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盘点古人的消暑神器:古人如何过夏天?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5
转发:0
评论:0
盘点古人的消暑神器:古人如何过夏天?,除了渗透礼仪与科技的避暑招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创新着清凉的环境

  除了渗透礼仪与科技的避暑招数,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追求和创新着清凉的环境,比如家具、随身小物等,处处充满了清凉的智慧。

  扇子是首当其冲的最简单趁手的消夏用品。因为挥动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体表降温,又被称为“凉友”。扇子通常以鸟羽、竹制成。唐以前,扇子多以鸟羽为材,据说魏晋时期,身处炎热地区的吴楚之士常手执一把羽扇,诸葛亮就是典型代表。汉代竹编的扇子,常见圆形或方形。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时,还要供多种不同型号的竹扇。扇子流行得非常快,唐朝时已比较普遍。据说那时还有用皮制成的扇子,飒然成风,格外凉爽。除了扇风乘凉,扇子还演化出了不同的功用,比如用作仪仗的长柄大扇、美人用来遮面的团扇……它们或威武或娇媚,着实风情万种。

  龙皮帘是用来隔在亭柱之间,以隔挡亭外滚滚热浪的一种帘子。唐大中年间,宣宗召翰林学士韦澳、孙宏进宫。二人刚落座,顿觉寒气逼人。其时,宣宗使人悬挂“龙皮”于亭中,所以可保持亭内凉温,龙皮的透气性还能使室内空气清爽。有人推测,龙皮很可能是蟒蛇皮。中国民间常见的竹帘,与此道理相同,不过更为朴素便宜。

  簟即凉席。古人常用藤、苇、竹等编织凉席,最昂贵的是象牙席。据说汉武帝时,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还有一种丝绢编织的凉席,在南朝梁人刘孝仪的形容中,使用时会觉得夏室已寒,想穿上冬天的裘袄,即便室外炎热如沸,也用不着扇子。语虽夸张,却可见其神奇的避暑效果。

  玉、石之类为天然凉物,夏天可以作为倚身之物,除祛暑热。汉朝时,“凭玉几、倚玉凭”乃是帝王级的清暑享受。据说,汉武帝宠幸董偃,在未央宫清凉殿中,以画石为床,罩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为董偃度夏。汉成帝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受宠。赵合德所居的昭阳殿中,便备有玉几玉床,白象牙簟等,还赠给赵飞燕琥珀枕、云母屏风、琉璃屏风等,都是清凉之器。到了唐朝,人们还曾以石棋盘贴腹祛热。可见玉石解暑的习俗流传不绝。

瓷枕

  瓷枕也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消暑物品。瓷枕的枕面是一层釉,夏天枕于其上,睡起觉来格外凉快。据说清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竹夫人

