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胡服特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051
转发:0
评论:0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胡服特征,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女子流行穿胡服骑马。

  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在陕西等地的墓中壁画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这类服装的妇女。唐代流行于西域地区以及波斯等国的胡服卡弗坦,卡弗坦形制为锦绣浑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流行的原因是初唐至盛时期,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往及胡舞的兴盛。

  《新唐书·五行志》中即记有"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的史实。 唐代所谓的"胡服",不单指少数民族的服装,还包括大量异国之服。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当时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都会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据史书记载,和唐朝政府有来往的国家,先后有300多个,在当时的长安城内不仅居住着汉族人、回纥人、龟兹人、南诏人,还有大量的外国人,如日本人、新罗(朝鲜)人、波斯(伊朗)人、阿拉伯人、越南人及印度人等。这些兄弟民族和外国使者云集长安,从中国文化中取吸了大量精华,直到今日,在中国东邻地区的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地,仍保留着中国传统的服制。中国人民也从异族文化中获取了不少有益的东西,胡服在中原地区的流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反映。 和以往相比,唐代崇尚胡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著胡服者甚多。这种现象与当时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胡舞的流行,对妇女服装的变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元稹诗:“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城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唐玄宗时酷爱胡舞胡乐,杨贵妃、安禄山均为胡舞能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霓裳羽衣曲”与霓裳羽衣舞即是胡舞的一种。另有浑脱舞、柘枝舞、胡旋舞等对汉族音乐、舞蹈、服饰等艺术门类都有较大影响。所记当时“臣妾人人学团转”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是可以想象到的。姚汝能《安禄山事迹》记:“天宝初,贵游士庶好衣胡帽,妇人则簪步摇,衣服之制度衿袖窄小。”关于女子着胡服的形象可见于石刻线画等古迹,较典型者,即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足登高靿革靴。《舆服志》云,“中宗后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当为此种装束,画中所见形象还腰系鞢 带,上佩刀剑饰物,真可谓英姿勃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五代服饰:隋唐胡服帽
纵观唐代女子首服,在浑脱帽流行之前,曾经有一段改革的过程,初行幂,复行帷帽,再行胡帽。浑脱帽是胡服中首服的主要形式。最初是游牧之家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去其骨肉,而以皮充气,谓曰皮馄饨。至唐人服时,已用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制成,帽顶呈尖形,如“织成蕃帽虚顶尖”、“红汗交流珠帽偏”等诗句,即写此帽。吐鲁番出土纸制的浑脱帽,它与帷帽相似但没有纬纱,外表涂黑并施彩绘花纹。当时人们穿戴的浑脱帽应该是用动物的皮、毡或质地厚实的织物缝制而成。这种帽子传入中原后,深受王公贵族们的喜爱,出现了“都邑城市,相率为浑脱”的盛况。①幂:《中华古今注》载:“幂,类今之方巾,全身障蔽,缯帛为之。”幂之制也来自北方民族,因为风沙很大,故用布连面带体一并披上,前留一缝,可开可合,初唐女子出门时戴幂,是为免生人见到容貌。②帷帽:帷帽之行,始创于隋。引日唐书舆服志》记:“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幂,虽发自...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舞女服饰
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以下这个陶俑中舞女的服装为“健舞”的服装,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胡舞中最出名的便是“胡旋舞”。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胡旋舞十分偏爱,他的宠妃杨玉环和宠臣安禄山,为了取悦于玄宗,也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齐胸襦裙也叫高腰襦裙,是唐朝盛行的襦裙款式.唐朝诗人用“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来形容美女着高腰襦裙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的场景。半臂也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款式,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文官服饰
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下面为您介绍唐代的文吏服饰。唐代冠帽有幞头(由起初一块包头布逐渐演变成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脚的完美造型)、进贤官(为历史上重要的冠式,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持重要地位)、平巾帻及武弁(平帻巾与武弁是同一种冠式,是古时一般人裹在头上的布,后成为只能罩住发髻的小冠,即平巾帻)、笼冠及貂蝉(将貂尾插在平帻巾上,平帻巾外罩笼冠)、武士冠(在帻上戴一种雄鸡冠)、通天冠及进德冠(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与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展筒的前壁)等等。本图左1、2、3为戴武士冠、平巾帻、武弁的文吏(长安城郊隋唐墓出土陶俑)。右1为戴武弁的文吏(河南洛阳出土陶俑)。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襦裙
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和典范,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华丽的图案、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成为唐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唐代的襦裙装不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并以其独特的时尚性成为唐代服装的重要代表。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指的是一种衣身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唐代女子穿着襦时,将其束入裙中,不同于与其他朝代。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唐代女子服饰襦裙装中装饰包括:帔帛、裲裆、半臂、褙子、幂蓠、帷帽和披肩。帔帛是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从西域民族和国外服饰中演变过来的。裲裆是一种套身于大袖衣的外面而不遮掩大袖的短袖外套。半臂和褙子也是短袖的罩衣,样式...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时期服饰图案
唐代服饰图案主要是以体现唐代人民富饶繁荣的社会生活和雍容典雅的文化气质为主,很好的展现了华夏土地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唐代的刺绣为美化女装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盛唐已有了镂空纸花版的使用,这对于提高织物(特别是纱织物)的印染质量是一项重大突破。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许多唐代丝织印染物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唐代流行的装饰是在绫罗上用金银两色刺绣和描花。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唐代刺绣还有锁绣、平针绣,图案多为花、树、禽兽,针法细腻,色彩华美。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