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日本国名的由来:称“倭”曾让日本人高兴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2
转发:0
评论:0
日本国名的由来:称“倭”曾让日本人高兴,2004年,中国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称井真成:“国号日本,才称

  2004年,中国西安发现日本遣唐使井真成墓志。墓志称井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墓志铭显示“日本”国号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出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有关遣唐使的实物资料,也是最早体现日本国名国号和日本作为国家被承认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见,瓷器和漆器是中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工艺。

  七千多年前,中国人用漆树汁美化器物,这就是漆器。两千多年前,漆器传入日本,大放光彩。日本漆器精湛,纹饰精美,独创莳绘术和描金漆,逐渐被世界所知,Japan成为漆器的英文名,并用来代替日本。日本人喜欢日语发音,使用英文“Nippon”或 “Nihon”来称呼日本,这一发音据说带有古代汉语对“日本”的读音。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古代中国还常以“扶桑”来表示日本。另外,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也散见于中国典籍之中,可见日本各种名字与中国渊源之深。

  自古以来,东方独大的中国自以为“世界中心”、“天下第一”,就自称“中华”、“中国”、“上国”、 “天朝大国”,并以“华夷之辨”观念视外族为禽兽,名字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惟独称日本为“夷”、“倭”,带个“人”字旁,使得当时景仰中国的日本人十分高兴,认为中国毕竟把自己当人看。

  何以最初称日本为“倭”?有人解释为,“倭”字带有“人”、“禾”、“女”字,因为倭人素以稻米为主食,女多男少。而一些学者认为,称日本为“倭”只是一种音译,因为日本民族也称“大和”,“和”为“倭”的谐音字。

  日本,汉字词意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逻辑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阳是在东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土地为“日本”。这应该是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被对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鉴。

  608年,日本羽翼初丰,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并遣使责难。

  公元660年前后唐高宗时,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曰日本”。武后为女皇武则天,“日本”一词正式出现。《旧唐书·东夷传》中对改称日本作了说明:“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这一称号迄今已经使用了1300多年。

  1200多年前,遣唐留学生井真成受日本国派遣赴长安学习,但未及学成归国即英年早逝。当时的唐朝皇帝唐玄宗怜惜英才,追赠其官职,予以厚葬并勒石纪念。这一段记录中日友好关系历史的故事,随着“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再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2005年中国在日本巡回举办了《遣唐使展》,一股遣唐使热潮席卷东瀛。是年9月下旬,日本天皇明仁偕皇后在王毅大使陪同下,参观了遣唐使展览,并仔细观赏了首次发现的日本遣唐使井真成的墓志。

  西北大学地处唐长安城,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为井真成墓志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为何称日本人为倭子国康熙早已看透日本人?
在《清代简史》中,日本人称康熙为“上国圣人”。为什么呢?在《康熙朝起居注》中可以找到答案。在康熙三十年以后的记录中,康熙多次评论日本人。网络配图他并不叫他们为日本国,而只叫“倭子国”他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而,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有臣子问他为什么叫倭子国?他回答说就是矮子国,“其国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倭”字从人从委,委亦声。“委”意为“身材软缩”、“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网络配图“寇”字从完从攴。“完”指“家园完整”,“攴”指“敲打”。“完”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家园破碎”。他还说,“倭寇”一词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碑文上所记载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日本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倭子国的海盗。从这些言谈中可以看出,康熙看透了日...
· 日本人的姓氏来源日本姓氏的真正由来
由国家下令让全国人一齐取姓,这事听起来好像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可是在日本就确实有过这样的事。明治三年(公元1870年)日本政府作出“凡国民,均可起姓”的决定。可是竟然没有多少人响应,于是,政府不得不在明治八年(1875年)颂布了强制性的《苗字必称令》,规定了“凡国民,必须起姓”。确实是这样,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1875年之前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姓的。可以说,日本人有姓不过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有名,他们所谓的姓,与我们理解的姓并不一样。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岛南部的许多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后来的天皇)为首的,掌握着中央政权的贵族与隶属于朝廷的小国国王之间建立了有血缘关系的集团,这些集团称之为“氏”,一个“氏”也就是一个贵族世家。氏的称呼有的来自官职,有的来自居住地、统治地的地名,有的来自神名,还有的来自技艺...
· 日本人
民族起源20,000年前冰河时期的日本日本主体民族为大和族,另外还有阿伊努、鄂罗克、尼夫赫、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阿伊努族人是北日本的土著民族,国籍上的日本人与民族上的日本人基本倾向于相同,但有时“日本人”一词专指大和族。现发现最古老的日本人人骨、大约属于2万年前至3万年前的冰河期时代。一般认为绳文人最早于冰河期时代到达日本列岛。根据一分由2013年由日本的遗传学家神泽秀明(HideakiKanzawa)的研究,绳文人与大洋洲的巴布亚人与美拉尼西亚人在遗传因子上最为接近。而且,绳文人和大洋洲的诸民族都有与丹尼索瓦人混血的相似性,这也间接的证实了绳文人、大洋洲诸民族与澳洲人种(如矮黑人)间的共同关系。冰河期时代的北海被冰所覆盖,于库页岛、北海道、日本列岛间进行移动明显是可行的。另外,由渡过南海而来的南岛语族与越人、西南夷,把中国长江下流域开始的照叶树林文化(烧垦文化)与水稻带来(日本人鸟越宪三郎
· 日本人口
分布情况日本是高度城市化的国家,目前只有5%的居民为农业人口。大约有8000万人居住在本州岛太平洋侧和九州岛北部地区。东京都的人口数字超过1200万,其他如横滨市有3,555,473人;大阪市有2,624,129人;名古屋市有2,190,549人;札幌市有1,854,837人;神户市有1,513,967人;京都市有1,466,163;福冈市有1,556,369人;川崎市有1,290,426人,北九州市有1,000,211人。日本的大城市面临同欧美一样的问题,如拥挤的交通、环境污染、上升的青少年犯罪等。
·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长寿?
在世界各国人均寿命的排名中,日本长期占据领先地位。据统计,2021年日本的人均预期寿命为84.2岁,连续20多年保持世界人均最长寿国家的称号。那么,日本人长寿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饮食、生活方式、医疗进步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对长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四面环海,拥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日本人年均海鱼消费量超过100千克,比大米的消耗量还高。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含量较低,对心脑血管健康十分有益。此外,日本人还大量食用海带、海苔等海藻类食物,这些食物营养丰富,热量低,有利于防止高血脂和动脉硬化。除了海鲜,日本人的饮食也非常注重多样化,他们习惯用小碟子装食物,每餐都会摄入多种蔬菜、水果和蛋白质,既不过饱又保证了营养均衡。清淡的饮食原则也是日本人长寿的关键,他们烹饪时以煮、烤、生食为主,极少用油,降低了热量超标和高血脂、高血压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还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