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是哪个?那个王又是谁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8
转发:0
评论:0
第一个僭越称王的诸侯国是哪个?那个王又是谁呢?,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熊渠之后八世为熊仪,熊仪的谥号是“若敖

  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

  熊渠之后八世为熊仪,熊仪的谥号是“若敖”。这是楚国君主第一次使用上了谥号,也就标明着和中原一样,是有文化的人了。

  “若敖”这个谥号怪怪的。什么意思呢?敖,本意有二:一指出游;二指煎熬。若敖,大意就是:看上去好像在玩,在快活,其实是在暗暗发奋。

  若敖的儿子是熊坎,谥号霄敖,大意是:天天玩通宵。

  霄敖的儿子是熊眴,谥号羒冒,大意是:高大的、出众的、带羊皮帽子的人。

  蚡冒去世后,他的儿子被他的弟弟熊通杀死了,自立为君。

  熊通是一位铁腕人物,他杀死了侄儿,自立为楚君后,与邓国(今湖北襄樊)结盟,娶了邓侯的女儿为夫人,史称“邓曼”。

  短短几年,他就平定了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今湖北当阳),改设为权县,成为历史上的第一县。此后,每灭一国,就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后方,原有的地盘,则变成楚国的一个县。

  楚国快速膨胀了起来,连远在中原的蔡国、郑国也怕了他们。

  公元前706年,熊通出兵讨伐随国(今湖北随州)。

  熊通组建了一支能在随州、枣阳一带任意驰骋的车兵,但他讨伐随国的目的,不是要摧毁随国,而是要迫使随国做楚国的附庸。因此,当熊通兵临随都城下时,他就把随国君主当做传话筒去要挟周天子。

  熊通对随侯说,周王东迁以来,诸侯们都不听他的话了,或相侵,或相杀,奸臣当道,叛乱四起。乱臣贼子郑寤生居然箭射大王,大王却怕他,不敢追究。你去告诉大王,我熊通可以保护他!

  “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我有敝甲”,就是说我手里颇有些兵马战甲,有实力的。

  “观中国之政”,即介入中原政局,就是说我要进中央常委。

  “请王室尊吾号”,这才是最终目的,要天子周桓王封他个公爵、侯爵什么的尊号。再也不想被称作楚子了,要成为名正言顺的“楚武公”。

  随侯害怕楚国的兵威,他就如实的把熊通的要求告诉了周桓王。

  周桓王得到这个消息后,十分为难。

  因为楚国对周王室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当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骚扰,东迁洛阳的时候,郑国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秦国、晋国、卫国,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示。而楚国却没一个人来。

  大王把土地封给了诸侯后,诸侯就应该对大王尽两个义务:一是提供兵役,二是提供税赋。当周王室有难的时候,楚国既没有派兵来援助,也没向王室交钱朝贡,那凭什么来封他呢?

  再者,过去周昭王南巡的时候,楚国的大罪还记在那里,还没来得及讨伐,如今不仅不讨伐,反而还升他为公侯,这还不乱套啊!

  如果楚国仗着实力,逼迫周王室册封他们为公侯,那么以后,楚国就会老是假借王命,去欺凌其他的诸侯了,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气焰!这是显而易见的取乱之道。

  周王室的一班成员,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不能册封他们为公侯。反正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什么好处,他想称公就称公,想称侯就称侯,听其自便。总于王室无所损益。咱们现在既然没有力量制止他了,那就让他自己冒名僭号去吧!

  只要他敢自称“楚武公”,那就是他自找麻烦,必然会成为天下诸侯们的众矢之的。所以,宁可听其自称,断断不可出自王命!

  公元前704年,也就是熊通伐随后的第二年,随侯来对楚国说,周天子拒绝了提高楚君的名号。

  天天幻想着可以当楚武公的熊通,闻言顿时大怒,拍着桌子,叫着周桓王的名字,破口大骂了一气,最后,熊通发出了一声怒吼:“王不加我,我自尊耳!”

  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当什么侯呀,当什么公呀,老子要当就当王!

  于是,熊通当即把自己册封为楚王!自称“楚武王”。武这个谥号,也是他自己在生前就定好了的。

  这一年,熊通加冕登基,建立了全新的大楚王朝,定都纪南城(江陵县北)。然后,他在一个叫沈鹿(今湖北省钟祥市)的地方,学着周武王的样子,胜利召开了第一届楚朝诸侯大会盟。

  楚国影响力之内的一些小国诸侯们,都纷纷赶来拜见了这位新大王。

  如巴国(重庆)、庸国(湖北竹山)、申国(河南南阳)、邓国(湖北襄阳)、郧国(湖北安陆)、罗国(湖北宜城),都来了,他们像觐见周王一样的觐见了楚王。

  这次会盟,只有黄国和随国两个国家缺席,没有参加。

  黄国因为距离太远,情有可原。而随国就在附近,却倔犟的拒绝参加这种大逆不道的会议,不承认熊通是王。于是,熊通派出兵团立即出击,随国被打的大败,只好沦为了楚国的附庸。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沈鹿会盟”。在这次会盟上,各路小诸侯们公开承认了楚王才是天下(南方长江流域)的共主。

  熊通称王,开了中国历史上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成为第一个僭越的狂人。他得意洋洋的写了一封信给周桓王说:“现在,寡人也和你一样,是天下的大王了!但我仍然还是很乐意为你效劳。”

