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送别为何要“折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4
转发:0
评论:0
古人送别为何要“折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送别,永远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社会,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送别,永远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滞后,送别显得伤感而又隆重,往往一别,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折柳相送是古人送别的重要仪式。

  古人送别要折柳,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送别风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可见,折柳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三辅黄图·桥》中有言:“霸(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人至此,折柳赠别。”这是有关折柳相送的最早文字记载。

  关于折柳相送由来,颇有浪漫色彩。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此外,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

  同时,折柳赠别是对旅人安全的一种祝福。古人视柳树为可以辟邪驱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行人带上它,可使鬼魅望而生畏,远远躲开,确保旅程的平安。

  送别诗在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诗歌中关于折柳送别的诗句不胜枚数:北人的《折杨柳歌》:“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家歌。”写出了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无名氏所作的《送别诗》:“杨柳青青著低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思念;张九龄《折杨柳》诗:“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借杨柳相赠写对故园的深切眷恋;王之涣《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写出了离别之凄苦;而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借杨柳写出了欢欣喜悦的儿女情长。

  除了折柳相送,古人还有其他一些表达留恋难舍之情的方式。比如音乐相送。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从小学就已经耳熟能详了,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一曲琵琶,勾起了诗人感怀身世的伤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比如饮酒送别,古代送别都有专门的茶楼酒肆,以便用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饮酒送别在唐代诗歌中比较普遍,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同样是借饮酒表达对朋友的一种难舍之情。诗歌离不开酒,诗人离不开酒,那送别就更离不开酒了。而千年之后的今天,饮酒送别也成为最普遍的一种方式。

  古人折柳相送,在今天看来难以理解,破坏树木不说,还显得有点矫情,但是仔细想来,这也是古代社会人们淳朴重情的一种外在表现。我们也许不会像古人那样回到折柳相送的年代,但是我们也应该将朋友之间的那种真挚情感永远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折柳送别
【成语】折柳送别【成语】折柳送别【拼音】shéliǔsòngbié【解释】折柳送别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寓意】“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
· 为什么古人送别都喜欢“折柳”?有什么寓意?
“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古人很喜欢在送别的时候折柳,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寓意呢?今天,小谱带大家了解下!“折柳送别”风俗的形成,与时节和柳本身均有关系。柳树是中国古老的原产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要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随遇而安。“折柳送别”与古人的辟邪诉求也有密切的关系。对远行亲友最好的祝语是“一路平安”,但路途艰险,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这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如何辟邪驱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带上辟邪物。桃枝、柳枝等在古人眼里皆具驱鬼功能,南北朝已有插柳辟邪风俗。北魏贾思锶的《齐民要术》称:“正月旦,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人家。"所以,送别时折柳寓意很明白,就是祝远行人路上平平安安。细究“折柳送别”的源头,或许在先秦。先秦时杨柳已与出...
· “折柳”送别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古代,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古人频繁远行的时节。在交通不便、路途多险、前程难卜的古代,每一次出行其实都意味着生离死别,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送别。古人送别时如何表达对远行人的祝愿?“祖饯”是怎么回事?上路前为什么要“折杨柳”相送?为什么说“折柳”送别是因为取其谐音“留”的说法欠妥?“祖饯”——先秦时期属“行祀礼”东汉郑玄注曰:“将行而饮酒,曰‘祖’”如果评诜古代最有名的“送别”,唐朝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元二无疑应名列前茅。有一年春天,王维在渭城客舍中设宴,请即将远行的元二喝酒,还写下了著名的离别名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请酒送行,古谓“饯饮”,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送别方式,至今仍流行。这种送别方式一般在远行者上路前举行,最早源于先秦时已流行的一种叫“祖”的风俗。所谓“祖”,原本是出行时祭祀路神的行为,目的是祈求旅途平安,唐司马贞《...
· 中式浪漫!闭幕式折柳送别运动员,古代送别的方式有哪些?
北京奥运云闭幕式上,80位舞者走出一幅“垂柳图”,365位普通人手捧柳枝惜别冬奥,他们向场地中央汇聚,演绎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折柳送别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在古代文人之间更为盛行,那你知道折柳送别的含义吗?古代又有哪些送别的形式,小谱带你走进古代送别的场景。关于“折柳送别”最普遍的解答是“柳”同“留”的音,有挽留之意,但是经过进一步的解读发现这种方法欠妥,认为“折柳送别”是跟杨柳生机盎然的特征对应的,路边河畔随处可见杨柳。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柳树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图源网络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杨柳有驱邪的作用,古时出行难免会遇到麻烦,古人认为是邪气侵扰,路鬼作祟,折杨柳相送有祝一路平安的寓意。衍生一个古代的习俗就是古人出行还有会带桃枝,但是折桃枝不用于成人单独出行,而用于带孩子出行,古人迷信“鬼畏桃也”,认为...
· 送别
送别王维,唐代,唐诗三百首,友情,送别,写景,抒情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译文及注释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注释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何所之:去哪里。之,往。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但,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