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字的发展史:北宋王安石如何造出双“喜”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0
转发:0
评论:0
汉字的发展史:北宋王安石如何造出双“喜”字?,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历悠长的年代,由许多人集体

  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活动的进步。它是经历悠长的年代,由许多人集体创造出来的。但在古代,人们却不了解这些,认为文字是太古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还流传着这样的神话:说仓颉是有四只眼睛的人物,他看到鸟兽走过的足迹受到启发而造起字来,造字的时候,吓得群鬼夜哭,老天也降下粟粒来。

  文字是不断演变的,有些不用或少用的字“退化”了,有些需要用的字便被创造出来。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微服出行,走过一个巷口,看见墙上写着“此路不通”四个字,便对旁边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说:“好孩子,你读过书吗?把这四个字念给我听听。”小孩回答说:“我刚读完《论语》,这四个字,下面三个字我认得,只有头一个字,《论语》里没有,所以我不认得。”乾隆听后不相信,回去一查,果然如此。原来,《论语》里不用“此”字,而用“斯”字。这就说明写《论语》那个时候还没有“此”字。

  相传,某些汉字的来由与我国一些名人有关。双“喜”字即其中之一。这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造的字。据说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门上挂一盏走马灯。门楹上贴着一幅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无法续对下联,就匆匆离去。到了京城,主考官面试时现场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马员外家门前的上联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返乡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对联作为下联对上了马员外家门楹上的上联。马员外立即唤出女儿与王安石相见,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的。数天后,王安石与马家小姐喜结连理,正在拜天地之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中了进士。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趁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双“喜”字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茶”是茶圣陆羽造的字。据《花经浅释》记载: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有“荼”“檟”“茗”等字。陆羽著《茶经》时,认为有统一的必要,独出心裁地将“荼”字减去一横成为“茶”字专指茶。足见“茶”、“荼”两字,音义迥然,只是形似罢了。鲁迅先生也曾造过字,一个是“猹”,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到少年闰土非常敏捷地用钢叉去刺那偷瓜的小动物的情节,鲁迅把这种小动物写作“猹(cha)”。而后,鲁迅先生在给舒新城的信中对这个字进行了解释:“‘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1929年5月4日)“猹”字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辞书。譬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第132页收录“猹”:野兽,像獾,喜欢吃瓜。

  夏衍于1930年至1941年初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时,深感一些口语无字可用,于是根据实际需要他自造了“搞”和“垮”这两个字,由于这两个字在《康熙字典》里查不到,学者胡逾之曾问夏衍这两个字是不是他创造的,夏衍作了肯定的答复,说这两个字是根据需要在报上试用的。不久,就被大家接受了,很快成为出现频繁的常用字。解放以后,这两个字流行全国,成为约定俗成的常用字了。

  “烤”是齐白石造的字。据邓拓《燕山夜话》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北京宣武门原有一家闻名遐迩的“清真烤肉宛”,此店招牌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所题。齐大师在题写时不知写哪个“烤”为好,查了几部辞书,未有确切的字。后来白石老人想烤肉要用火,那就是火字旁,加上“考”字,取其音义,可确切达意。于是齐白石大师挥毫题写“清真烤肉宛”五个字,并在这五个字和署名之间夹注了一行小字云:“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因“烤”字造得有理,被广泛使用,尔后各种字典都收录这个“烤”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双喜字肉传说
话说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半路上遇见一个富户人家在用对诗的方法选女婿。许多人围在那里,有看热闹的,有真想给人家当女婿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对上诗来的。王安石凑上去细一打听,原来,这诗的上联是小姐自己出的,求对下联。上联写道;“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王安石心想,这位小姐还有几分文才,不觉已有几分好感。转念一想我何不试一试。他略一思索,便吟出“地满红香花连风,凤连花香红满地”。众人齐声称好,小姐闻知,也十分满意。于是,王安石与小姐约定科考后完婚。说来十分凑巧,在科考场上考官收毕试卷后,主考官又另外出了一题:“地满红香花连风,风连花香红满地。”求对上联。王安石心中一喜:这不是现成的吗,出口便道出:“天连碧树春滋雨,雨滋春树碧连天。”主考官闻言大喜,十分赞赏。不久,王安石回去与小姐完婚,正在举行婚礼时,传来王安石高中状元的消息。真是喜上加喜,王安石高兴极了,新自下厨烹制菜肴,款待前来贺喜...
· 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汉字的始祖是谁,汉字有多少个
汉字常识,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1.汉字的起源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此外,尚有“河图、洛书演进为文字说”。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
· 汉字的故事_有趣的汉字故事
汉字简介:汉字,记录汉语的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文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上古时代由汉族人所发明并作改进。起源史漫长,初步成熟定型的汉字系统为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中国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从语段文字发展到语词文字;发源期有八千多年前的贾湖刻符、及双墩刻符、半坡陶符、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骨刻文、尧舜时代陶寺遗址朱文、夏代水书;成熟期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亿人【5000万外国人(日本韩国...
· 汉字
汉字源流汉字起源说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结绳说: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们靠结绳记事、认事,此举起到了帮助人们记忆的作用。《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汉代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庄子·胠箧》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又如《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东汉以后,不少人把汉字起源附会于结绳。八卦说:关于八卦的起源说法不一,有摹象说、...
· 汉字数字的起源
汉字的数字是如何起源的?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现代学者郭沫若认为,古人用手指表示数目,逐渐形成了汉字的数字。他说:“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字作一二三四,此手指之象形也。手指何以横书?曰,请以手作数,于无心之间,必先出右掌,倒其拇指为一,次指为二,中指为三,无名指为四,一拳为五,六则伸其拇指,轮次至小指,即以一掌为十。一二三四均倒指,故横书也。”和其他文字的数字的发展历史相似,汉字的数字是汉民族在原始计数活动中产生的。在远古时代,人们还用玉贝、结绳、竹木等作为计数的工具。甲骨文的“数”表示的正是结绳记数的形象。中国古代长期使用筹算计数,工具主要是竹制的,这可以从“算”、“筹”等字的部首“竹”上看得出来。它的表示法如下:现在沿用的汉字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正是由上述甲骨文演化而来的。随着古人认识的深入和思维的发展,汉字数目字不断增加,如高位数的数目字:亿、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