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王府井又叫“莫里逊大街”?王府井的传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2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王府井又叫“莫里逊大街”?王府井的传说,号称“中华第一商业街”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的城市商业名片,这里商贾林立,寸土

  号称“中华第一商业街”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的城市商业名片,这里商贾林立,寸土寸金,匾额高悬,人头攒动。

  每天从早到晚,约有几百万游客来这里观光、购物,各种商场、店铺、老字号、宾馆、饭店应有尽有。

  王府井的命名究竟从何而来,这条中华第一商业街究竟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王府井寻访,去看看这里的别样风采,寻找深藏于王府井背后的人文故事。

  据说,明成祖朱棣修建北京城的时候,大兴土木,把整个北京城搅得天昏地暗,惹恼了一条常年盘踞在这里的孽龙。

  孽龙一生气,就把北京城大部分甘甜的泉水都给带走了,从这以后,北京城就很少有甜水井了。

  一年,北京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大旱,时间一长,城里大大小小的井都干涸了,四个海子中的水也快蒸发完了,一些有钱人就赶着车去玉泉山上拉水,穷人家没办法,只能担着担子,人工挑水。有的家里只剩老人、孩子的,只能从枯井里淘点泥巴水,用来活命。

  这时候,北京还有几口井中有水,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王府井中不但有水,而且水还是甜的,十分好喝。

  这口在大旱之年依旧冒着甘泉的王府井,位于一家王府的后院里。

  王府井大街, 南起东长安街, 北至中国美术馆

  王爷得知这口井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他认为这是自己的造化大,祖宗积福积的比较多,自己的王府建在了大龙脉上。因此他不但不把王府井中的水分给老百姓,而且还把井圈了起来,派专人看守。

  看井的老爷子对王爷的这种做法特别不满,于是乘王爷睡觉的时候,就偷偷让周围的老百姓进来取水。

百年不遇的干旱,苦了北京城的老百姓

一口甜水井,救了京城不少老百姓的命

  常在海边站,哪能不湿鞋,好景不长,老爷子让百姓偷水的行为,就被王爷发现。王爷大怒,责问老爷子,老爷子不慌不忙,笑眯眯地对王爷说:“王爷,我让老百姓打水也是为您好啊!您想想,如果不给他们水喝,将来他们都会死掉,那时候,您再想找人给您干活儿,就找不到了。如果您不同意的话,我以后一滴水都不给他们。”

  王爷听完之后,想了想,感觉很有道理,于是就没说什么,不再追究了。

  人们得知消息后,非常感谢老爷子。慢慢的,打水的人越来越多,住在很远的人也都赶来打水,后来这口王府井成了救命井,声名远播。

  莫里逊大街

  大多数中国人一说王府井,差不多都知道,但到了国外,你说王府井的话,就没多少人知道了。不过,如果你要是说“莫里逊大街”,很多外国人都知道。

  “莫里逊大街”是究竟是哪条大街,它在国外为什么有那么高的知名度?

  其实,“莫里逊大街”就是王府井大街,在国外,“莫里逊大街”可谓是大名鼎鼎。

  王府井大街改过几次名字,清代的时候被人称作王府大街,北洋政府时期,王府井被分成三段儿,南段叫王府井儿;北边的叫王府大街;中间的叫八面槽。

  后来的“莫里逊大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说起“莫里逊大街”,就不得不提一位叫做莫里逊的澳大利亚籍英国人。在1897年,莫里逊担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办事处的记者,刚来的时候,他住在东交民巷,后来又在王府井大街买了一处房产。

  1912年,莫里逊受邀担任袁世凯的政治顾问,一直为圆袁世凯的皇帝梦而四处奔波。

  袁世凯当上皇帝以后,特别感谢这位为自己的事情辛苦操劳的洋顾问,那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于是袁世凯就把莫里逊居住的王府井大街改为莫里逊大街,并在街上立起了英文路牌。

