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4
转发:0
评论:0
南宋抗金抗蒙名将孟珙主要功绩有哪些?,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藩篱三层

  淳佑元年(1241)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侯爵,兼任京湖安抚制置使,统领长江上游、中游的防务,正式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纵宋朝300余年,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达到他的职权。尽管如此,孟珙依然尽心尽责地为国家出力。宋蒙战争的局面基本稳定下来后,孟珙开始着手建立整体性的防御体系。

  首先是大本营京湖战区的建设。孟珙引用三国名将陆抗的话:“荆州,国之藩表,如其有虞,非但失一郡,当倾国争之。若非增兵八万并力备御,虽韩、白复生,无所展巧。”他指出,长江从上游的秭归到中游的寿昌(今湖北鄂州,并非宋时鄂州)防线漫长,既有渡口,又有关隘,处处防守的话令人堪忧,因此必须倾全国之力守住荆襄一带。中游重镇江陵城,四周都是良田,孟珙发现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样的平原没有阻拦,敌人骑兵能够很快到达城下。他亲手绘制工程图,组织军民在江陵附近以沮、漳、汉三条河流为依托,建起堡垒和隘口。后来襄樊的失守直接导致南宋灭亡,证明了京湖对于南方政权的重要性。

  其次是屯田。孟珙认为兵以卫民为天职,民以养兵为义务,兵与民相依为命,“立砦栅”与“安耕种”相辅相成。从秭归到汉口,孟珙大兴屯田,调夫筑堰、募农给种,共有十八万八千顷。屯田使得军队的后勤供应得到了充分保障,朝廷也降诏奖谕。

  孟珙贡献最大的是藩篱三层理论。他奏请朝廷,准备设立三层防线,第一层设在川东的涪州、万州,第二层设在湘西北的鼎州、澧州,第三层则设在湘西南的辰、靖及广西的桂州一带。全称“藩篱三层”。宋理宗对此也深表赞同,为了能更有力地支持孟珙的工作,宋理宗还特地撤销了四川宣抚司,将孟珙的四川宣抚使改为夔州路制置大使兼屯田使。(宋制,宣抚使高于制置使)这样四川制置司就只管利州、潼川府、成都府三路,四川成了三川,而剩下的一川被纳入了孟珙的直接管理下。

  “藩篱三层”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当时不被重视的第三道防线。孟珙已经指出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但是他反对朝廷随意向广西边境派兵的做法,认为那里遍布少数民族部落,只需要择人分布数地,”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即可,就算蒙古人入侵,如果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而一味增兵,不但空费粮饷,甚至可能会激化同当地人的矛盾。果然,在孟珙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得到了应验。

  创办书院

  宋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顶峰,读书氛围浓厚。孟珙身为武将,也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挥师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他不以武备费文事,于战乱之际兴建公安、南阳书院,影响深远。该二书院是没收官僚田庄建起来的,各建房层六十间,“在公安者即名‘公安书院’,实维寇祠旧址;在武昌者曰‘南阳书院’,取武侯躬耕之地以名。” 书院建成后,孟珙奏请宋理宗为其题匾。

  为了办好书院,孟珙虽然承担着京湖地区防御重任,但仍亲自选择有学问品行者为山长,全面负责书院的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了自上而下书院管理体制。每旬有课,每季有试,空闲时间则学习骑射,大家都在努力学习以成就事业。书院的设立和开放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慧眼识英

  在多年的戎马倥偬中,孟珙发现和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在孟珙去世后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很多都成为了南宋各战场上的顶梁柱。孟珙的几位兄弟自不必说,都是一时良将。袭扰河南之战的王坚、刘整,前者指挥了闻名世界的“钓鱼城之战”;后者主管潼川府路,可惜被排挤后投降蒙古,成了灭亡南宋的主谋大将(王曾瑜语)。而处决败将梁栋的监斩官,就是日后京湖战场大名鼎鼎的名将高达。嘉熙四年(1240年),孟珙收留了一位叫李庭芝的青年,对他十分器重,任命其为主管机宜文字。果然,李庭芝于南宋末年成为淮东的主帅,与蒙元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岳飞的岳家军涌现出张宪、岳云、杨再兴、李宝等名将,孟家军的人才也不遑多让。

