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盘点:中国仅存的唐代木建筑都在何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8
转发:0
评论:0
盘点:中国仅存的唐代木建筑都在何处?,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

  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高峰,也是佛教建筑大兴盛的时代,但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只有四座,全部在山西省境内。规模较大的南禅寺和佛光寺在五台山,其余两座是平顺县的天台庵和芮城县的广仁王庙。

  南禅寺

  南禅寺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高大雄伟,古朴俊美,面宽11.62米,进深9.9米。方整的基台几乎占了整个院落的一半,大殿三间见方,单檐灰瓦歇山顶,全殿由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组成,共用檐柱12根,殿内没有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极为简练,墙身不负载重量,只起隔挡的作用。屋顶重量主要是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各柱,柱头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与层层迭架、层层伸出的斗拱构成“翘起”。殿内17尊唐塑佛像,仍然保持原貌,都是唐代珍品。殿内有一座佛坛,长8.4米,宽6.3米,高0.7米。塑像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分布在佛坛上。

  广仁王庙

  在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庙后条山葱翠,庙前泉涌成溪,这便是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宇——广仁王庙,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

  五龙庙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正殿墙上嵌有两座唐碑。一为《广仁王龙泉记》,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所立,河东裴少微书,字体雄浑劲秀,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文中引征西门豹引漳水治邺史事,以显于公治芮之功。另一碑为《龙泉记》,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所立,记载了扩建修葺五龙庙的始末。在现存于世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

  佛光寺

  佛光寺正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857年)。佛光寺的建筑、雕塑、壁画和题记,有很高的价值,被人们称为“四绝”,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佛光寺的图像。当年梁思成就是看了这张壁画的照片后,才在五台山的荒僻村庄里发现佛光寺的。佛光寺正殿居于10多米的高台之上,横长34米,内殿纵深20米。殿中有一巨大佛坛,赫然耸立着佛像三十余尊。周边是一圈五百罗汉的塑像。塑像、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点。梁思成这样描述初见佛光寺的情景,“寺院是建在山边一处很高的台地上,面对着前面的天井,周围有三十棵很老的松树。它是一座很雄伟的建筑物。总共只有一层高,它有巨大、坚固和简洁的斗拱,超长的屋檐,一眼就能看出其年代之久远。”

