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考上状元究竟有多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0
转发:0
评论:0
古代考上状元究竟有多难?,金榜题名是旧时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状元作为全国科举第一名,

  金榜题名是旧时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十年寒窗就为那一朝。状元作为全国科举第一名,其得主不少官至丞相、尚书,成为传奇佳话。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成为科举状元到底有多难。

  殿试是科举中最高级别内的一次考试,也是最后一次考试。最早出现于武则天时代,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殿试状元由皇帝,讲究运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就是古代科举殿试前后考生身份突变的历史现象。放下锄头,奔向皇帝殿堂,一场殿试之后,实力加运气,田舍郎一秒钟变状元郎。

  689年,武则天亲自在洛城殿策问贡人,这就是最早的殿试。武氏政权之后,朝臣极力反对殿试,他们认为殿试与会试冲突,降低了会试地位。天子殿堂前开考场这一形式未能延续下去。

  973年殿试制度正式确立,应归功于宋太祖赵匡胤。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第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式,第二级是礼部举行的会试。赵匡胤首开先河——“天子策于廷”,只要考生在殿试及第就可以直接授官。

  参加殿试、朝拜天子,是古代书生最向往的事。通过殿试的都称为进士。殿试通常在每年四月举行,考试时间是一天,日落就交卷。考试内容也很简单。比如明朝就只考时务策一题,试题在考前一天由皇帝从内阁预定的若干题中圈定。殿试的考生人数在300至400左右,皇帝是主考官,评卷人是读卷官。读卷官要在一天之内评定几百份试卷,再把写的特别出色的前十名的考卷提供给皇帝审阅,由皇帝前三名,考生名次的排列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愿。放榜之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金榜题名时”,位于榜单一甲的三人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乾隆皇帝有一年就让将军兆惠参加阅卷,兆惠推脱说自己不懂汉字。但乾隆说,没关系,大家都在写的好的上面点了圈圈,写得越好,圈圈越多。将军果然用“数圈法”,数了一份被划了九个圈圈的试卷。乾隆拆封后,发现是江苏人赵翼。江浙一带老是出状元,乾隆觉得又出个状元也太对不住其他地方了,于是改一改把第三名的陕西人王杰列为第一,把赵翼降为第三。赵翼只好感慨:考状元这事儿,真是“三分人事七分天”。

  在考状元的实力和运气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书法。读卷官往往有偏重书法的习惯,字写得好,“圈圈”有可能更多。康熙二十四年殿试阅卷中,读卷官就把书法写得好的列为了第一名。好在皇帝火眼金睛,他说:你们拟定的名次还不错,不过我要把文章较胜的陆肯堂改为第一名,那个写字漂亮的陈元龙改到第二名去吧。他的原话是:“ 殿试虽文、字兼取,朕意以文为重。”说起来,乾隆应该是最偏爱“状元书法”的一个皇帝,字写得好,名次就越高。康有为就曾指出:“ 盖以书取士,启于乾隆之世。”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长达3米的“南京状元殿试草卷”从头到尾没有圈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想考个状元有多难?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科举制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在1282年间,历史有名有姓记载的,历代共选拔了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金榜题名、独占鳌头是每个读书人的终极梦想,但你可知道,想要考取状元郎究竟有多难?首先,你至少得出生在一个中产之家(古代供一个人读书也是很花钱的好吧~);只有家境尚可才有余钱、余粮供孩子读书,如果真的饔飧不继,全家挨...
· 在中国古代,为了考上状元要经过多少次考试?
在古代历史上,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几乎都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理,原因就在于学而优则仕,一旦金榜题名,便可跻身官宦,光宗耀祖。这其中,又以考中状元为大多人的最大人生目标。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那么,在古代,一个状元要经过多少场考试呢?科举制创自隋朝大业元年(605年),隋朝灭亡后,唐朝对科举制作了进一步的完善,考试分常科和制科。每年定期举行的为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称制科。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
· 古代既然状元这么的难中如果考上了能当多大的官职呢
古代状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古代,读书人的成名的唯一途径便是中举。只有中了举人,再通过殿试成为状元,整个人生都会因此发生巨变。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这就是古代科举的魅力所在,古代唯一出人头地的机会就是当官,别无它路。当然,在古代致富还可以通过经商,但是商人在古代是抬不起头的,正所谓士农工商。商是末位,即使是经商成了富豪,但是依然没有地位,官方对商人认可度极低,往往加以重税,以此来压低商人。因此,读书才是最佳的超越阶层的方式。但是,读书也就意味着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劳动力,整日闭门读书,自然也就不能在田间劳作,如果不是富裕之家,读书也就意味着要忍受贫穷,甚至是饥饿。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是穷酸,正所谓穷酸秀才便是如此。其实不光是古代,如今其实也是如此,学生这个群体往往是最穷的,尤其是读高中以及读大学的学生,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十分优越,学生...
· 黎逢的生平简介他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唐代宗在位期间,有个状元非常幸运,他在开考前迟到了,最后却依然夺得了状元,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考试,最怕的就是考试迟到了,因为迟到以后监考老师就不会让你进考场了,那考试不就泡汤了!而且,迟到的考生留给人的印象也十分不好。古代的科举考试,其难度不亚于现代的高考,都是数十万大军过独木桥,考得好的,功名利绿双丰收,考得差的下一次再接再厉。每个考生都希望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在批卷的时候,能挣一点印象分也是好的。偏偏呢,人生总有意外的时候,唐代宗大历十二年的科考,礼部侍郎常衮担任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开考以后,他在考场内走来走去,转了好几圈了,却突然有人来报称场外有名考生迟到了,让他去主持大局。常衮心想,一定要好好批评这个迟到的考生一顿,这可是人生中的大事,不管他因为何事而迟到,总之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的人难堪大任。心里这样想着,常衮也走了出来,他第一眼见到的就是一个长...
· 另辟蹊径考上状元的有哪些人?他们是怎么中状元的?
中国科举存在了一千多年,出过几百位状元,这些状元中有一部分人并非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状元,而是另辟蹊径考上的。“许愿状元”牛锡庶牛锡庶生于唐朝天宝年间,他这个人虽然才华出众,但是性格却极其孤僻,每次参加科举都考不上。有一次,牛锡庶因为要躲避朝官而误入了礼部尚书萧昕的府第,还向萧昕许了一个愿望。那时,萧昕年老独居,已经很少有人想起他,更别说来拜访他了。当萧昕看到闯入他家的牛锡庶时,就显得特别高兴,连忙将人引入了厅堂。牛锡庶起初并不知道这个老头子就是堂堂礼部尚书萧昕,被拉进去坐下了,他才悄悄问仆从,这家的主人是谁,方知道萧尚书的身份。萧昕大概是将牛锡庶当作特意来拜访他的了,对牛锡庶特别热情,而牛锡庶也将错就错,与萧昕侃侃而谈,顺便表达了一下自己想要考取功名的小心愿。交谈快要结束时,萧昕让牛锡庶把自己的卷子拿来给他看,看过之后称赞不已,问道:“外面的人都在议论明年的主考官是谁?”牛锡庶回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