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头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6
转发:0
评论:0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头饰,唐代妇女配饰种类丰富,型制华美,色彩绚丽,常见的有钗、簪、步摇、钿、栉具几大

  唐代妇女配饰种类丰富,型制华美,色彩绚丽,常见的有钗、簪、步摇、钿、栉具几大类,其中,钗和簪最普遍。

  唐代簪花风尚驰名中外。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上的妇女,头上簪有数朵美丽的鲜花。著名的唐代《簪花仕女图》中的五位妇女,身披轻纱,头绾高髻,髻上簪有特大的花朵。有的簪真花,有的簪假花。唐代杨国忠任右丞相时,杨式兄妹极端奢侈。杜甫的《丽人行》中记载:“头上何所有?翠为厄叶垂鬓唇。”中的“厄叶”,即髻上的花饰。可见,当时的贵妇人是极其讲究发上的花饰。据说,唐玄宗每年十月幸临华清宫,杨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盛开。

簪花仕女图

  步 摇

  唐代的步摇与汉魏时期有较大不同,多用金玉制成鸟形,鸟口衔有珠串,随着人体运动而摆动。杨贵妃的金步摇,最为精美。它是唐明皇派人从丽水取来的上等材料,由名师精心雕琢而成。

  钗

  钗,是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不同发钗的区别主要在于钗头上形状的不同;簪,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根据质地的不同分为金簪、银簪、玉簪等;钿,古代一种嵌金花的首饰,色彩丰富,多为花钿、金钿等;栉具是妇女的梳头工具,唐代栉具多为月牙状;步摇是一种贵重华丽的饰品,因其上面有垂珠,随着走路的节奏来回摇摆而得名,根据材质的不同,有金步摇、玉步摇等,动感十足;鲜花也是唐代妇女喜好的一种饰品,尤其以佩戴牡丹居多.唐代妇女的发型样式和配饰种类远不止于此,她们还常用假发、丝绢等,在充分继承前朝发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另外,唐文化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促使外来服饰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唐妇女多数喜好戴胡帽,穿胡服,别有一番异域风情.多种类型的配饰同丰富多彩的发式一起,共同打造了一个个国色天香、妩媚动人的唐代妇女形象,构成了唐代璀璨夺目的妆饰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发型
发髻是古代妇女最常用一种发式,它们起源于夏商周,备于周,到了隋唐发展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所谓发髻就是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头后。由于挽束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各异。唐代妇女常用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反绾髻、峨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髻、木髻、鬟、鬓等三十多种,形式虽多但总体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梳于头顶,一种梳于脑后。这里着重阐述一下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鬟等比较典型的发式。初唐时身份较高的妇女,已一改隋代的平云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飞髻、...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女子妆容解析
唐代妇女好面妆,奇特华贵,变幻无穷,唐代前后都未出现过如此盛况。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花钿花钿是唐代面部装饰的一大特点。这种在脸部额间贴上花钿进行装饰和点缀的方法,在唐时十分盛行,尤其是唐的后期更为时尚,并且有多种效果,这在王建的诗中记得十分详细:“腻如云母轻如粉,艳胜香黄薄胜蝉。点绿斜蒿新叶嫩,添红石竹晚花鲜。鸳鸯比翼人初贴,蛱蝶重飞样未传。沉复萧郎有情思,可怜春日镜台前。”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当时花钿视觉效果如何,从而知道花钿的质地是薄而轻的,色是腻而艳的,样式有鸟、虫、花叶等。这在当时的壁画、绢画上都有反映。靥钿又称“贴花子”。靥钿是在脸颊上点画出如星如月的形状,然后用胭脂、丹青涂抹上去。从新疆吐峪沟出土的绘画残片上,发现妇女面部有红花子的装饰痕迹,又从《捣练图》中看到妇女额头上有红瓣花片的装饰,《木兰诗》中...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舞女服饰
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以下这个陶俑中舞女的服装为“健舞”的服装,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胡舞中最出名的便是“胡旋舞”。唐玄宗李隆基对于胡旋舞十分偏爱,他的宠妃杨玉环和宠臣安禄山,为了取悦于玄宗,也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齐胸襦裙也叫高腰襦裙,是唐朝盛行的襦裙款式.唐朝诗人用“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来形容美女着高腰襦裙走起路来摇曳生姿的场景。半臂也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款式,又称“半袖”,是一种从短襦中脱胎出来的服式.一般为短袖、对襟,衣长与腰齐,并在胸前结带.样式还有“套衫”式的,穿时由头套穿.半臂下摆,可显现在外,也可以象短襦那样束在里面。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文官服饰
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下面为您介绍唐代的文吏服饰。唐代冠帽有幞头(由起初一块包头布逐渐演变成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脚的完美造型)、进贤官(为历史上重要的冠式,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持重要地位)、平巾帻及武弁(平帻巾与武弁是同一种冠式,是古时一般人裹在头上的布,后成为只能罩住发髻的小冠,即平巾帻)、笼冠及貂蝉(将貂尾插在平帻巾上,平帻巾外罩笼冠)、武士冠(在帻上戴一种雄鸡冠)、通天冠及进德冠(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与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展筒的前壁)等等。本图左1、2、3为戴武士冠、平巾帻、武弁的文吏(长安城郊隋唐墓出土陶俑)。右1为戴武弁的文吏(河南洛阳出土陶俑)。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
· 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襦裙
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和典范,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华丽的图案、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成为唐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唐代的襦裙装不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并以其独特的时尚性成为唐代服装的重要代表。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唐代的襦指的是一种衣身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唐代女子穿着襦时,将其束入裙中,不同于与其他朝代。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唐代女子服饰襦裙装中装饰包括:帔帛、裲裆、半臂、褙子、幂蓠、帷帽和披肩。帔帛是受西域文化的影响,从西域民族和国外服饰中演变过来的。裲裆是一种套身于大袖衣的外面而不遮掩大袖的短袖外套。半臂和褙子也是短袖的罩衣,样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