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天门阵:天门阵究竟是什么阵?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43
转发:0
评论:0
什么是天门阵:天门阵究竟是什么阵?,两部电影中的战争场面让我震撼。一部是《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带领几万人,向

  两部电影中的战争场面让我震撼。一部是《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带领几万人,向波斯皇帝大流士指挥的百万大军发起攻击,最后竟然是亚历山大获胜;另外一部是《赤壁》,孙刘联军和曹军你来我往地展开对攻。两部电影中的“阵法”尤其吸引眼球,指挥者一挥旗子,大队人马如同潮水般涌来或者退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我想,古人真牛啊。但我也知道,这些“阵法”都是今人演绎的,真的古代战争肯定不能像电影中描绘得这么好看,这么紧凑和秩序井然。

  我们的先贤,喜欢云山雾罩,以大而无当的概念或名词来描述事物。像什么八卦阵、太极图之类。戏剧中,还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天门阵是什么东东?听完整部《杨家将》,都搞不明白天门阵高明在哪里。所以,我猜测根本就没有这么一种像万能钥匙一样的阵法。古代的以少胜多,转败为胜一定有其偶然因素或其他原因,与所谓阵法关联不大。否则,为何不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让后人可以照搬?这样的唯一的好处是,给了后人想象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填空,怎么填都不算过分,端出机关枪都无所谓,只要观众喜欢。

  沈括在著名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阵法”,读完不禁晒然。宋神宗熙宁年间,皇帝命令六宅使郭故等讨论九军阵法,并写成书,以便颁发给各路统帅府施行。郭固参考了不少古代兵法,终于写成。里面提到,将九军合成一个营阵(行进时称为“阵”,驻扎时称为“营”),其外只用一个驻队环绕守卫。若按古代计算方法,每人占地两步,马占地四步。沈括质疑,十万人的军队,纵横十里地,到哪里找那么大且无山丘、溪涧和树木等障碍的地盘呢?再说九军都被一个驻队做成的“篱笆”围着,军队再也不能分开行动,仿佛九个人合起来被一张皮包着,互受牵制,不能自由行动,如何作战?此外,古代阵法上还有“面面相向,背背相承”的说法,郭固对此的解释是“阵中士兵都侧面站着,每两行士兵构成一条巷道,使他们面面相对”。沈括问,这样的军队如何作战?

