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的败历史:最早的收礼罪起源于北魏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反腐败历史:最早的收礼罪起源于北魏,“收礼罪”,即“收受礼金罪”,这一罪名很可能成为刑法修正案中的新犯罪条款。官

  “收礼罪”,即“收受礼金罪”,这一罪名很可能成为刑法修正案中的新犯罪条款。官员收礼,实际上就是变向受贿。早在西汉时,中国官场便禁官员收礼;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收礼罪”……

  晋代收下属的礼“合法”

  有个叫王述的官员,收礼多达1300次,朝中老臣王导遂派人劝他收手,王述却说“足自当止”

  汉代官员调动时禁收下级礼金。汉景帝刘启继位的当年(公元前156年)便出台了多项官场禁令,包括官员职务调动时,如果接收属下赠送的东西,除没收所受礼金礼物外,还要免职夺爵,处以罚金二斤。

  但到了晋代,官员受取下属和管辖区礼金却不违规,反而是“合法”的,这与大多数朝代“禁礼”的做法背道而驰。晋代官场甚至流行一种“送故制度”,即“送故迎新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欢送老首长,迎接新领导。

  “送故”本来是一种礼仪,一些“门生”、“故吏”为表效忠,显孝心,给举荐自己当官的领导馈送礼物。东汉时期“杨震却金”故事,就是门生王密给恩师夜送十斤黄金引发的。

  早在西晋惠帝时,送迎之风已开始盛行,“送故迎新,相望道路”。到东晋时,迎新除派车马前去迎接,还要营造官邸府宅给新上任官员,甚至得配齐用品;调走后,则有大笔馈赠,数目惊人,动辄以百万计。有的官员家贫,还可优先获得去地方做官收礼的机会,称为“恤贫之法”。

  有个叫王述的官员,当年家里穷,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申请到宛陵(今安徽宣城)任职。因在任收礼太频繁,多达1300次,朝中老臣王导遂派人劝他收手,王述却说“足自当止”(收够了,自然就停了)。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刘骏(孝武帝)当皇帝时,竟要求刺史任满还郡时给他送礼,名为“献奉钱”。

  “官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或源于北魏

  朝廷派中央巡视员到各地查主政官员的个人财产,只要说不清来源,不是自家带来的,都视为赃物,全部登记入册

  到南朝时,虽然“送故制度”尚存,但已有相对严格的限制,不该收的不准收,否则惩罚。刘宋朝时,本为吴兴太守的王韶之便因“去郡长取送故”被免除了官职。

  相对于南朝官场的“礼金腐败”,主要由北方少数民族控制的北朝,则严格“禁礼”。 北魏建国初期就对官场腐败说不,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收礼受贿制度。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收礼罪”,即出现于北魏。

  现在“官员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其源头或许起自北魏。明帝神瑞元年(公元414年)冬十一月,朝廷派“使者”(中央巡视员)到各州,查核地方主政官员的个人财产,只要说不清来源,不是自家带来的,都视为赃物,全部登记入册,此即所谓“非自家所赍,悉簿为赃”。在北魏收受礼金数额巨大的,可以“收礼罪”判处死刑。据《魏书·刑法志》记载,太和五年(公元481年)旧律规定:“枉法十匹,义赃二百匹,大辟。”

  什么叫“义赃”?南宋末学者胡三省注称:“义赃,谓人私情相馈遗,虽非乞取,亦计所受论赃。”“义赃”,与直接贪污受贿所得的“正赃”相对应。

  大力推行国家的孝文帝元宏,地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官员“班禄制”(工资制度)正式颁布实施后,孝文帝“更定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北魏的“收礼罪”不仅最早明确的收礼罪,而且是中国古代法典上最为严厉的收礼罪。为了落实此制度,在诏令下达后,孝文帝即效法明帝神瑞元年的做法,“遣使者巡天下,纠守宰之不法。坐赃死者,四十余人。”