乔治·莫里逊不仅身着长袍马褂,站立的姿势也可谓原汁原味

  然而好景不长,莫里逊并不能太久地享受这样的荣誉,当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一命呜呼,于是莫里逊大街也就成为一段短暂历史的,慢慢地淹没在了岁月的黄尘中。

  来历

  以前,王府井只是一个小村子,直到忽必烈来京后,这个小村子才热闹起来。明成祖朱棣当政的时候,在这里造了十座王府,于是后来就叫做十王府街。

  明朝灭亡后,这里的王府荒废了,成了各种小摊贩买东西的集市。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地图的时候,发现这里有一口甜水井,于是命名为王府井。

  当然,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说法,即王府井大街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

  明朝的王府井不仅是军机重地,还是经济金融中心,因此除了王公大臣之外,也有许多商贾富绅居住于此

  襄汾的王家和蔚家都是富贵人家,这两家结成了亲家,蔚家的独身女许配给了王家的王富绅。

  这两家结成亲家以后,蔚家的老东家没几年就去世了,于是财产就归女儿女婿所有,这下可了不得,本来就非常有钱的王富绅,一下子富可敌国。

  战事紧逼,朝廷军队开支巨大,国库里也没多少银子了,于是康熙皇帝南巡,招募银两。一天,他来到了襄汾,在逛街的时候,看到有一处十分阔绰的豪宅大院,康熙问当地的知县后,得知这是王富绅的家,随后传旨召见了王富绅。

  王富绅得知康熙皇帝要召见他,受宠万分,赶忙进见。康熙与王富绅谈了很久,王富绅出来之后,笑容满面,众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在这时候,太监传旨,康熙皇帝停下一切行程,要去王家做客。

  原来,康熙和王富绅座谈的时候,康熙就对他说起了现在国家资金紧缺的问题,王富绅问康熙需要多少钱,康熙说是要七百万两银子,王富绅连考虑都没有,就说:“万岁,我愿意出七百万两银子,报效国家。”

  康熙皇帝龙颜大悦,决定停止南巡,到王家做客。

  一两月的时间,清军粮饷到位,资金充足,士兵士气大振,捷报频传。

  康熙帝是个比较英明的人,王富绅帮了他这么大的忙,他总想“感谢”王富绅,但是每次说的时候,王富绅都婉言拒绝了,康熙皇帝就更喜欢王富绅了。

  一日,康熙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然王富绅不愿当官,又不缺钱,而自己也在王家住了一个多月,那么不如在京城给王富绅建一座王府,随时都可以让他来居住。

  王富绅也不好意思再拒绝了,于是康熙下旨,让内务府督造,在皇宫的东边批了一块地,建了一座气派的王府,并宣旨命名这里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一个古典的名字,一个现代都市的繁华之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完美结合。