  天台庵

  天台庵建于唐天佑四年(907年),东傍山谷、西临漳水,坐北向南,占地97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多平方米。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广深各3间,面阔7.15米,进深7.12米,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佛殿檐下四周设台明,正面明间台明下安装踏垛,殿身四周为圆形木柱,柱间施阑额,柱础为常见的覆盆式,柱头形卷舌较缓,柱上安有斗拱,承托屋檐,正侧两面明间较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院子东边矗立着唐碑一通,由于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字迹已经风化,已无法再看清上面的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建筑木构的结构形式
厅堂构造:用横向的笔直屋架。每个屋架由若干长短不等的柱梁组合而成,只在外檐柱上使用铺作。每两个屋架间用椽、襻间等连接成间。每座房子的间数不受约束,屋架只需椽数、相应步架的椽平长持平,各屋架所用梁柱数量、组合方法能够不一样,因而不必规则平面方式。厅堂构造施工较殿堂构造简洁,但不宜缔造多层房子。用厅堂构造缔造小规模房子,不必铺作,称为“柱梁作”,使用遍及。现存实例中,还有一种归纳殿堂和厅堂构造的方式,如奉国寺大殿,用纵、横、竖三个方向的柱、梁、铺作等构件,相互交织,构成一个全体,施工繁难,辽金以后未见再用。殿堂构造:悉数构造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房顶三个全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如造高楼,只须添加柱额和铺作层(平坐)即可。使用这种构造的房子,平面均为长方形。有四种地盘分槽方式,即金箱斗底槽、双槽、单槽和分神斗底槽。簇角梁构造:用于正圆或正多边形平面的建筑,每个柱头上的角梁与中...
· 中国历朝历代首都在哪?为何历代的首都都在北方
中国历代首都都城:我国历朝历代首都都在哪里?帝都,是对封建帝国的首都的简称。现今世界上已没有国号为“帝国”的帝制国家,“帝都”一词在官方几乎已不再使用。禹:邓,今河南省南阳市。夏: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斟浔,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迁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南)。商:亳,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亳,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又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再迁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西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周: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战国时期:齐: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楚: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蓟,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县)为下都。韩: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赵: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魏: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秦:雍,今陕西凤翔县;后迁咸阳,今陕...
· 唐代名将李靖的后人现在何处
李靖的后人现定居山西李靖,原为陕西三原人,原名李药师,后来因功被封为卫国公,故人称“李卫公”。李靖家一直是高官显贵,李靖在青年时代就由科举登入仕途,任马邑(今山西朔州)郡丞。当隋炀帝倒施逆行引起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李以贵族子弟的身份,仍然忠于隋朝,并反对李渊。当李靖被李渊所捉,就将被斩首的时侯,李靖大叫:“公起兵为天下除暴安民,想要成就大事,为什么要以私家恩怨而杀忠臣义士?”李渊很欣赏这句话,这时李世民也央求父亲不要杀害李靖。就这样,李靖保住了性命,从此进入李世民幕府,成为其手下战将。李靖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递次削平隋末群豪。只有南方的萧铣拥兵割据长江中下游,自称梁帝,时时与唐为敌,铲除萧铣成为大唐统一的关键。公元621年,梁的内部出现,李靖立即向唐高祖李渊提出灭梁十策,李渊同意了他的建议。命李靖领兵南下,攻克宜都,围困江陵,萧铣盼援不至,粮食断绝,只好出城投降。梁的各路援军见江陵已下...
· 山西柳林发现中国最早砖窑洞建筑群 为唐代建筑
经北京[注: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和兰州大学共同测定,柳林县锄沟村200余间古代砖窑洞距今1060年,为唐代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窑洞建筑群。锄沟村紧邻柳林县城,砖窑洞建筑群位于村中央,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东岸山坡上,200余间中保存完整者有30余间,窑洞造型独特,全国罕见。据了解,一般普通砖窑洞是先起直墙然后拱券合顶,呈倒U型;而这里的砖窑洞建筑群是不起直墙就地拱券合顶,呈半圆形,技术精湛,坚固耐用,至今仍有人居住。且因其独特的造型,悠久的历史,引来无数游客观赏。民间相传是唐代建造,俗称“唐窑”。然而,是否唐窑多年来众说纷纭。去年11月,研究小组选取了该村李管应和庞生龙家的两个砖样送北京大学进行鉴定,得出的结果为:李管应家的砖样距今1060年,大约在公元864年至1042年...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朝是如何处置逃兵的?
逃兵,这个词我想大家都是不陌生的,那么在古代,军队是如何处置逃兵的呢?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集团逐渐获取中原控制权。曹操将他军队中的士兵一律划为“士籍”,户口单列,世袭为兵。士兵家属集中迁居到许昌一带居住,作为人质,如果士兵有逃亡、叛降行为,就连带处罚其家属。士家的女子不得外嫁,只能在士家之间通婚。另外,曹操还特意制定“士亡法”。原来东汉末年的法律规定,凡是士兵逃亡的,官府可以逮捕其妻子、子女进行拷打,追究其去向。曹操觉得这样处罚还不足以威慑士兵,在“士亡法”中规定,逃亡士兵的父母、妻子、子女、兄弟都要株连处死。《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记载了一件“士亡法”公布不久后的案件。有一位妇女白氏,由父母包办嫁给了一个士兵,才过门没几天,连丈夫的面都没见过,那个士兵就因被判定为逃亡。负责审判的大理寺依据“士亡法”判处白氏死刑。上报到朝廷,门下省“贼曹”的官员卢毓引经据典加以反驳,说:“女子要经与丈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