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魏破梁之战:换位思想充分体现的一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5
转发:0
评论:0
西魏破梁之战:换位思想充分体现的一战,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湘东王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公卿大臣和各地方首领多次劝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 年),湘东王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公卿大臣和各地方首领多次劝他登基称帝。十一月十二日,萧绎在江陵即皇帝位,是为梁元帝,以江陵为京城。

梁承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命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率军五万,入侵梁朝。十月初九,大军从长安出发。

西魏荆州刺史长孙俭询问于谨,说:“假如我们为萧绎策划会怎么做呢?”于谨说:“在汉江、沔水屯兵,携带全部人力物力渡过长江,直接据守丹杨,这是上策。把江陵外城的百姓迁徙到内城,加高城墙,等候援军,这是中策。如果迁徙困难,据守外城,这是下策。”

长孙俭问:“您估计萧绎会使用哪种计策?”于谨说:“下策。”长孙俭问:“为什么?”于谨说:“萧氏据守江南自保,已经绵延了几十年。恰好中原多有变乱,没有向外扩张,又因为我们东边有齐的忧患,一定以为我们分不出兵力。而且萧绎为人懦弱,没有谋略,多疑却不能决断,百姓很难与他一样考虑,都眷恋故乡家庭,所以知道他一定会用下策。”

萧绎情报失误,行动迟疑,等西魏大军到达,只得据守外城。萧绎向四方征兵求援,援兵还没赶到,西魏军队就从四面八方一起攻城,很快就攻下了江陵城。

萧绎躲进东阁竹殿,命令舍人高善宝焚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卷。自己正准备跳进火里自杀,左右侍从一起阻拦他。萧绎又用宝剑砍在柱子上,宝剑折断,他长叹道:“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都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降书。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部队还很强大,如果趁夜突围,贼兵一定惊慌,借此可以接近敌人,渡过长江去投靠任约。”萧绎平时不善骑马,说:“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只是白白地增加羞辱而已。”

于谨要求让太子做人质,萧绎让王褒送太子去。过了一会,黄门郎裴政冲出门去投降,萧绎扔掉羽毛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西魏士兵跳过沟堑,拉住他的马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夺下他骑的骏马,给了他一匹又老又瘦弱的马,派一个身高体壮的胡人把他押走。遇到于谨,胡人拉着萧绎,让他跪拜。投降西魏的梁王让铁甲骑兵拥着萧绎进了军营,把他囚禁在黑幔里,狠狠地责骂羞辱萧绎。

于谨命令长孙俭进入金城据守。萧绎骗长孙俭说:“城里埋了一千斤黄金,想送给你。”长孙俭就把萧绎带进城里。萧绎趁机向长孙俭报告梁王对他的侮辱,对长孙俭说:“刚才骗了你,只是想告诉你这些而已,哪有天子自己埋金子的?”长孙俭于是把萧绎留在主衣库。

萧绎天生喜爱看书,常常让身边的人为他朗读,不分昼夜,就算睡着了也不让停。读的人若有差错,或有意欺骗,萧绎总是会立刻醒过来。萧绎写文章,提起笔来,即刻完成。常常说:“比起文士来,我犹有过之;但在武将面前,却有些惭愧。”