  作为北京的一块商业名片,它已传遍世界各地,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王府井为何要叫“王府井”?王府井是“井”还是“街”?
北京王府井为何要叫“王府井”?王府井是“井”还是“街”?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我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在古代主要是以封建社会为主体社会形势,遗留到现今的古迹非常非常的多,世道如今已经成为了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朋友前去观赏。而我国历史文化古城北京,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涉及到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有7处。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北京的王府井吧。北京的景点众多,一些街道也成为了著名的商业街,而王府井就是这样的一条街道。在过去这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直到忽必烈,在北京定都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来这里定居,也形成了一条专门卖菜的街道,到了明朝时期,将这里建造成了10多个王府便改名叫十王府街,而这也是王府井大街的原名,等到明王朝灭亡之后,大街上剩下8座王府便称作王府街。1915年这条大街分成了三段,北街叫做王府井大街中段叫八面槽,由于南面有一口水井,因此便有了王府井这个名字,后来就将王...
·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王府井的由来
老北京名气最大的商业街,非王府井莫属,外地人刚听到这个名字时往往会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这么有名?王府井大街本名“十王府街”,亦称“王府街”,因明代这条街上有10座王府、3座公主府,清依明制,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据朱启钤先生回忆,以豫王多铎府最大,今协和医院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连帅府园箭厂当年也包在其中,乃王府卫队的操练场。多铎战功卓著,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特别尊崇,故清代多称此街为“王府街”。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的南端有一甜水井,故与王府合称,改名为“王府井”。据光绪十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内外城共有1258口井,绝大多数是苦水井,做饭不香,洗衣服不干净,洗头发黏手,甜水井是稀缺资源,故名声特别响亮,王府与井并称,这就标明了街道首尾的标志性建筑,根据清代地图,此井为该街唯一的一眼井。王府井的繁华,得益于老东安市场,那里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给...
· 《王府井》里的老灵魂老北京的“凄凉曲”似乎永远也讲不完
话剧《王府井》剧照(资料图)词人纳兰性德有阙《采桑子》,开头一句“谁翻乐府凄凉曲”,而老北京的“凄凉曲”似乎永远也讲不完。鸽哨中温柔的呢喃、槐叶树影的婆娑、西皮二黄流淌的隐隐风情,还有京腔卷舌音的温柔余韵……不论是红墙碧瓦太和殿的帝王气派,还是胡同小巷四合院的寻常巷陌,甚至一串红艳艳的冰糖葫芦、一碗滋味无穷的炒肝,咂摸出的都是六百年古都的烂漫与沧桑。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就讲述了一家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上“禄顶鸿”帽店的故事,这家老店与其说是存在于旧时老北京的版图之上,不如说是存在于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之中,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瑞蚨祥、内联升、同仁堂、吴裕泰,甚至全聚德、便宜坊,因为“料要精,工要整;勤出巧,不偷懒;客是天,要周全……”都是这些老字号共同的传承法则,看似充满了刻板、教条,实则是浸润在老北京“温良恭俭让”的礼貌之下,那渗入到骨子里的规矩与尊严。剧情线索围绕帽店少东家佟寿春一生的...
· 胡同文化—王府井胡同话说养鸟
王府仓胡同,一条名字从明朝一直叫到今天的胡同,屋檐下挂着一排鸟笼。养鸟,上不可考。唐诗云:“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而北京人养鸟,则盛于清。是时“每到入冬,北京下至顽童贫士,上至桦皮厂三巷。清朝,制作马鞍、弓、刀把等器物时用桦树皮,故内务部在京设有桦皮厂。从门口看一个贫民的小院,老北京通常是一个院只有一个共用的水龙头。缙绅富户,无不手架一鸟,徜徉街市,可谓举国若狂。”其鸟通分为三等:“以鸣叫悦耳的北鸟为上;叼旗打弹的为次;羽毛观赏的南鸟为下。”
· 莫干剑的传说
民间故事春秋时,吴楚边境的平川上,住着一对铁匠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俩是铸剑的名工,剑铸得寒光闪闪,十分锋利。有一天,吴王把干将叫去,给了他一块生铁,说这是王妃夏天晚上纳凉,抱了铁柱,心有所感,怀孕生出来的怪东西;看起来这铁不同寻常,可否用它来打造两口宝剑。干将恭恭敬敬地接过王妃生产的铁,仔细端祥了一番,说:“大王,铁是块好铁,只是用来铸造两口宝剑,就怕不够呢。”吴王说:“这儿还有点宝贝呢。”说着,他从袍袖掏出几粒乌黑晶亮、比蚕豆稍大的东西,递给干将。又说,“这是铁胆肾,是从吾国的兵器库中得来的,千金难买的宝贝呀!那产铜的昆吾山同时又生产一种兽,有兔子那般大小,雄的毛色金黄,雌的毛色银白,它们既吃红沙石,又吃铜铁。它们不知怎地钻进了兵器库中了,没过多久,兵刃器械就差不多被吃光了,外面的封署却依然如故。后来,孤王检查兵器库的时候,才把这两只怪兽捉住。剖开它们的肚子一看,才发现了几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