  竹夫人是用青竹编为长笼,或取整段竹中间通空、四周开洞然后通风的东西。南方伏暑炎热,人或抱或枕之,可以依赖竹子的清凉、透气取得体感的凉爽,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古代最有情味的清暑用具。竹夫人大约唐代已有,又被称为“竹姬”“青奴”等,大概与今天流行的抱枕属于同类用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除了扇子,古人还有哪些消暑神器?
扇子被古人称作“凉友”。在盛夏时节到来之际,可以挥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蒸发体表的汗液,逐渐降低体温。除了扇子,古人还有哪些消暑纳凉的器物呢?帝王贵族有一种纳凉避暑的神奇宝物——玉石,玉石属于寒性的物质。西汉时期,宫廷制作了很多“玉几”、“玉凭”,供帝王后妃纳凉。汉武帝的宠臣董偃就曾在盛夏里,享受“画石为床,罩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的帝王级别的待遇。汉成帝时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均受宠,居住的宫殿内,设有玉几、玉床、象牙簟[diàn]等消暑纳凉的宝器。唐代诗人元稹[zhěn]在《蕲竹簟》一诗中写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这里的“簟”就是古代的一种凉席,多以苇子、藤蔓、竹片等材料编织而成,称作苇簟、藤簟、竹簟。最昂贵的“簟”为象牙簟,亦称象牙席。《杂记》记载:汉武帝刘彻曾赏赐给宠妃李夫人象牙簟。这种以象牙为材质制作的凉席极为昂贵,清朝雍正帝曾下诏禁止制造。南北朝南朝梁始兴王萧憺[dàn...
· 古人是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看古人的乘凉妙招
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在炎热的夏天可以舒服凉爽的度过,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度过颜色的夏天的呢?今天小编为您带来古代人们纳凉的小妙招!网络配图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而暑天气候炎热,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钓鱼是不错的选择。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除了垂钓,古人的夏趣活动还有养金鱼、钓鳖、捕蛙、夏猎等。唐代诗人刘禹锡喜欢在近水处纳凉,他有诗句曰:“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北宋词人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有水的地方就有细风,有树的地方就有阴凉。古人常能在炎夏轻易找到凉爽的去处。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功用,夏日常饮,能养神益脾。在清朝宫廷中,消暑冷饮中最出名的冰碗是用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糕等料制成,清凉爽口。网络配...
· 古人夏天是如何避暑的!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者,乃炎热之极也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大暑就不言而喻了每当这种大热天,我们就特别感谢空调之父威利斯凯利。这时候,坐在空调房里吃西瓜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还要穿一大堆衣服的古代,我们的先人又是怎么消暑的呢?其实呢,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的千篇一律,不仅花样百出,还极富格调,将夏日过得有滋有味~首先,让我们先修正几个认知误区古代没有冰箱?NO!图为最早的“冰箱”——冰鉴战国曾侯乙墓出土冰鉴内有个方口的缶,缶中可以放新鲜食物或酒水之类,缶周围则是冰。取物时,有专门的勺子,也不需要将鉴盖全部打开,只要打开缶口上面那个小方形的缶盖即可。冰鉴的作用除了保鲜盛冷饮,还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是不是很高级的样子?到了明清,箱子多以黄花梨木或红木制成,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箱盖上有...
· 古人们夏天喝什么饮料?古人们如何过夏天
夏天到了,气温高了。现代人有空调、冰箱,过去没有这些制冷设备,古代中国人是怎么过夏天?夏天与冬天一样,颇不适宜的气候条件降低了人类生活的质量。为此,古代中国古人想出来了不少过夏天的办法,有不少发明。如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网络配图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小,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从考古发现来看,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汉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其墓相当豪华,除了带“卫生间”外,还有一冰窖。大概刘武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也要“吃冷饮”。周王室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边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相当于今高级干部的人才能分到,即所谓...
· “凉友”是什么东西?古人除了扇子还有哪些消暑神器?
“凉友”是什么东西?古人除了扇子还有哪些消暑神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扇子被古人称作“凉友”。在盛夏时节到来之际,可以挥动扇子,加速空气流动,蒸发体表的汗液,逐渐降低体温。除了扇子,古人还有哪些消暑纳凉的器物呢?帝王贵族有一种纳凉避暑的神奇宝物——玉石,玉石属于寒性的物质。西汉时期,宫廷制作了很多“玉几”、“玉凭”,供帝王后妃纳凉。汉武帝的宠臣董偃就曾在盛夏里,享受“画石为床,罩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的帝王级别的待遇。汉成帝时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均受宠,居住的宫殿内,设有玉几、玉床、象牙簟[diàn]等消暑纳凉的宝器。唐代诗人元稹[zhěn]在《蕲竹簟》一诗中写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这里的“簟”就是古代的一种凉席,多以苇子、藤蔓、竹片等材料编织而成,称作苇簟、藤簟、竹簟。最昂贵的“簟”为象牙簟,亦称象牙席。《杂记》记载:汉武帝刘彻曾赏赐给宠妃李夫人象牙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