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紫砂壶的起源 紫砂壶的由来简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21
转发:0
评论:0
紫砂壶的起源紫砂壶的由来简介,紫砂壶宋朝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梅尧臣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

  紫砂壶宋朝就开始流行了,苏东坡、梅尧臣等大文豪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就讲了用紫砂陶壶烹茶。但宋朝紫砂制作的资料很少留下来,又鲜有实物,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紫砂制作的历史一直到明朝才清晰起来。紫砂壶的出现,主要来源人们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紫砂壶泡茶就流行开来,紫砂制作家也应运而生。

  有可靠文献记载,明朝正德、嘉靖时期的龚春(供春)是推广紫砂壶的重要人物,有人说他是创始人,但紫砂壶宋朝时期就开始出现,自然说龚春是创始人不妥。龚春作为最出名的紫砂制作人,其实他流传的作品也无法证明其真。龚春把手艺传给时大彬、李仲芬,这两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大师。时大彬制作紫砂壶风格高古,造型流畅灵活,不求工巧雕琢,但求朴雅坚致,妙不可思。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以上4人可以称为第一代的紫砂壶大师。  

  第二代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最大的贡献,是一改紫砂壶的严谨风格,把日常所见的核桃、栗子、荸荠、花生等造型入壶,擅长堆花积泥,精工细作,使紫砂壶变得极具生动活泼、形象喜人,开创了一代风气;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印的形式,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影响了之后紫砂壶的发展。(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

  第三代紫砂壶大师诞生在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陈鸿寿、杨彭年是代表人物。陈鸿寿是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他的艺术主张新颖脱俗,认为“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现在我们见到的嘉庆年间制作的紫砂壶,壶把、壶底有“彭年”二字印,或“阿曼陀室”印的,都是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后人称“曼生壶”。陈鸿寿使紫砂陶艺更加文人化,制作技术虽不如明代中期精妙,但对后世影响很大。杨彭年首创捏嘴新工艺,他不用模子,信手捏来,随意而成,颇具天趣。乾隆以后,紫砂壶的制作日渐衰气,高手不多,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总体水准不如前人,如同其他工艺一样,瓷器、漆器、玉器等,皆因循守旧,很少创新。直至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出现,使得紫砂艺术再次得到了小小的复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紫砂壶的发色
玩紫砂壶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砂壶遇热变色——使用愈是长久、温度愈是高,则变色愈明显,愈光亮,愈可爱迷人。用收藏的行话来说,就是“发色”。记得几年前一个夏天的傍晚,散步经过健康路边的古玩地摊。看到一砂壶,边上刻有“清泉月下细品茶”。遂上手,感觉砂质虽粗,盖口却结合严密,认为可以。“多少钱?”“一百。”“九十行不?”“九十不挣钱,就赚你十块钱。”掏兜,“就九十。”成交。到家细细把玩。小汉君,桥钮盖。底款篆书“听芝”。一边刻“清泉月下细品茶”,行书,很有功底;另一边刻竹子数杆,较为随意。壶口周边刻的是钟鼎文或甲骨文,约认得“紫玉”、“月日”、“吉”几个字,其他则不认识,也顺不成句。四孔出水,一弯嘴。外表似敷了一层砖红土,以前所未见。整体感觉做壶者功力不俗。惟颜色有一种旧黄色,像评书中描写秦琼胯下骑的黄骠马那种黄,很没精神,不怎抢眼。投茶注水后,色显趣味出。阳光下,竟然明艳得像喝醉了酒的汉子的红...
· 明代紫砂壶兴起的原因
茶具和茶叶的搭配很重要,在中国茶艺发展的历史上两者可谓息息相关。由于中国历代制茶和饮茶的方法不同,因此茶具也随年代而有所变化。唐代的茶具,不论斧、碾、罗筛、竹策、盂和碗等,皆有一定的形制。而宋代的茶瓶就不同于古代的铜斧。~到了明清两代,才正式有茶壶的出现。那时泡茶的方法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明代的炒青绿茶不同于团茶,包括瓷壶和紫砂壶等。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兴起,和器形的大小很有关系,因为壶小则茶香,壶大则不鲜,尤其是浸泡过久,大壶易使茶味变散失。紫砂壶器小质佳,故符合明代人的泡茶所讲究的“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之原则。......
· 如何选择紫砂壶紫砂壶收藏有哪几个标准?
摘要:买紫砂壶是一个大学问,很多人会问紫砂壶买什么样的好?那么我们就需要知道挑选紫砂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哪些问题,这样我们才会在紫砂壶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的判定标准。1、拿在手里没有分量感的不看!真正紫砂壶体重。(假料,当然一些薄胎壶比较轻的,但我一般宁愿错杀!主要是觉得薄胎壶使用要非常小心,易碰坏)2、颜色特别鲜亮、鲜艳的壶不看!3、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绿色、铜绿、非常红的都是加化工料)4、看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有些加化料的壶,化料将颗粒包裹着的,颗粒看着不清析(需要用20-30倍放大镜看)。5、紫砂壶就要有颗粒感,原矿壶颗粒是比较清晰、干净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是不均匀的,比较自然,和调砂不同的。紫砂壶买什么样的好?调砂颗粒一般是“浮”在壶表面的,或者这些砂内外渗透,但颗粒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有人为操纵的感觉。原矿颗粒在泥料里比较“和谐”,调砂颗粒就显得比较“生硬“一些...
· 紫砂壶的典范,广东人所说的:潘壶
晚清,有名仕到宜兴订壶,作为往还交际之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潘壶”。据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仕成)先世以盐贾起家。(其)历官至两广盐运使。……德畬嗜茶,特制茗壶,以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曰‘潘壶’”。潘仕成字德畬,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广东番禺人,先世广东莆田,以盐贾起家,道光十三年(1833年)京畿荒旱,以副贡捐输赐给举人,官至两广盐运使,在广州建“海山仙馆”,台榭种花,极人工之胜。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在品茗实践中,潘氏特别嗜爱紫砂“一手壶”,小至200cc容量,大至300cc容量,还亲自挑选壶样,画图设计,将潘氏风格的茗壶定式定款,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习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字印。由于潘氏所订制定样的紫砂“一手壶”品茗把玩恰...
· 茶文化―茶文茶诗―我的老友紫砂壶
我的紫砂壶,是于无锡小店中购得。它平淡的周正、简单的浑圆,一直为我欣赏,也让我一直怀疑它是机制壶。于今之世,几乎无物不为流水线上生产,无物不可以假乱真。但我仍是喜欢它的简单与色重,也是喜欢当初店主的珍惜,这于今,也是种难得了。此壶于我手中握着大小刚刚好,左手持书,右手把壶,撮嘴饮茶,已成习惯。左手亦或放下书来去把栏杆拍遍,亦或拿个扇子击和音乐,这右手吗,却是断断不放壶的。若觉有些烫,便放在桌上,用手心轻轻摩挲那盖子,品断水温,也是须臾不离的。这种饮法是很私人的,而且这壶的水量也刚好够我一人滋润,倘若是大了,难以熬到二、三遍茶汤,若是小了,则遇见好茶就可惜了。总是想,穿上我的绸缎大褂,提上我的黄鸟笼子,捧着我的小扁壶,出去找天下有雪赊鸭架子汤去,这厮若见了我这阵仗,立马儿得收起漫漫的神气,“这儿位爷久没见了,这大老远儿您还亲来了,里面上座先请,我给您伺候这黄鸟去!”这壶底却当中正书“顾景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