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兴衰沉浮:朝鲜为何要使用汉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30
转发:0
评论:0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兴衰沉浮:朝鲜为何要使用汉字,汉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单独的,它不表音,但表示一个独立的意思

  汉字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单独的,它不表音,但表示一个独立的意思。这就是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

  拼音文字记录的是人的语言发音。人的发音变化,表示相同意思的单词的拼写也就会发生变化。英语中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人和现代的英国人口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字的拼写也跟着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现在英国如果不是专家,很难读懂莎士比亚时代的文章。

  汉字就不一样了,汉字记录的不是口音,而是口语表达的意思。所以今天的我们还能轻易的读懂1000多年千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尽管我们不知道古代汉语是怎么发音的。

  中国全国各地对同一个汉字的读法可以说是千奇百怪,但表达的意思总是一样的。我们到广东旅游,听不懂广东人的粤语,到浙江听不懂浙江人的越语,但我们写出来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古代如果你在中华圈内旅游,到了朝鲜半岛听不懂高丽语,到了倭岛(日本)听不懂倭寇语,到了安南(越南)听不懂安南语也不用着急,还可以用汉字来交流。汉字可以把你的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

  高丽在历史上是个很奇怪的国家,他非中华,但处处以小中华自居。一方面是被迫,另一方面又是心甘情愿的臣事中华。

  汉字传入高丽已经有两千多年,比日尔曼人德国的文明史还长。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吞并卫氏朝鲜,设立了乐浪(平壤)、玄菟、真蕃、临屯四郡,史称汉四郡,统治着朝鲜半岛中北部(包括汉城)。南部的诸韩民族仍然处于部落时代。汉字开始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汉字长期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文体同样是中国的文言文。高丽人开始用汉字记录自己的历史。此前高丽人没有文字,不能记载自己的历史,全由中国代为记录。从这时开始,高丽开始被中华教化了,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圈,波澜壮阔的中华与高丽史开始了。

  历史上中国确实也好几次挽救高丽亡国灭种。也许是因为中国太强大了,文化太灿烂了,高丽族出于畏惧或是崇拜的心理,对汉文化崇拜有加甚于中华。唐朝时候,是中华文化传入高丽(新罗)的鼎盛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佛教、道教、建筑、文学、服饰、艺术、医学为新罗所全盘接受,此时的高丽已经和中原没有任何区别,汉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当时的其他边远地区。明朝的时候,朝鲜对中国是最死心塌地的。原因大概有两个吧,在洪武25年,李成桂篡位建立朝鲜王朝,请求朱元璋册封,朱元璋没跟他计较篡位的事就册封了。还有一点就是万历皇帝灭倭保存了朝鲜王室。朝鲜王室知道依附中国的重要性。

  如果看历史档案里高丽王室写给明朝的奏折,文言文水品还真不错,一点都不比中国人差。虽然明朝的时候朝鲜和中国关系最密切,但发生了一件对汉字传播影响深远的事情,那就是朝鲜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

  为什么用了1000多年的汉字还没用上手呢?原因是尽管高丽人以小中华自居,但人种上不属于汉种,属通古斯种(和女真人、倭寇同一祖先),语言也不属于汉藏语系,属于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语法结构和汉语不一样。汉字还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而当时朝鲜社会等级森严,只有士大夫和贵族才有学习的权利。懂得汉字只是上层社会的事情,老百姓都是文盲,和中国的文盲一样口头交流感情。而朝鲜的一切文书、命令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显然不利于政令的传达。创造自己文字的需求提上日程。朝鲜王朝第4代王世宗组织创制适合于标记高丽族语言的文字体系,此工程于世宗25年(1443年)完成,命名为“训民正音”。

  高丽人虽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并没有马上流传开来,反而受到高丽精英阶层的强烈反对。据李朝实录记载,就在“训民正音”颁布后不久,以集贤殿副提学崔万理为首的一帮士大夫便上书反对,其理由有二,一曰:“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倘曰谚文皆本古字,非新字也,则字形虽仿古之篆文,用音合字,尽反于古,实无所据。若流中国,或有非议之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二曰: “自古九州岛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崔万理等人的主要意思,就是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其它周边民族所创造的文字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夷狄之末技;朝鲜民族仰慕和追随汉文化,自应完全使用汉字,而不应创制自己的文字;如果创制自己的文字,那就等于背离了优秀的汉文化,而自甘堕落到夷狄中去了。把自己的文字贬成是“螗螂之丸”,把汉字捧成是“苏合之香”,一方面是朝鲜对中华文化的无比仰慕和倾心追随,另一方面“若流中国,或有非议之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害怕中国非议,后来的燕山君,一个公认的朝鲜暴君,则更是走向了极端的极端。因为有人说他充满残暴和的诏书是用朝字写成的,他竟下令禁止教学朝字,并把用朝字写成和译成的书都集中起来烧掉,使用朝字及知情不报者都将受到严惩。如果不是出于对本民族文字的刻骨轻视,恐怕即使是暴君,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来。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崔世珍编著了一本名叫《训蒙字会》的书,恐怕日后的朝鲜就算想废止汉文,恐怕也非常困难。因为在这本书中,所收的三千三百六十个基本汉字下面,附有用朝字撰写的注释,即使有暴君的高压,朝字在汉字的庇护下,得到了死里逃生的机会。