  后来,沈括建议,别按郭固的阵法演练了,让九军各自为阵,各自占据有利地形,各军派驻各自的守卫部队。战鼓一响,军队收缩或展开,集结或分散,都能浩浩荡荡而有条不紊地进行。九军各自的营阵合起来成为一个大阵营,当中分出四条通道,构成“井字形”。这样的九军也符合“面面相向,背背相承”的说法。皇帝认可了沈括的解释。沈括“阵法”大概是比较贴近实际、比较详细的一种记录了,但正因其详细,也让人看到不过如此,实在没什么稀奇,跟我们在电影上见到的宏大场面完全是两码事。我们还是无法明白“阵法”之无往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的阵法究竟是什么?杨家将里的天门阵是真的吗
在研究阵法之前,首先必须先分清‘历史上的阵法’和‘小说中的阵法’。比如《三国演义》中之八阵图、《杨家将》里面的天门阵,是为小说中的阵法,作者往往将其描写得神乎其神、光怪陆离,但事实上古人并没有什么超人的法力,打战也并非巫祝跳大神时的表演——历史上的阵法,是一种军队的部署方式,阵字,古解为旅、为列、为军阵,所以阵就是军队,阵法即是行军布阵之法。历史上真实的阵法。传说中国人在殷商时代已经娴于阵法,这是可能的,因为商代军队规模很大(妇好伐土方,用兵万人),又出现了战车,远距离地行军(易经中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兵种间的配合必然需要一定的规则和方法。现在可见最早的阵法记录出现在左传中:“春王三月,楚武王荆尸…”这里的荆尸,杜预解释为:‘楚陈兵之法。’但究竟‘荆尸’之阵是什么模样,不得而知。不久之后,郑庄公使用了‘鱼丽之阵’,这个‘鱼丽阵’的样子就很清晰了,左传说:“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
· 秦陇文化—陕西—天门阵
汉调二簧传统剧目,又名《穆柯寨》。全剧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搬兵》(六回),写北国萧天佐摆下天门阵,三关主帅杨延景差焦赞到五台山搬来杨延德,孟良去黄花山求马氏嫂嫂前来破阵。为给杨延德寻找斧柄、焦赞受命穆柯寨前砍伐“降龙木”。第二部分《烧山》(六回),写穆桂英下山擒杨宗保回寨招亲,焦赞、孟良无奈,放火烧山,反被穆桂英用“闭火扇”烧掉胡须,不敢回营,只得到葭山等待时机。第三部分《小战山》(三回),写寇准押粮路过葭山,引焦赞、孟良回营。杨延景知宗保私自招亲,起兵攻打穆柯寨,阵前遇杨宗保,命其枪挑穆天王。杨延景与穆桂英对战,被桂英打下,败阵而归。杨宗保辞别穆桂英,单骑回营。第四部分《辕门斩子》,写杨延景怒斩杨宗保,余太君求情不听,八贤王说情不允。穆桂英进营献“降龙木”,誓破天门阵,杨延景方允,遂赦杨宗保。此剧为须生、武旦、小生、花脸唱、做、打工并重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以《辕门斩子》、《宗保...
·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的传说
泰城东南章家庄附近,有两个很大的土台,高有一丈多,长宽各五十余米,东边的叫孟良台,西边的焦赞台,是当年孟良、焦赞在此点兵阅将的地方。两台两边的蒿里山,原叫号令山,他们在此发号施令,召集人马。皇帝派杨延景率领孟良、焦赞二将和他的儿子杨宗保去边关镇守,走到泰山脚下,遇到了两股强敌,一是白天祖在这里大摆天门阵,一是穆桂英占领着穆柯寨。这两股力量都非同小可,杨延景不将他们削平,就难以前进。于是,他先当年,大宋在泰山脚下安营扎寨,以便探明情况再作理会。白天祖摆天门阵的地方,便是现在泰山的南天门。这里山高路窄,尤其是自中天门至南天门一段,两边都是陡崖峭壁,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延景派孟良、焦赞在山下屯兵聚将,准备攻打天门。穆柯寨,在泰山西边一百余里,穆天主的女儿――穆桂英占据着这个地方。这穆桂英虽为女性,却一身的大丈夫气,确是巾帼英雄,女中魁元。面对强敌,杨延景令杨宗保率领一彪人马,前往巡营掠哨,...
· 杨宗保是怎么死的?是在天门阵战死的吗?
杨宗保是怎么死的?是在天门阵战死的吗?杨宗保其实只是各种演义小说或者戏曲当中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但是他的人物形象却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入人心,毕竟人们对于这样的正面形象,都是难以产生什么抗拒的,而且他的妻子还是很有名的巾帼英雄穆桂英,虽然也是虚构的。只是不知道,杨宗保这样一位英雄,最后又是怎么死的?是不是在天门阵战死的呢?在《杨家将演义》中,杨宗保中计受困于陷金山,中箭身死,时年24岁。宋朝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明清两代,编选的传世杨家将演义小说和杨家将戏曲剧目名目繁多,始终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和观众群。从公元986年杨业战死到如今,已经一千多年了。漫长的岁月淹没了无数志士仁人的足迹,然而杨家将故事愈来愈丰富,愈来愈感人。杨宗保则是杨家将中的佼佼者,民谚中历来有“少年要比杨宗保”的说法。在《杨家将演义》中,杨宗保少年时即随父出征,屡立战功。在穆柯寨...
· 秦陇文化—陕西—汉剧剧目系列《天门阵》(节选)
人物杨延昭——须生焦赞——大花脸孟良——二花脸杨宗保——小生佘太君——老旦赵德芳——须生穆桂英——武旦穆瓜——丑角四大铠——杂角四龙套辕门斩子(三通鼓、四大铠、四龙套、焦赞、孟良引杨延昭上)延昭:好恼,好气,哎嗨,好……(上位)焦、孟二都司。焦、孟:在。延昭:宗保回营,早报我知。焦、孟:啊!(杨宗保上)宗保:离了穆柯寨,急忙回宋营。焦、孟:小本官回营来了。宗保:回营来了,我父帅?焦,孟:正在发怒。宗保:待我转去。焦、孟:慢着!大丈夫只有上前,那能退后?宗保:如此二叔父替我报门。焦、孟:报,小本官告进。宗保:参见父帅。延昭:下跪何人?宗保:你儿宗保。延昭:为父赐儿一支将令,命儿巡营瞭哨,你向哪去了?宗保:穆柯寨招亲去。延昭:可有宋卫旨意?宗保:无有。延昭:为父将令?宗保:不曾。延昭:大胆!一无圣旨,二无将令,私自招亲,这还容得,二贤弟,掌起面来。(唱西皮飞撩子)怒发冲冠外,骂声小奴才。命儿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