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从《史记·魏世家》看“摆架子”这个词的历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0
转发:0
评论:0
从《史记·魏世家》看“摆架子”这个词的历史?,“摆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一般会把这个词用在稍有些成就

  “摆架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我们一般会把这个词用在稍有些成就的人身上,而这些人也时常认为比他人有优势,因此也经常“摆架子”。

  “摆架子”是什么意思呢?广义上来讲是指自高自大,为显示身份而装腔作势,高高在上的冷漠态度,目中无人的藐视目光,爱理不理的“哼、呵”官腔,动辄训人的蛮横专断,因为讲不出新意而说些老话、套话等。

  “摆架子”最早见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林之洋道:‘他果另眼相看,俺更要摆架子说大话了。’”但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摆架子”的几句对话,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魏世家》,原文是:“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於朝歌,引车避,下谒。田子方不为礼。子击因问曰:‘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躧然,柰何其同之哉!’子击不怿而去。”翻译过来就是说:有一次子击在路上遇见了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子击赶紧引车让开道路,并下车恭敬地拜见。田子方不还礼。子击问田子方说:“是富贵之人有资格摆架子呢,还是贫贱之人有资格摆架子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之人有资格摆架子。比如:一个诸侯要是摆架子,那他就会亡国;一个大夫要摆架子那他就会亡家。而贫贱之人就不同了,行为不相投合,意见不被采纳,就可以马上离开你到楚国去、到越国去,丢弃你就如同丢掉一只破鞋子。这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子击听了颇觉若有所失。”

  写到这,我想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一个诸侯王不能“摆架子”,诸侯王“摆架子”势必会丧失人心、民心,那诸侯国必亡。不“摆架子”而以礼相待呢?那国人必定赞扬他是仁君,举国上下一片和睦。

  古代国君如此,现在的人亦如此:

  官员“摆架子”,则失民心,民心不能所向,结果可想而知。

  企业管理者“摆架子”,则失人心,人心不能聚合,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学者“摆架子”,则失礼,学者无礼,结果便是误人子弟。

  明星“摆架子”,则失去追捧者,一个没有追捧者的明星,何谈星?

  小有成就之人“摆架子”,则失去朋友,一个没有朋友的人,怎么可能有更高的成就呢?

  ……

  以上几种人“摆架子”,那地位低下的贫贱者就会离他们而去。没有民心的国家何谈强盛;没有人心的企业何谈发展;没有礼的学者何谈教书育人;没有追捧者的明星何谈大红大紫;没有朋友的小有成就之人何谈成大事……

  正如《史记·魏世家》中的“若脱躧然”:丢弃你就如同丢掉一只破鞋子。

  没有谁一出生便是富贵者,即便你是某二代,假如你只会“摆架子”,那等待你的是:坑爹。

  没有谁能轻易的成功,假如小有成就或者成功之后就开始“摆架子”,那等待你的是:失败。

  那谁能“摆架子”呢?像《史记·魏世家》中所讲的贫贱者?非也!俗话说的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史记·魏世家》中上述那段话中的“贫贱者”指的是那个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定群体,这个群体都是有能力、有抱负,但一时没能遇到伯乐的人,也就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这些人一般都看不起哪个诸侯国君,大多也都把诸侯国君玩的团团转。他们的“摆架子”只是寻找能礼贤下士的国君而已,真正在旁人面前,他们也不“摆架子”。

  除了上述几种人,那就剩下真正的地位低下的贫贱之人了。回到题目:谁能“摆架子”,上述几种人不能“摆架子”,那地位低下的贫贱之人就能“摆架子”?答案也是一样:不能。因为没有资格。

