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天津教案的起因是什么?天津教案的过程和结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20
转发:0
评论:0
天津教案的起因是什么?天津教案的过程和结果,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

  天津教案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抗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肆行宗教和侵扰民众,而被迫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杀;此后教会动用武力威胁,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而清政府事后的对外妥协处理方式也引起很大争议。

  天津教案的起因

  1870年(同治九年)4、5月间,天津发生多起儿童绑架的事件。6月初,天气炎热,疫病流行,育婴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儿患病而死,每天有数百人到坟地围观,挖出孩子的尸体查看。于是民间开始传言“外国修女以育婴堂为晃子,实则绑架杀死孩童作为药材之用”等荒谬谣言。

  1870年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兰珍口供中又牵连到教民王三及望海楼天主堂。于是民情激愤,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1870年6月21日清晨,天津知县刘杰带人犯武兰珍去教堂对质,发现该堂并无王三其人,也没有武兰珍所供的席棚栅栏,“遍传堂中之人,该犯并不认识,无从指证”。故证明,以为对教堂和仁慈堂的误解误会,但此时群众已经无从分辨真假。

  案发过程

  谢福音神父与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协商育婴堂善后处理办法。但当时已经有数千群众包围了教堂,教堂人员与围观的人群口角起来,引起抛砖互殴。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要求崇厚派兵,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与知县刘杰相理论,怒而,打伤了知县的远房侄子刘七,民众激愤之下先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望海楼天主堂、仁慈堂、位于教堂旁边的法国领事馆,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其他4座基督教堂。破坏行动持续了3小时。1870年6月24日,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而以法国为首。

  调查分析

  法国方面最初要求处死中国负责的官员,清朝方面派出直隶总督曾国藩来调查并与法国方面交涉,当时朝廷中的官员多数认为不要对其退让,不惜一战,情势紧张。曾国藩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首先对英国、美国、俄国作出赔偿以使最后能单独与法国交涉。

  同治九年六月初十日一曾国藩到天津,立即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于是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行刑之日是10月19日),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出使法国道歉。李鸿章也认为“冀终归于一命一抵了案”。而法国因随后发生了普法战争,无暇注意东方事务,因此接受了这个条件。

  处理结果

  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均甚为不满,“诟詈之声大作,卖国贼之徽号竟加于国藩。京师湖南同乡尤引为乡人之大耻”,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而另一方面天津教案的消息,也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影响,产生对于西方传教士的谣传及不信任,这些谣传也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教案的发生。由于民怨沸腾,朝廷让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交接当年,曾问李:“你与洋人交涉,准备怎么办?”李回答:“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只同他打痞子腔。”李鸿章最后判决将原来20名死刑改为16名死刑、4名缓刑,其余不变。曾国藩被痛骂,“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一年后即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如何客观的看待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的做法?
天津教案是曾国藩政治命运的转折点。他的主张和行为与时人冀望大相□牾,引起中外舆情的激烈攻讦。他最后的不到两年的弥留岁月,是在訾议和病疾中捱过的。迟暮之感,生死之虑,每况愈下的国事,无时不在其心头盘旋,以至“心胆俱裂”。在此一年之前,他还以“中兴名将、旷代功臣”入京陛见,接受直隶总督关防,并赐予在紫禁城里骑马的殊荣旷典,气势之煊赫,足以使百官生羡,然而一年之后,竟谤怨交集,成为众矢之的,几落得身败名裂的境地。如此大起大落,荣枯无常,具有何等的戏剧性!天津教案作为一个严重的国难,不啻是曾国藩个人命运的最后一幕,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又是试金石。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政治集团基于不同的利益和认识均有不同的反应:旧有的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的巨大的惰性力与新的合乎时潮的反省与抉择互为交织碰撞,构成一幅19世纪中国在外力逼拶下产生新陈代谢递嬗及矛盾的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津案于九月间正式议结,时曾国藩因请议的指...
· 清末天津教案发生的历史动因考察
1870年发生的天津教案直接导致20名外国人死亡(其中法国13人、俄国3人、比利时2人、意大利和爱尔兰各1人),此事震惊中外,可谓案情特别重大,是清末教案中最重要的教案,在近代教案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也是中国近代历史自第二次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之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因此,对于引发天津教案真正原因的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一、“采生折割”“迷拐幼童”传闻的酝酿天津教案的发生源于拐卖幼孩和法国天主教堂大批幼童死亡,由此传言益广,民情沸腾。同治九年农历五月初(1870年6月),传染病在育婴堂内流行,被收养的幼童数十名死亡,葬于河东荒野义地。因掩埋草率,有的尸体暴露,鹰啄狗刨,惨不忍睹。每天有数百人围观,天津镇中营游击左宝贵等官员皆目睹。更为严重的是,“死人皆由内先腐,此独由外先腐,胸腹皆烂,肠肚外露。”[1]人们对此议论纷纷,皆疑为法国教堂“采生折割”后丢弃所致。一时间矛头直指洋人...
· 青浦教案
外部链接青浦教案
· 天津教案中无辜获罪的张光藻:张光藻为何无辜获罪
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是一次天津人民反对外国传教士的斗争。清咸丰十年(1860年)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法国天主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诱人入教,强占民地,激起民愤。同治九年(1870年)春,发生迷失幼孩之事,而拐犯的供词又牵涉到教堂。同时,群众多次发现教堂有人在黑夜抬小棺埋于义冢,一次偶为群犬刨出,见有一棺数尸者。于是,群众更加相信幼孩为教士虐杀。这样,群众对侵略者郁积已久的仇恨愈加强烈。书院罢课、士绅集会、街谈巷议,群众聚集教堂前要求惩办凶犯。法国领事丰大业往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要求派兵,并公然恫吓。丰大业在途中又向天津知县,击伤随从一名。群众对此怒不可遏,乃将丰大业殴毙,焚毁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打死教士、商人二十人。由是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并集结军舰于天津、烟台一带。清政府派曾国藩、李鸿章到天津查办。最后以枉杀二十人,充军二十五人,并付...
· 芜湖教案
外部链接芜湖市历史大事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