  周桓王看了,脸上发青发白,却又无可奈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当战国诸侯纷纷称王时:他为啥不愿称王?
公元前323,韩、燕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曰:“无其实,敢处其名乎!”令国人谓己曰君。战国时期诸侯称王,主要有以下几个时间点:开始时各诸侯国中仅有楚国、越国及魏国(前344年魏惠王)僭越称王;公元前334年,魏国因屡败于齐国,魏惠王被迫在徐州拜见齐威王,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齐国称王,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相互称王(五国相王)。网络配图总之一句话,到公元前323年,天下诸侯不论大小强弱,几乎都已经称王,其中甚至包括中山国、宋国等当时的二流国家。而在各国之中,独有赵武灵王不称王。赵武灵王(前340年—前295年)本名赵雍,他在世时,人们或称其为赵君、或称其为赵主父,就是没有人称其为大王,赵武灵王是赵雍死后,追加的谥号。换句话说,赵雍终其一生不称王(赵武灵...
· 熊通称王:中国历史上诸侯僭号称王的先河
楚国从熊渠开始,一代代强大了起来。熊渠之后八世为熊仪,熊仪的谥号是“若敖”。这是楚国君主第一次使用上了谥号,也就标明着和中原一样,是有文化的人了。若敖的儿子是熊坎,谥号霄敖,大意是:天天玩通宵。霄敖的儿子是熊眴,谥号羒冒,大意是:高大的、出众的、带羊皮帽子的人。羒冒(又作蚡冒)去世后,他的儿子被他的弟弟熊通杀死了,自立为君。短短几年,楚王熊通就平定了江汉平原的西部,灭掉了权国(今湖北当阳),改设为权县,不久,权县反叛。熊通果断平叛后,将权县迁到了那处(今湖北荆门)。楚武王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楚武王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此后,楚国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
· 作为诸侯国的楚国为什么要称王,理由是什么
因为西周那会儿楚国出了一个叫熊渠的大佬,他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然后,他果断里自己的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但是熊渠自己还是低调做着周天子册封的楚子。再后来,因为周厉王当政,熊渠担心这位特别能搞事情的周天子来找麻烦,所以他就让几个儿子把王号给去了。周厉王之后,周宣王继位算是太平了一段时间,到了周幽王的时候。在周幽王继位了他祖父搞事情的基因,为了削藩,换老婆换太子,他生生把他的老丈人申侯跟犬戎合作,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拥兵入了镐京。大周王后褒姒被掳走,褒姒的儿子和周幽王都死在这场了。事情搞大了,诸侯们就拥立申侯的外孙继位当了周平王。平王东迁后,王室声望不负当年了,诸侯们渐渐开始各自为政了。于是,这时候楚国的大佬熊通觉得自己在这阶段兼并的土地很多,在叫楚子不合适。他先派人人跟周天子的随侯去说,希望他可以去周天子那里说一下楚子想要加爵的心愿。随侯真的这么做,但是...
· 骠国是哪个国家?揭秘古代的骠国是现在哪个国家
古代的骠国是哪个国家?骠国(?-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国,都城为卑谬,有18个属国。中国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骠乃藏缅系中的一支,今不复存;或即缅人的前身。该国文化发达,擅长音乐。801年骠国王雍羌遣子,献其国乐与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于南诏。简介骠国(Pyu,Kingdomof),7~9世纪缅甸骠人(pyū)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建立的古国。骠国都城为卑谬(梵文名rī-ksetra《大唐西域记》译为室利差罗[1]),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下游卑蔑附近。另外,《新唐书》还记有朱波、突罗朱、徒里掘等异称。唐代文献记载骠国都城是圆形砖城,周长160里,有12座门。骠国人乃藏缅系中的一支,今不复存,或即缅人的前身。盖以种族名Pyu为国号。魏晋时的《西南异方志》、《南中八郡志》等书首载其名。同名异译还有剽、僄、缥、漂越等。向达注称:僄越、剽国为“四世纪时缅甸古国之名,至唐代汉译作骠”,以代东汉...
· 赵朔是谁?他是怎么死的?又是死于哪个时期呢?
赵朔,嬴姓,赵氏,名朔,因谥号为“庄”,所以又被称为赵庄子。赵朔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成公的女婿,他本人是晋国朝中位列正卿的赵氏一族的后代,他的父亲赵盾、爷爷赵衰都是晋国有名的大臣。狐射姑曾评价赵衰和赵盾这对父子为“衰乃冬日之日,盾乃夏日之日”,指的便是赵衰犹如冬日的暖阳,人们皆赖其温暖;赵盾则像那夏日的骄阳,人们皆畏惧其热烈。在晋文公时期,赵氏一族开始辉煌腾达起来,到了赵衰之子赵盾这一代的时候,赵氏已经成为了晋国众臣之首,地位最高,甚至能够独掌朝政。赵朔身为赵氏后人,其政治资源也是很多的,所以他在晋朝的官途十分顺畅,还迎娶了国君的女儿。公元前601年,赵朔之父赵盾因操劳过度病逝了,庞大的赵氏则落到了赵朔的叔父赵括的手里。赵同、赵括、赵婴三人是赵衰的妾氏晋文公之女赵姬所生的几个儿子,当年赵姬贤惠,主动将正妻之位让与了叔隗和赵盾母子,所以赵衰死后是赵盾继承了赵氏一族。现在赵盾死了,他将赵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