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汉王朝与河南竟的关系:成也河南 亡也河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8
转发:0
评论:0
大汉王朝与河南竟的关系:成也河南亡也河南!,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和

  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四百年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数学、民族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形成的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生命力愈发顽强。近年来,我们国家又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得到区域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活力。

  说起汉朝的起源与河南有着密切关系。相传秦朝末年,沛县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趁机脱逃。刘邦暗想即使到达骊山,也都逃光了,无法交差。于是在芒砀山泽前休息进食,晚上释放所有的,并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逃亡去了。”中有十几位壮士见刘邦宽宏大度,豪爽义气,便愿意追随他。

  晚上,刘邦喝了不少酒,乘着酒兴继续赶路。月色苍茫,小径蜿蜒。在逃往芒砀山泽的小路上,走到前面的人忽然惊叫一声,忙回头向刘邦报告:“前面有一大蛇挡道,请绕道而行吧!”刘邦醉意朦胧,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正欲用剑砍去,只见那白蛇道:“我乃贵为天子,焉游四海,诛秦平分天下。”刘邦不允,白蛇道:“你斩吧,你斩我头,我乱你头,你斩我尾,我乱你尾。”刘邦酒壮英雄胆,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吧一剑下去把白蛇斩为两段,顿时蛇血喷溅,染红了土地,至今这里长出的草还是红的。白蛇化作一股青气飘荡空中,喊道:“刘邦还吾命来,刘邦还我吾命来。”刘邦道:“此处深山野林怎还你命,待到平地准还你命来。”刘邦贵为天子,金口玉言,后来王莽篡权杀了汉平帝,把四百年的汉室分成两半。传说王莽乃是白蛇投世,至此也算还了刘邦所许之愿。此是后话。

  

  刘邦斩蛇之后,继续前行,又行数里,酒劲上涌,醉卧道旁。第二天早上,有人经过斩蛇之处,见一老妪痛哭不已,问道:“你为什么痛哭?”老妇人道:“我儿子被人杀了。”行人问道:“是谁杀的?”老妇人道:“我儿子本是白帝子,在此化蛇挡道本是向赤帝子讨封而来,却被赤帝子杀了。”老妇人说完就不见踪影。这人来到刘邦一群人跟前,把他所见到的讲了一遍,刘邦听后内心大喜,认为自己就是赤帝子,更加坚定了反秦起义的决心,沛县弟子听说后都愿意归附他。刘邦先隐藏于芒砀山泽中,后又返回沛县,杀了县令,被拥立为沛公,扯旗造反。经过楚汉争霸终于登上了帝王的宝座,是为西汉。

  今天,在芒砀山景区还专门辟有纪念刘邦斩蛇起义的汉兴源景区,里面有汉高祖庙、斩蛇碑,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集中展示刘邦反秦起义、建立大汉王朝的历史功绩。此外,芒砀山景区中与汉朝有关的景点还包括:保安山王陵、陈胜王陵等。并且景区开展“穿汉服、习汉礼、赏汉舞、食汉宴”的汉代礼仪体验,有为即将上小学的幼童提供“开笔礼”;为即将步入青少年的学生举行告别童年的“成童礼”;为高中和大学生行象征成熟的“成人礼”;为新人成婚举行“汉婚礼”;为游客、团体、学校举行“汉宴礼”;为老年人举行的弘扬孝道的敬老礼。

  到了西汉后期,政局动荡。外戚王莽在8年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后来,刘秀灭新朝,以洛阳为都城重建汉朝,史称东汉。

  到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私人武力,加上中央政府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土地兼并问题日益恶化,而人民饱受此现象的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他们于是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最著名者是黄巾之乱。时代的动荡不安,也使地方豪强有了崛起的机会,他们一开始靠著自己的财力组织自己的武装军队保卫家园,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拥有私人武力的军阀,如曹操、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中央政府由于不修政事,对于这样的情况,也是无能为力,反而需要他们维持地方稳定。

  这样东汉的历史就进入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时期,其中势力最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的根据地就在今天的河南许昌。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在许昌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

  许昌最为东汉末年最后一个时期的都城以及曹操的大本营,集中了大量与汉朝末年三国时期有关的历史文化古迹。比较著名的就有: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国内第一个全方位展示东汉末年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重点旅游项目。

  汉魏故城

  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灞陵桥

  原名八里桥。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推崇关羽忠义仁勇,清康熙28年(1689年)在桥西建关帝庙,设像以祀。此庙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楼

  关羽为保护刘备甘、糜二位夫人,暂且归附曹操期间夜读《春秋》的地方。

  毓秀台

  毓秀台在张潘镇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

  射鹿台

  射鹿台位于城东北许昌县许田村西。相传为汉献帝与曹操、刘备等狩猎射鹿处。台高约1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由于射鹿台四周田野多为盐碱地,茫茫苍苍,似瑞雪初降之状,故被后世称为“许田积雪”,为许昌十景之一。

  华佗墓

  华佗墓在许昌县苏桥乡石寨村,距许昌市15公里。华佗墓内安葬着三国时代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墓高约5米,周围30余米,占地500平方米,新彻有六角形花墙环墓一周。