  值得一说的还有南宋最后一位权相贾似道,也是孟珙推荐的。淳祐五年(1245年),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安抚使的贾似道,在淮西筑城,政绩斐然、名声鹊起。孟珙在了解情况后,认为是个人才,向宋理宗建议让贾似道接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职务,并把初露头角的李庭芝推荐给了贾似道(关于贾似道的评价太复杂,此处不讨论)。至少在孟珙最初推荐时,贾似道身上表现出的才华,绝对超过了秦桧当年在靖康之变时的一张嘴皮子。在开庆元年(1259年)的鄂州之战,贾似道的才能得到发挥,甚至受到了忽必烈的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抗金抗蒙名将孟珙简介孟珙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别称:孟少保、孟忠襄谥号:忠襄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随州枣阳祖籍:绛州出生时间:公元1195年去世时间:公元1246年信仰:儒、佛官职: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封爵:汉东郡开国公→吉国公(追封)追赠:少师→太师、吉国公主要作品:《警心易赞》主要成就:歼灭金国武仙军团,联蒙灭金;屡败蒙古,收复襄阳、樊城等地孟珙是南宋著名将领,字璞玉,原籍绛州,父亲是南宋名将孟宗政,母亲是冀国夫人马氏。虎父无犬子,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孟珙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天赋。从军之后,在抗金和抗蒙方面都留下了极大的功绩,是不世出的名将。孟珙出生在武将世家,祖上都为武将,北宋被金灭之后,孟家祖上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岳家军”,此后便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孟珙的曾祖父孟安和祖父孟林都属岳家军一列,属岳飞部署。在随岳飞抗击金朝,南征北战之时立下极大的功劳。尽管后来岳飞被...
· 南宋抗金传奇名将孟珙简介孟珙是怎么死的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将门虎子北宋被金灭后,孟家祖上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岳家军”,此后便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今皆属湖北)一带。孟珙便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在开禧二年(1206年)的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由冀国夫人马氏所生。从少年起,孟珙和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就被孟宗政带在军中。军旅生涯的锻炼,使他不仅练就了良好的武艺,而且培养出了对战场形势的敏锐观察力。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
· 南宋抗金名将孟珙一生中有哪些伟大的成就
孟珙的成就孟珙的一生,创造了很多令人震惊的奇迹。在其辉煌的军事生涯中,很多功绩都是让人啧啧称赞。他为南宋王朝抒写了最后的一丝辉煌。孟珙的成就之一,就是藩篱三层理论。公元前1241年,孟珙正成为南宋两个战区的主帅。面对严峻的战场形势,他奏请朝廷,希望能设立三层防线。第一道防线设立在涪州、万州;第二层设立在鼎州、澧州。第三层设立在湖南以及广西一带。这个建议受到了宋理宗的全面支持。为了帮助孟珙,宋理宗还撤销了四川宣抚司便于孟珙管理。孟珙提出这个“藩篱三层”战略具有眼光。他认为如果在四川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无论增加多少兵力,也是无济于事。后来的历史证明,孟珙是对的。孟珙的成就之二,就是创办书院。虽然孟珙身为武将,但是他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抵御蒙古入侵的同时,孟珙还亲自筹建了公安和南阳两个书院,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见识的学子。不仅如此,孟珙还慧眼识英,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启用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
· 如何评价南宋抗金名将孟珙?孟珙是个什么样的人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高风亮节孟珙的高风亮节有很多表现。黄州之战,朝廷赐孟珙金碗,他把金碗加上白金五十两赏赐给诸将。将士日夜战斗,伤病员很多。孟珙与大家同甘共苦,加派军医为士兵疗伤,将士们都感激不已。治理川蜀时,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互相弹劾对方。孟珙写信给他们说:“国事都如此事态了,你们两个合智并谋,还对抗不了蒙古,现在反而勇于私斗,岂不愧对于廉颇蔺相如的风骨吗!”用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劝解,两个人看了信后,十分惭愧,重归于好。淳祐二年(1242年),余玠上任四川制置使,顺路拜访孟珙...
· 揭秘孟珙:亲手将金国皇帝切成两半的抗金名将
不少读者误以为南宋军事力量很弱,被金国人压着打,这和历史不符。之所以南宋没有击溃金国,和南宋执政者的主和政策有关。除了南宋最初的三五年,绍兴之后的战争,基本上以南宋胜利结束。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兴起,金国为了充实军备,向南宋提出增加岁币的要求,被南宋朝廷断然拒绝。之后的十数年,金国频繁攻打南宋。它的本意是从战争中捞取好处,没想到貌似孱弱的南宋人给金国迎头痛击,最终直接将金国推向了灭亡。这个领导南宋军队,灭亡金国的大将,叫做孟珙。此人看成南宋末年抗金第一人!同时,此人也是南宋抗蒙第一人。孟珙的一生相当传奇。嘉定十年(1217年)金国大军十数万攻打襄阳城。年方二十的孟珙认为,金人必定从樊城前方的罗家渡经过,我军可以提前埋伏,趁金国军队过河时候突然出击。主将听从命令,给孟珙一只千余人的部队。孟珙在桥头埋伏,安静等待大半金兵过河,之后突然出击,和宋军主力一顿猛攻。金军蒙头转向,许多人淹死在河中,数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