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郎中”名称的由来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1
转发:0
评论:0
“郎中”名称的由来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

  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呢?

  我国古代医学尚不发达的时候,医术与巫术也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往往合称为“巫医”。因此,“医”字的繁体就曾经含有“巫”字。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民间流传的俗语谓:“床上看到的医生床下看是狗”。意思是人们患病在床时将看病的人当作医生,病愈下床后就将医生看成一条狗。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 dài,而不读 dà。

  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到了宋朝,情况就不同了,人们用“郎中”来称呼医生,此后“郎中”即成为人们对中医师的习惯称谓。其实,“郎中”原是秦代所设立的官位,指皇帝的侍从官员。宋朝有位身兼“郎中”官位的御医叫陈亚,此人医术高明,深得皇帝赏识。他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这些“药诗”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让人不觉牵强附会。

  有一年天旱,陈亚和友人蔡襄在路上看到一个和尚求雨,但见和尚赤膊当日而晒,殊为可笑。陈亚随口念道:“不雨若令过半夏,应定晒作葫芦巴”。句中半夏、葫芦巴也均为药名。蔡见他讽刺过分,便道:“陈亚有心终归恶。”陈亚应声道:“蔡君除口便成衰”。“便成衰”为中医“泄泻”的别称。此事传到民间,陈亚名声大振,都认为他不但精通医术,更熟谙药名。以后便有学医者以读陈亚“药诗”为乐事,他身兼的官位“郎中”也渐渐成为了中医师的代称。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黄河以北大多称医生为“大夫”,而黄河以南又多称“郎中”。至于这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尚无从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古代医生又称“大夫”又称“郎中”?
将医生称为“大夫”,至今仍十分流行;称作“郎中”者,除了一些耄耋老人外,社会上已经鲜见。但在几十年前,“郎中”作为医生的别称还很普遍。在中国,自先秦至晚清,“大夫”和“郎中”都是官职名称。唐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始见于《唐六典》,即指学习医学的人。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其后对从医者的称呼还是不统一。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了为业医生者之通称。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大夫官职,分为三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等名。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明清职事官不用大夫为官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大夫还是古代爵位名称,如秦汉分爵位20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隋唐明清时期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则专为文职散官封赠时用。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职。由此,太医专称...
· 古代医生为什么叫郎中呢这个称呼到底有什么说法吗
古代的医生为什么叫做“郎中”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郎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官职。通常来说呢,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各司其职,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等。虽然在古代历史上,郎中经常用来指代医生。只不过,郎中一开始是官名,也就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随时听从差遣。那么,为什么郎中后来成为医生的称呼呢?首先,早在战国这一历史长河阶段,就开始有郎中这一官职,比如在《韩非子·孤愤》中,曾记载:"郎中不因则不得近主,故左右为之匿。"而到了秦汉时期,郎中掌管门户、车骑等事;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另尚书台设郎中司诏策文书。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记载:"一岁皆辄试,能通一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晋朝建立后,晋武帝设置尚书诸曹郎中,郎中为尚书曹司之长。...
· 郎中
参考文献孙文良,中国官制史,1993年,台北,文津出版社。秦、汉时,掌宫廷侍卫。隋代以后,为六部内各司之主管。史记·卷八十六·刺客传·荆轲传:“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 为什么皇帝的儿子叫太子?太子名称的由来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以嫡长子确定继承人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除废长立幼以外。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监国与摄政的权利,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仅为皇子)”,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太子的意思:“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皇太子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太”者,大也。在中国汉朝时期,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中国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就是说,如果有嫡子,那么要立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选择皇太子的方式是“立子以贤”,就是说,要看诸位庶子的德行而定。皇太子的地位...
· 户部郎中
唐五代辽户部第一司户部司的长官。隋文帝时设民部侍郎,作为民部司的长官,而不是如唐朝以后为民部的副长官。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改为民部郎中。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高宗即位后,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改为户部郎中,设二人,从五品上。掌管户口籍帐、土田、赋役、蠲复、婚姻的政令。唐高宗(662年—670年)、武则天(684年—705年)时,一度改称司元大夫、地官郎中。唐德宗以后,常以一人分判度支事务。五代十国沿置。辽朝也有此官。宋金元明工部的佐贰官。北宋户部郎中为五品寄禄官,不管理户部的事情。元丰改制后,不设户部司,户部郎中为户部的佐贰官,从六品。宋高宗绍兴年间,废除郎中,别置户部郎官。金朝不分司,设户部郎中三人,从五品,一个掌管户籍、物力、婚姻、继嗣、田宅、盐铁、矿冶、市易,一个掌管度支、府库、国用、俸禄、租税。元朝设户部郎中二人,从五品。明朝户部属司按布政使司分设,正五品,户部三库也各设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