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用“豆蔻”比喻少女?豆蔻年华是几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9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用“豆蔻”比喻少女?豆蔻年华是几岁,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不论是古代诗人或现在的文人,往往都

  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不论是古代诗人或现在的文人,往往都喜欢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如宋朝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春生豆蔻梢。”及明朝许自昌《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怜。”

  那么,为什么古代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豆蔻,是一种植物,其种类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三种。一般用来专称白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外形像芭蕉,叶厚,果实状似葡萄,种子像石榴子,黄色,有辛辣香气,可入药。此外,豆蔻又作为白豆蔻种子的俗称,可作为调味品、芳香剂、芳香兴奋剂、驱风剂等。

  豆蔻子有辛辣香气,可入药。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季结成果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优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没有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二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轻美少女。豆蔻,也可写作“豆蔻”。

  另外,古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女子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特殊叫法。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典出唐朝杜牧诗中之意。十五岁称为“及笄”,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又称笄年。据《礼记·曲礼上》载∶“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女子成年许嫁才能命“字”,故女子尚未有婚嫁之约,称为“待字”。

  女子十六岁称为“二八年华”、“破瓜”、“瓜字初分”。二八是指“二个八的年纪”,又“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八加八就是十六。而女子到了出嫁年龄称为“摽梅之年”,取自《诗经·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摽梅,原意是指梅子成熟后从树上掉落。

  女子二十岁称为“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双十就是二个十,即二十;又二十岁正如桃花、李花盛开时的艳丽动人。另女子二十四岁称为“花信”,每年春天,花开季节所吹的风称为“花信风”。小寒至谷雨,四个月共有八气二十四候,每气有三番,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故又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因此,古人认为要吹过“二十四番花信风”才会进入夏季。

  “豆蔻年华”,出自唐人杜牧《赠别》诗。杜牧年轻时曾随丞相牛僧孺在扬州供职,后来离开扬州赵长安,临行时写了两首七绝给一位女子,其中一首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稍头二月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开花,色淡红,极鲜艳。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

  另附: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豆蔻年华
【成语】豆蔻年华【成语】豆蔻年华【拼音】dòukòuniánhuá【解释】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处】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近义词】金色年华、黄花少年、锦瑟年华【反义词】风烛残年、桑榆暮景、人老珠黄
· 为什么用豆蔻年华来指女孩十三四岁呢?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什么?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 为什么用豆蔻年华来指女孩十三四岁呢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豆蔻是什么?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豆蔻与“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在文学里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词,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此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在古老的中药里也有“豆蔻”,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有四味,即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四药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性温而作用于中焦。因其名称相近,功用类同,临床应用大致相同。现分别介绍如下。白豆蔻:又名圆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和...
· 红颜薄命的名妓颜令宾为何在豆蔻年华死去
颜令宾是唐代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她的身份却有些特殊,是青楼中的名妓。颜令宾不仅能够唱歌跳舞,而且在诗词方面也表现的非常的有才华,精通从古至今的名人事迹。在和她交谈的时候总是会被他幽默风趣的谈吐所感染。最重要的是在颜令宾的身上并没有妓女庸俗的感觉,反而让人觉得如莲花一般圣洁,关于她的生平和一些事迹在颜令宾简介中有着一些介绍,那么颜令宾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颜令宾简介中介绍虽然她是生活在欢场上的风月中人,但是对于拥有权势和金钱的人颜令宾并不是十分喜欢,相反的是对于一些文人雅士却不管是否富贵都礼遇有加,因此她拥有许多文人朋友,他们可以在一起整天的讨论诗词。因此颜令宾常常会主持一些酒会,而当时的文人也以能够成为她的入幕之宾感到十分的骄傲。颜令宾完全不在乎金钱和身外之物,她的身边有许多的要好的朋友送来的诗词字画,她将这些看成是自己的宝贝,对金银之物反而不那样在乎。另外颜令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