  这个世界上,往前数几千年,往后数几千年、几万年,这所有的人都不能“摆架子”,每个人都需要低调。成功者不“摆架子”是为了更加的成功,做一个有涵养的人。而暂时没有成功的人就更不能“摆架子”了,因为你没有资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讲历史——从人物品评看魏晋时代的人生追求
?如果不是为了“用人”,为了择别人才,那么为什么还要“识人”呢?最接近的答案或许是:因为“识人”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在智识上很享受的事。在这一点上,“识人”活动与“谈玄”并无二致,“谈玄”也没有明确的用处,纯粹出自智识上的乐趣,因而吸引了魏晋的名士们。另外,“识人”是一种“品”的活动。《人物志》提供的是“识人”的方法,名士们借由这些方法,可以更细密地“品”人,察觉、体会、讨论人的差异和人的特殊性。“品”与“用”脱离了联系,不仅“品”独立于“用”,而且很明显“品”高于“用”。这种态度进一步影响了对人的评价,“用”的标准相对不重要了。一个人身上具备可以做官可以掌握权力的素质,这在过去很受重视,然而到了这时候,这种素质逐渐失去了那样的地位。什么样的人值得“品”,值得被观察、被讨论,乃至被赞扬呢?随着标准变化,这种趋势越来越倾向于“无用者高”。这里出现了一种艺术性的“人学”态度,意思是,在魏晋南...
· 从火烧葫芦谷看“魏延反骨”
“火烧葫芦谷,魏延宰马藏马腹”。小时候从说书先生嘴里听说的这个情节一直牢记在心,可是翻遍了《三国演义》全书就是找不到这个片段,到了新浪以后才知道原来被毛宗岗这个家伙删去了----怪不得上方谷一战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或者说作者在闪烁其词。诸葛亮设局于葫芦谷当然首先是要烧死司马懿。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宽仁大义的人呢?我看有值得商榷。从陈式魏延背后议论诸葛用兵到陈式败仗被斩,其实陈式之过罪不当死,诸葛以这样处理就有“睚眦必报”的嫌疑了。当时诸葛亮殚心积虑心中的内忧外患,外患无疑就是司马懿,而内忧就有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包括魏延反骨。魏延的才华诸葛亮肯定非常清楚,从开始定义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后,诸葛亮都是重用之且严防之。到了诸葛亮将死之际(几近油尽灯枯时他本人何尝不知)设计的火烧葫芦谷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魏延了。也许当时在诸葛心中,司马懿既死,因“怜其勇”而用之的魏延又留有何用?所以可以这么说,火...
· 从火烧葫芦谷看“魏延反骨”
“火烧葫芦谷,魏延宰马藏马腹”。小时候从说书先生嘴里听说的这个情节一直牢记在心,可是翻遍了《三国演义》全书就是找不到这个片段,到了新浪以后才知道原来被毛宗岗这个家伙删去了----怪不得上方谷一战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或者说作者在闪烁其词。诸葛亮设局于葫芦谷当然首先是要烧死司马懿。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宽仁大义的人呢?我看有值得商榷。从陈式魏延背后议论诸葛用兵到陈式败仗被斩,其实陈式之过罪不当死,诸葛以这样处理就有“睚眦必报”的嫌疑了。当时诸葛亮殚心积虑心中的内忧外患,外患无疑就是司马懿,而内忧就有许多问题,其中一个就包括魏延反骨。魏延的才华诸葛亮肯定非常清楚,从开始定义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后,诸葛亮都是重用之且严防之。到了诸葛亮将死之际(几近油尽灯枯时他本人何尝不知)设计的火烧葫芦谷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魏延了。也许当时在诸葛心中,司马懿既死,因“怜其勇”而用之的魏延又留有何用?所以可以这么说,火...
· 从司马篡位看历史兴衰
从汉以来,朝廷中总要有很多的派别,而在天资英武的曹操的统帅下,矛盾没有暴露出来,其实仔细看中国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就是每个开国领袖可以让好多的矛盾隐藏起来,因为他们当时有许多外在和内在的因素,比如要统一国家,大敌当前等等,但当他死后,他手下的势力有时根据他的子女的继承等原因而划分成相互敌对的几个派系。而曹操雄才大略,他平衡势力的能力很强,而且他可以提拔很多出身于行伍的卑贱之士,无论谋臣或者武将。但这些武将就和延续汉择才制度的其他官员有着根本的冲突。所以在魏朝廷中明显存在两个主要派别,就是出身贫贱的将领和出身高贵的将领,其实从后期的陈群定九品中正法,可以明显感觉到。后来晋有名言,寒门无上品(这令我想起了王猛说的话)。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他手下的出身贫寒文官和武将都是建了极大的贡献的,这个时期矛盾并不明显。但国家在三分后比较安定,魏也在积蓄平吴灭蜀的准备的时候,这个矛盾开始激...
· 从司马篡位看历史兴衰
在曹丕,曹睿等皇帝对这个事情还比较保守,但作为大论衡家的司马可是明显感觉到这个机会是他可以夺取天下的好时机。让我们再回顾曹操在的时候,曹操可以驾御司马,在曹丕时,矛盾并不激烈,所以魏内部安定,司马没有机会,而曹睿统治时期,国家大动干戈,内修宫殿,图费国力,对外平吴灭蜀,劳师无功,而朝廷内部的派系之争也开始了,曹魏并不信任那些出身贫贱的人。但这些人正是被派往战争的最前线,受司马的指挥。朝廷其实也不信任司马,要用曹真来平衡司马的势力。而这时机会来了,诸葛亮北伐,而司马作为最高统帅,他正是要利用这个机会来培植自己的力量,来推翻曹氏的政权。好我们从当时的势的角度开始分析:从蜀汉的北伐看,诸葛亮是徒劳无功的,他只不过是以攻代守,为什么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中说的很清楚了。而司马在这么弱的攻势面前,很少反击,是很令人回味的。原因有三:一诸葛亮用兵如神,我不这么认为。二,司马恐惧诸葛亮的大兵,从战争的角度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