十二月初八,西魏人将萧绎处死。梁王派尚书傅准监刑,让人用装满土的袋子把萧绎活活压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换位思考,换位做人,换位做事
1、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的时候,首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抛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也是自己的手。2、人经常往上看,就会长高;老是低头捡便宜,就会驼背。3、面具若戴得太久,就会长到脸上,想要揭下来,非得伤筋动骨扒皮不可。4、当我们用一个手指在指点别人的时候,别忘了还有三个手指正指向我们自己。5、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舍得才能获得,放下才能去烦,忘记才能心宁,宽容才能得众。6、舍得也是舍给懂得感恩的人,给一把米是恩人,给一斗米是仇人!助人自助是原则!7、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这是黄金定律!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是白金法则!8、你是一切的根源,今天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订单得来的!9、感恩帮过你的人,他让你感受到爱与信任!感谢伤害你的人,他让你成长和懂得识别人!10、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绝不去恨人。
· 少梁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少梁之战简介
少梁之战少梁山地位于今陕西省韩城市。自古以来,这里就是著名的黄河少梁渡口。自春秋以降,这里一直就是秦晋、秦魏之间的必争之地。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孙痤,并占领庞城(既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战争起因秦献公回国即位后,向东迁都栎阳、设县直辖大量土地、编制什伍军事化管理农民,以及开设市集振兴商业,经过19年的改革,秦国已经从数十年的混乱中解脱出来,国力已经今非昔比。恰逢此时曾经联合在一起共同称霸的韩、赵、魏三晋,在魏武侯时因为魏国干涉赵国新君继位,而正式爆发内战,后魏惠王继位,韩赵两国又支持魏惠王的弟弟与魏惠王争位,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内乱,三晋霸权彻底从内部被瓦解。秦献公就趁着三晋相互对峙,魏国无瑕西顾之际,对魏国西部疆域多次进攻,接连取胜。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刚刚在石门山之战救援了魏国的赵国,不知为何又...
· 一战定江山:巨鹿之战楚军大破秦军之秘密何在?
巨鹿之战:《史记》与《汉书》皆记载,项羽是引兵渡河之后,“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是与王离军接战时,同时绝其甬道的。而《通鉴》则载,“(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陈馀复请兵。”那么,哪一个记载符合历史真相呢?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三位史学家都以谨严著称,孰是孰非着实还不好轻断。不过,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又记述道,“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卒存巨鹿者,楚力也。”《通鉴》的记载与这个记述基本相同。私心推测,可能是司马光看到了司马迁记述前后不一之处,择其更合情理者而用之。司马迁毕竟是一人之力而著史,加以身心困顿伤残(司马光则率领一大班饱学之士,在优渥的学术和生活条件下著史),虽然本意自然是要尽可能谨严,但百密而无一疏实是太难(另外旁逸一句,就以...
· 换位子群
定义给定一个群G,G的交换子群或导群:[G,G]、G′或G是G的所有交换子所生成的子群:类似地可以定义高阶的导群。可以证明,如果存在自然数n使得G(n)=e{\displaystyleG^{(n)}={e}},那么G是可解群。商群G/[G,G]{\displaystyleG/[G,G]}是一个阿贝尔群,叫做G的阿贝尔化子群,通常记作G。G的阿贝尔化子群就是G的一阶同调群。[G,G]=G{\displaystyle[G,G]=G}的群叫做完美群,这是与阿贝尔群相对的概念。完美群的阿贝尔化子群是单位群{e}。性质G′′-->{\displaystyleG^{\prime}}是G{\displaystyleG}的正规子群。G对于自同构稳定:∀∀-->ϕϕ-->∈∈-->Aut(G),ϕϕ-->(G′′-->)=G′′-->{\displaystyle\f...
· 破齐残楚——宜阳之战
?十万秦军攻打宜阳。六万韩军坚守宜阳。韩襄王震惊,年初刚刚结盟,年中就来攻打,这五十年不变是说变就变。“相国,你看,这是怎么回事?”韩襄王紧急召见樗里子,商讨秦军攻打宜阳的问题。到这个时候,樗里子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中了甘茂的调虎离山之计。“大王,这都是甘茂在搞鬼,我即刻回咸阳,力劝秦王撤军。”樗里子说。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甘茂和秦武王设的圈套,能够挽回的可能性非常小,不过这时候也只能这样说了。“那……那就多拜托相国了。”韩襄王也只能这样说了。樗里子当天启程,火速赶回了咸阳。“大王,秦国攻打韩国,那可是背信弃义啊!”樗里子见到秦武王,劈头就说。“叔叔,咱们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好像就不讲什么信义了吧?”秦武王笑笑说。八韩襄王其实对樗里子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他知道,既然这是秦武王和甘茂精心设计的圈套,那就绝对不会轻易改变。不错,宜阳有重兵把守,有两年的粮草,有厚重的城墙。可是,这能挡得住虎狼一般的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