,以此来帮他取暖。...
· 北京的冬天那么冷,古代的皇帝们是怎么在皇宫里取暖的
北京下雪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有一句话叫做“当北京下雪的时候,故宫就变成了紫禁城”。这句话充分展示了紫禁城在寒冬中的美。当代社会温室效应的逐渐加强导致了温度的升高,雪景也并不是每一年都可以存在。但是在中国古代,这样的紫禁城肃穆而庄严。北京的冬天那么冷,在明清时期,北京的温度最冷的时候可以达到零下二三十度,那个年代没有暖气,没有电热毯之类的保暖防寒工具,生活中紫禁城中的皇帝嫔妃们是怎么度过漫长冬季,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又是用什么方法让紫禁城“保暖”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我国古代的建筑师充满了智慧,他们在建筑上采用了科学的设计方法,冬季给紫禁城供暖才能让皇帝度过寒冷的冬天。他们当时的做法是,将宫殿中的墙壁打成了空心“夹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口设在了宫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温暖的热流就会顺着夹墙渗透到整个大殿之中。而且为了让热力可以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都设有气...
· 清朝妃子们除了侍奉皇上,她们每天都在干什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除了侍奉皇上,清朝妃子们每天的生活都是如何度过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近年来,各类“清穿剧”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从《宫》开始,很多人都认为穿越回到清朝做一名妃子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吃有喝有衣穿,无牵无挂无羁绊。有追求就努力上位,宫斗一番,没追求就避居一隅,花开花落,生活简直乐无边!然而清朝历史上真正的妃子们的生活真的有电视剧上演的那么好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妃子们的等级是怎样的:第一等:皇贵妃,皇贵妃是二品职位,相当于侧位皇后,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第二等:贵妃,贵妃一般立有三人,三品职位。第三等:妃,妃一般立有四人,四品职位。第四等:嫔,嫔一般立有六人,五品职位。第五等:贵人,贵人不限制人数,六品职位。第七等:答应,答应也不限制人数,七品职位。(答应在明清时期一般用于太监和宫女身上)这就是清朝时期妃子们的等级,其实在答应之下还有常在这一级别,但是地位实...
· 北方将入供暖季,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随着冷空气的来临,北方多地已经经历了暴雪,降温,因此北方地区陆续都进入了供暖季,现在北方大多数都是用煤炭,天然气进行取暖的,那么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暖气,也没有什么暖宝宝之类的,那么你可知道古人在冬天的时候是如何取暖的吗?今天就来分享四种古人过冬取暖的方式。第一种,火盆烤火图源自网络围炉而坐,算是古代非常普遍的一个冬天的景象,有条件的可能用精致的火盆烤火,没有条件的也会用泥做的盆,不过两者的质地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一个是精装的,一个是简装的,因此在古代,火盆出现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不论是在诗词中还是书画中,我们都可以考查到相关的资料。像现在,用火盆烤火在如今不少的农村中还在使用着。第二种,手炉暖手手炉可谓是暖手宝的前身了,在古代,也是有专门暖手的。火炉的形状是有大有小的,而且每个区别都比较大,大一点的手炉可能会有数百斤;小一点的手炉就像是西瓜一样,随手就可以提的,古人取暖一般都是用木炭烧...
· 无暖气、没空调,古人冬天如何取暖的呢
现代社会有暖气有空调,而在古代无暖气、没空调,冬天如何取暖的呢?很多电视剧里会有人解衣入怀抱着对方给暖身子。其实取暖很简单,普通的老百姓就是使用火炉火塘,虽然被烟熏但也幸福着,有些穷人没柴生不了火,也只有挨冻的份了。而皇宫贵族则要幸福得多,秦汉时,宫廷就有了壁炉和火墙。火墙是想法子墙里面通管道,把墙烘烤热使室温升高。唐朝时人坐在周围一堆红炉中间,加罗幕围起,暖和倒是暖和,可是会让人觉得像现在的吊炉烤鸭。传说当年李后主在南唐做后妃时,宫里不动烛火,直接用夜明珠当光源。王公贵族取暖要靠燃料烧火,所以很多人以砍柴回来劈了卖燃料为生。古代宫廷里的焚香,又取暖又好闻。皇宫里有西凉国进贡的瑞炭,据说燃起来只有亮光没有火焰,尺来长的一条可以烧十天。普通来百姓也就用白居易诗里卖炭翁南山砍树烧成的炭吧。在清朝的紫禁城里,冬天冷,炭火不灭,又怕呛到皇帝、嫔妃,所以烧的都是无烟炭。但是炭也分三六九等,妃嫔们按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