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何为上古、中古、下古?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中国历史上何为上古、中古、下古?,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

  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唐代学者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处指商周之际。《礼》:“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 上古:   三古之一,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易·系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

  《礼记·礼运》“始诸饮食” 唐 孔颖达 疏:“ 伏羲为上古, 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中古:   ①三古之一,较晚的古代,次于上古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②指封建社会时代。

  ③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大篆。

  由于古人所处时代不同,所指时朞不一。

  (1)《易·系辞下》:“《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2)《汉书·艺文志》“世历三古”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伏羲为上古, 文王为中古, 孔子为下古。”此指商周之际。

  (3)《韩非子·五蠧》:“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此指虞夏之际。

  (4) 晋·左思《蜀都赋》:“夫蜀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此指 战国 。

  (5)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銮于前;视之中古,则相如、王褒之属驰金覊于后。”此指汉代。今一般以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之间为中古,亦有把两汉包括在内者。

  下古: 时限,三古之一。

  《易·系辞》中记载“孔子 为下古”;《礼记·礼运》中记载“五帝为下古”;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五:“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何为‘上古、中古、下古’?
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唐代学者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孟康曰:“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此处指商周之际。《礼》:“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上古:三古之一,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易·系辞》曰:“‘《易》之兴,其於中古乎?’然则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礼记·礼运》“始诸饮食”唐孔颖达疏:“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五帝为下古。”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五:“前人论三古各别者,从所见者言之,故不同。然以吾身从今日观之,则洪荒太极也,不得以古今命名。大抵自羲、农至尧、舜,为上古;三代之世,为中古;自战国至于今日以前,皆下古也。”中古:①三古之一,较晚的古代,次于上古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②指封建社会时代。③指书体演变过程...
· 上古.中古.三古
上古文称“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如与‘中古”并提时,一般指秦汉以前即夏、商,周三代。中古次于上古的时代但说法不一。《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中古指商周之间。《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读,”(《韩非子》)“中古”指传说中的虞夏时期。“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三都赋》)“中古”指秦代。现在一称汉代以后、宋以前为中古。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礼》:“伏羲上古、神农中古、五帝下古。”
· 远古、上古和中古时期艾姓人口的宏观分布
艾氏在远古(商朝之前)和上古时期(多指商、周、春秋战国、秦、汉这个时期,即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220年近1800年间)罕见,中古时期(多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即221–959年739年间)仍不多,致使宋朝以前艾姓人口数量无从查证。但根据艾氏起源、艾氏郡望、以艾命名的地域和艾氏图腾∕族徽—艾蒿的主要产地等信息,可以宏观地推断出远古、上古和中古时期艾姓人口比较多的地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既是北艾的主要产地,又是商朝武丁帝的一个侯爵王子的封地—艾国所在地,也可能是庆忌公避难和被刺杀之地,即其子孙改姓艾之地,是艾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应是远古和上古时期艾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浙江省四明(今宁波市)是海艾的主要产地,这一地区应是远古和上古时期艾氏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湖北省黄州市蕲春县是蕲艾的主要产地,这一地区应是远古和上古时期艾氏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各支艾氏宗族公认夏朝汝艾...
· 中国上古帝王表中国上古帝王有哪些?
一、盘古:传说在宇宙空间中飘荡的大黑团乃是浑沌神的身体所化,因而在这个大黑团中浑沌的精灵不死,那精灵聚汇在这大黑团正中悄悄地孕育,也不知道孕育了多少万年,终于在326万7000年前孕生出了一个新的神灵盘古。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大神,上古时期连在一起的地球大陆也被后世的科学家称为盘古大陆。二、天皇:姓望,名获,字子润,号曰天灵,以木德王,兄弟一十三人,被迹在柱州昆仑山下。其时地壳未尽坚固,屡屡遭逢劫火,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黑戈)、昭阳。十二支曰: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胖、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洲献。其年岁兄弟各一万八千岁。三、地皇:姓岳名铿,字子元,以火德王。兄弟共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山,以火纪官,爰定日、月、星三辰,是为昼夜。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一月为冬至。兄弟各一万八千余年。四、九头纪人...
· 讲历史——中古中国的关键特征
?军事动员和军事体制是理解中古历史的关键。近世之后,宋朝一度无法维持统一,将北方领土让给辽和金,看起来似乎处于分裂状态,不过仔细看就会明白,宋朝之所以分裂,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军事动员体制。为了根治中唐以来军事挂帅、武人治国带来的种种弊病,宋太祖赵匡胤制订了“重文轻武”“强干弱枝”的策略,并且将之有效地贯彻。于是,宋朝建立在高度非军事化的根本价值观念之上。即便边境遭遇外患,宋朝的反应基本都是尽量避免战争,也就是尽量避免军事动员,宁可以外交上的低姿态来解决问题,有时甚至只是拖延问题。也就是说,宋朝的分裂局面与中古时期的分裂局面,肇因恰恰相反。中古时期的分裂,源于整个社会高度紧张的军事动员;宋朝的分裂,却是为了拒绝高度军事动员,正是为坚持创造一个非军事化社会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宋朝的“屈辱”,来自朝廷根深蒂固的“不打仗”的策略。负责打仗的武人地位很低,积极想要打仗的武人,更是必然招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