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的年龄代称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8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古代的年龄代称是什么?,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

  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男子三十岁已经成熟,可以结婚成家了。关于女子的年龄代称,有这样一些说法:女孩子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

  豆蔻年华之说源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孩子十五岁称“及笄之年”。笄,是古代用来插头发的一种簪子。女子十五岁时开始以簪结发,举行“笄礼”与男子二十岁举行的“冠礼”一样。女孩子十六岁称“破瓜之年”。关于“破瓜”的说法,是因为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所以“破瓜”便成了十六岁的代称,多用于女子,有时也用于男子,但指的却是六十四岁的男子,因为八八六十四。北宋吕岩赠张泊诗中说:“功成当在破瓜年”,指的便是六十四岁。女孩子二十岁上下称“花信年华”。“花信”,指花期。

  人们现在还经常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则是出自孔子晚年总结自己一生经历时说的一段话(《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人年至三十岁,该学有所成,有所作为。人到四十岁,能明辨是非,不致迷惑。人到五十岁,懂得了天命,认识了命运。人至六十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意。六十岁还通称“花甲之年”,则是根据天干、地支,错综交互,六十年为一花甲子,故名。

  七十岁称“古稀之年”,是因为杜甫《曲江》诗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古代对于“耄耋之年”的解释比较宽泛,时间跨度颇长。从六十岁到九十岁,各家说法不一。现在人们通常把“耄耋之年”解释为七八十岁、八九十岁,泛指年老,高寿。“期颐”是百岁老人的代称。源于《礼·曲礼》:“百年日期颐”。1978年初,郭沫若和华罗庚曾有过一次关于寿称的谈话。华罗庚说:“古人对高寿之人给予美称,如称七十为‘古稀’,八十岁九十岁为‘耄耋’,百岁为‘期颐’。

  如果未到整数,只有七十七岁、八十八岁、九十九岁,该怎么称呼呢?”郭老说:“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助于数学和文字学了。有人把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华罗庚问:“这是为什么?”郭老解释道:“原来这是三个字谜。七十七岁可猜为‘喜寿’,这是因为‘喜’的草体看上去便是‘七十七’;‘米寿’一看形体就知道,‘米’字可拆为‘八十八’;‘白寿’可猜为九十九岁,因为‘白’字是‘百’字短一。”

  如果看到“乙寿”的代称,您能猜出是指多大年纪吗?著名学者、楚辞专家、现已94岁高龄的文怀沙老先生说:“乙寿”是指89岁。这是因为“乙”字比“九秩”(即九十)的“九”字只差一撇,故称。还有,108岁称为“茶寿”。这是因为“茶”字上面的“艹”,形似“廿”,下面可拆为“八十八”,加在一起为108。1983年,我国的两位大哲学家冯友兰和金岳霖都是88岁,这两位同庚好友都做了“米寿”。冯友兰写了一副寿联送给金岳霖。其中上联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意思是说,不能仅仅止于“米寿”,期望你我都能活到“茶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语中的年龄代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如“襁褓”是不满周岁的婴孩、“孩提”是两三岁幼童、“始龀”是七八岁小童,“总角”、“垂髫”则是童年的泛称等,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有句成语叫“徐娘半老”。句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据《南史・元帝徐妃传》记载,徐妃虽然美丽,却一直没得到元帝的宠爱。步入中年后,她与皇帝身边的年轻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问季江和年长的徐妃相恋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如今,即语源于此。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
· 汉语中的年龄代称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人生各个重要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称谓,如“襁褓”是不满周岁的婴孩、“孩提”是两三岁幼童、“始龀”是七八岁小童,“总角”、“垂髫”则是童年的泛称等,其中不少借代称谓如今仍然常用。有句成语叫“徐娘半老”。句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据《南史・元帝徐妃传》记载,徐妃虽然美丽,却一直没得到元帝的宠爱。步入中年后,她与皇帝身边的年轻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问季江和年长的徐妃相恋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如今,即语源于此。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豆蔻年华―――十三岁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
· 我国古代年龄代称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男子三十岁已经成熟,可以结婚成家了。关于女子的年龄代称,有这样一些说法:女孩子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豆蔻年华之说源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孩子十五岁...
· 中国古代称谓(亲戚)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祖(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曾孙孙之子。玄孙曾孙之子。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世父(伯父)父之兄。叔父父之弟。世母(伯母)世父之妻。叔母(婶)叔父之妻。姑(姑母)父之姊妹。姑父姑之夫。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子。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族父族祖父之子。族兄弟族父之子。嫂兄之妻。弟妇弟之妇。从子(侄)兄弟之子。从女(侄女)兄弟之女。从孙兄弟之孙。甥(外甥)姊妹之子。私姊妹之夫。女婿(子婿、婿)女之夫。中表(姑表)父之...
·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你知道多少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你知道多少称谓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受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中国人的称谓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射,依照等级谁都不能逾越。【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