  许昌市非常注重对三国时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以“曹魏风,三国情,许昌行”为主题的第九届三国文化旅游周将于2015年4月28日在三国胜地许昌正式开幕。同时,由许昌市旅游局主办的“百名记者汉服品许昌”活动也将于2015年4月26—29日举办。本届三国文化旅游周期间,央视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将以《魏武挥鞭》为题,以英雄曹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以及严谨自律的行为风格为内容现场授课。来自韩国、保加利亚等国的多个国际友好城市带来精彩纷呈的异域风情巡演。

  前后绵延四百年,历经25位皇帝的大汉王朝朝,兴起于河南东部的芒砀山斩蛇起义,灭亡于河南中部的许昌禅位与曹丕。真是巍巍大汉,成也河南,亡也河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夏朝成也东夷败也东夷
夏后氏原居我国西部,大约是黄帝族向西发展的一支。至禹父鲧时,夏人在酋长鲧的率领下东迁,并与东夷大姓有莘氏、涂山氏联姻。鲧娶有莘氏女女志,禹娶涂山氏女女娲(一曰女娇)。有莘氏姒姓,大禹。尧舜时有男子从母姓的习俗。《史记.五帝本纪》言“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夏朝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太昊后裔有莘氏和涂山氏的有力支持的结果。《左转.哀公七年》言“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把盟会的地点选择在涂山,大有就近获得涂山氏支持的目的。夏时有莘氏居“有莘之野”,相传即今天的山东曹县北之莘冢集。涂山氏居涂山,涂山氏居涂山,杜预《左传集解》谓其地“在寿春东北”,即今安徽怀远县当涂山。有莘氏和涂山氏对夏朝的支持态度和亲密的婚姻关系,无疑将促进太昊氏后裔诸氏族部落归附于夏朝。大禹乘南方三苗内部大乱之机,将早在尧舜时断断续续对三苗的战争,扩大为大规模的征服战争,结果三苗以亡。对三苗的战争,使南方和其他相邻...
·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的骆宾王
性格决定命运。对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来说,他才华横溢、品质高洁,但同时也命运多舛、仕途坎坷,这一切都成也性格、败也性格。可以说骆宾王的一生是体现性格、张扬个性的一生,他的成功与失败,他的遭遇与坎坷,都深深地打上性格的烙印。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人。自幼才华出众,是“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以奉礼郎从军西域,久戍边疆。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议论政事,触忤武则天下狱,贬临海县丞,悒悒不得志,乃弃官而去。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他以衰暮之年投奔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兵败逃亡后,不知所之。骆宾王7岁那年,面对他爷爷的一位远道好友的现场考试,随口吟诵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小骆宾王声音琅琅,尚未脱稚嫩之气,令其爷爷老友直呼“...
· 中州乐坛—河南民歌—河南民歌和人民的关系
民歌从它的产生起就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它生动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是人民群众心声的真实流露。民歌在长期历史的流传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加丰富多彩,逐步完整优美了,并且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光辉传统。民歌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流传的过程中它有着很大的适应性和演变性。因为它经过世时代代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断的得到了提高和丰满,新的时代特征,必然要在民歌中给以充分的展现和表露,这就是民歌反映时代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收集的民歌,从歌词方面看,最早是的有清代年间的民歌,而大量民歌则是近代和现代的,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民歌的时代特征,我们鉴别民歌的脑袋,主要是依据歌词来确定的。歌词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如缠足始于唐,但歌词中若出现“金莲”这一词,我们就不能说这首民歌一定是唐代的。另,歌词中如果出现了“青丝如墨染”...
· 斋藤成也
经历斋藤成也出生于日本中部的福井县。1972年毕业于福井大学教育学部附属中学校,1975年毕业于福井県立藤岛高等学校,进入东京大学理学部生物学科学习人类学课程,1979年毕业。1987年,同大学院理学系研究科博士课程人类学中退,1986年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生物医科学大学院毕业,获得Ph.D.学位。1989年2月,斋藤担任东京大学理学部助手(生物学科人类学教室)。1991年1月,担任国立遗传学研究所进化遗伝研究部门助理教授。1992年10月,兼任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研究科遗伝学专业助理教授。1994年3月,获得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HominoidEvolutionattheMolecularLevel(分子レベルにおけるヒト科の进化)”。1995年,兼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助理教授。1995年获得日本遗伝学会奨励赏受赏。2002年,升任国立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兼任研究大学院大学教...
· 刘备成也人和,败也人和
熟悉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那就是——曹魏占有天时,孙吴占有地利,刘蜀占有人和,这战争的三大要素,三国各领其一,所以三国鼎立才比较合理,历史似乎也确实按这个定律在运行。《三国志》中诸葛亮在《隆中对》就明确分析——曹操拥有北方,不可与之相争,其中有两个因素诸葛亮特别提到了,就是:一、带甲百万;二、挟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承认了曹操掌握天命,此天时也;孙权坐镇东南,也不可图,理由是长江天险,而孙氏又是三代苦心经营,是“国险而民附”。说到快五十岁的左将军刘备时,二十八岁的诸葛亮显然只有举“人和”大旗了,好在刘玄德也颇有些沾边,于是诸葛亮尽其雄辩口才,很肉麻的说:“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最后,这位年轻的“骗子”信口雌黄的展望未来,结论是:只要你豫州牧(空头衔)左将军(空头衔)刘大人出马,“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浆以迎将军?”话分析到这份上,刘备这位上不挨天,下不着地的中老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