  在后来的好几百年里,训民正音仍然没有流行起来,使用的范围非常有限,只限于儿童和妇女使用。写便条或家书还是可以的,但正规文书就一定得用汉字书写。当时的王室,士大夫或学者是非常鄙视训民正音,用训民正音写的文章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让人当笑料的(就如中国古代写白话文一样会让人嘲笑),人人都还是以会写汉字为荣。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10年倭寇吞并朝鲜,倭寇压制训民正音,在学校推广倭语。本来不是太流行的训民正音,一经倭寇的压制,就触动了高丽人敏感的民族自尊心,开始有人大力提倡和推广起来(逆反心理是有的,你让我学习倭寇文,我偏要学训民正音)。觉醒的民族意识把矛头也对准了汉字,但还没完全灭绝汉字,训民正音和汉字还是可以并排流通的。

  1945年8月朝鲜半岛光复,但分裂为南北韩。因为高丽族一直都没有真正的独立过,一直都需要依附于中原王朝,后来还沦为了倭寇的殖民地。独立后,民族的自尊心特别敏感,凡是当过高丽老大的,蹂躏过高丽的都特别仇恨。可以理解,解放后的中国人自尊心也特强,对以前欺凌过中国的列强特别仇视。就这样,使用汉字也让敏感的高丽人感到耻辱,两个新兴的民族国家都开始了废止汉字的运动。在的推动下,流行了两千年的汉字在朝鲜半岛遭受重创。

  在废止汉字方面做得最绝的还是朝鲜,在1948年和1954年两次废除汉字,不允许夹用汉字,现在的朝已经是纯朝了,而南韩还好一点,可以夹杂少许汉字,后来在朝鲜战争后,和中国敌对的时候一度禁止汉字的使用,到了70年代又慢慢放开了。现在韩国又出现了汉字的复兴运动。原因有两个,一、你高丽族不是很自大吗?认为自己的祖先很优秀吗?你要了解你的祖先,就必须得学汉字。因为高丽人的历史资料全部都是由汉字记录的。韩国人也有自己的家谱,要想续家谱,总不能一半是汉字,一半是训民正音吧。二、拼音文字也不是那么的尽善尽美,总还是有表达不清的时候。高丽语言和汉语一样,有很多同音字,用汉语举个简单的例子吧。绵羊和绵阳如果用拼音来写的话(mian yang),都是一样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高丽人就有这样的苦恼,遇到同音字要根据前后的内容来推测它的意思,如果是路标的话,就两个字,没有前后文字来推测它到底是绵羊还是绵阳。一个韩文发(Kang)的字,既表示“姜”字,又表示“康”字、“江”字,到底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而定。多痛苦啊,就像我们今天看中国小学生用拼音写的日记一样痛苦。

  2005年2月9日,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汉字的兴衰沉浮,也就是中国和东北亚历史恩怨情仇的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朝鲜汉字
字音训读“韩国汉文教育用汉字1800”中收录的大部分汉字皆有其对应的音读和训读音,比如“水”音读“수”,训读“물”。朝鲜语汉字训读音发达,这是由于在谚文面世以前,汉字一直用于纪录上古和中古朝鲜语,因此除了纪录音读的汉字词还必须表记朝鲜语固有词,所以借汉字音表记这些词汇的现象十分普遍。但是,在朝鲜世宗创制谚文以后,朝鲜语训读汉字的趋势急速衰落,尤其是近代以来,汉字一般仅用于学术场合或是讲解词源,所以经常有人误以为朝鲜语中汉字不存在训读。然而,少数汉字的训读得以保留到现代,例如表示“海角”的“串”(곶),表示“生铁”的“钊”(쇠)等,这些汉字在中文里最初并没有这些意义,而是类似于日本和训的“朝訓”。以下是来自中古朝鲜语的几个例子,附有现代朝鲜语和英语译文:《处容歌》《养蚕经验撮要》汉文:蠶陽物,大惡水,故食而不飮。吏读文(下划线部分为吏读,括号内为汉语直译,语序有变化):蠶段陽物是乎等用良,水...
·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汉字的始祖是谁,汉字有多少个
汉字常识,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1.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
· 汉字
汉字源流汉字起源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结绳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代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庄子·胠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又如《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东汉以后,不少人把汉字起源附会于结绳。八卦说: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摹象说、...
· 汉字的故事_有趣的汉字故事
汉字简介: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起源史漫长,初步成熟定型的汉字系统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刻符、及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骨刻文、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亿人【5000万外国人(日本韩国...
· 除了中国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哪些?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进步,汉语逐渐的收到重视,在除中国之外的很多国家都使用汉字,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汉字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下面是学大的专家为大家总结的使用汉字的国家。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数千年来,她对中国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包括台湾省)在使用汉字外。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也是联合国组织的的书面文字之一。新加坡华裔居民占人口的3/4,汉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据史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在日文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是同一个汉字,中日对其意思的解释不太一样。现在日文中使用汉字约为1926个。韩国也使用汉字,韩国当局于1961年公布的《常见汉字表》收1300个汉字,1972年又规定中学教学用汉字1781个。此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的在使用汉字。自从我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