  “收礼罪”的实施,反贪效果显著。《魏书·刑法志》总结称:“食禄者跼蹐,赇谒之路殆绝。”意思是,官员们一个个都赶紧收手,行贿送礼之路几乎断绝。

  唐朝有完备的制度

  因权力未能被关进“笼子”里,官场收礼受贿现象并未杜绝;杨国忠家中积累的上等细绢竟有3000万匹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官场的司法条款更为规范。唐朝继承了隋文帝从严治吏的传统,对官员“收礼罪”进行了详细的司法解释。

  据《唐律疏议·职制》,公职人员利用外出公干时,接受当地所送礼金(物)的,与监临官受贿相同;如果收取过境地官员赠送的礼金,罪减一等。如果主动索礼,则与监临官受贿同罪。所谓监临官,就是有监察临视之责的主管官员,通俗说就有工作厉害关系的直接上级领导,这样的领导受贿所定罪名就是“监临罪”。监临罪为“六赃罪”之一,量刑比较重。

  但是,唐朝虽有完备、严格的制度,但因权力未能被关进“笼子”里,官场收礼受贿现象并未杜绝。如吏治很积极的唐玄宗,其任内大贪官多多。杨玉环的远房亲戚杨国忠当了宰相后,大肆收礼,家中积累的上等细绢竟有3000万匹。

  宋朝对收受属地官员礼金的处罚,效法唐律,但对收取“生辰纲”这样的“生日礼”,似乎并没禁止,更未入罪。元代更为严厉,将最容易被视为“人之常情”的生日、节日收礼也入罪。但是元朝中后期官场收礼的现象仍然泛滥。

  明清两朝反对官场腐败可以说比以往历朝都更加严厉。但事实却令人尴尬,明清官场送礼名目并不见减少。相反,送礼与收礼的“艺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以书画古玩、奇珍异宝为礼品的所谓“雅贿”,在明清时期最为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出土的汉代面条资料图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则更加繁多。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和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 解密: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据相关考证,中国人的传统主食——面条,最早起源于汉代。当时面食统称为“饼”,因为面条必须要投入汤中煮熟,所以称之为“汤饼”。早期的面条形状分片状和条状两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面条的形状和种类也逐渐增多。到了隋唐五代时期,面条的花式品种则更多。至宋元时期,出现了“挂面”。到了明清时期,面条的花色品种则更加繁多。如清代著名戏剧家李渔就在《闲情偶寄》中收录了“五香面”“八珍面”,这两种面条分别将五种和八种动植物原料的细末掺和进面中制成,堪称面条中的上品。
· 中国最早的军队起源于什么时候?你知道吗?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队起源于何时?军队是一个组织,出于自身防卫的需要而组建的用武器装备起来的人与动物和机器的总称。针对国家而言,军队对内用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有震慑他国、保卫领土、对外扩张的作用,由国家统治阶级建立、维持和控制。而历史上,关于中国军队的起源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关于中国军队的起源问题,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中国军队起源于何时一种记载是神农伐斧遂说。史书记载中最早的说法是在上古的神农时期。唐代杜佑编撰的《通典》第一百四十八卷记载:“三皇无为天下以治,五帝行教兵由是兴。所谓大刑用甲兵而陈诸原野。于是有补遂(有的书作斧遂,传说中的古代部落)之战,阪泉之师。”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膑兵法“见威王”一段中的“神戎伐斧遂”的记载,南宋罗泌在路史后记三中改为神农伐斧遂,《中国军事史一历代战争年表》里也收录了这场战争,以此为据,因此有人认定上古神农时期已有军队,而且还因斧遂对神农不臣服,神...
· 日晷最早起源于哪里?我国最早的日晷是什么时候的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年前的周朝。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后来发展为“圭表”。“日晷”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壶漏”又称“漏壶”,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它是用漏水的方法,观测“刻箭”的昼夜计时器。圭表、日晷、漏壶等,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公元二世纪初,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详载《晋书·天文志》)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以...
· 家谱最早起源于哪个时代?
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口述口传的世系,正是家谱滥觞。古有“瞽矇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吕思勉考证,“瞽矇之职,盖尚在小史之前。”可见了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确有口述家谱的存在。我们追溯家谱产生的源头,可以发见家谱(严格地说只能是口述族群世系)、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的,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脈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白虎通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礼记.大传》“族”本来只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队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