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流传到国外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流传到国外的?,中国古达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正

  中国古达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传到国外的,人们却知之甚少。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战败。怛逻斯之战后,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

  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的造纸技术。乾隆年间,供职于清廷的法国画师、耶稣会教士蒋友仁将中国的造纸技术画成图寄回了巴黎,中国先进的造纸技术才在欧洲广泛传播开来。1797年,法国人尼古拉斯·路易斯·罗伯特成功地发明了用机器造纸的方法,从蔡伦时代起中国人持续领先近2000年的造纸术终于被欧洲人超越。

  由于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区广泛使用纸钞,因而,作为纸钞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也顺着丝绸之路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进入了欧洲。除纸钞之外,宗教画和纸牌也促成了欧洲人接受印刷技术。纸牌虽小,却综合了手绘、木版印刷等各种方法,成了欧洲人学习、掌握雕版印刷术最直接的途径。蒙元时期,欧洲人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学会了使用木活字。由于欧洲人使用的拉丁字母结构简单,且只有26个字母,比汉字更适合活字印刷。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在美因茨城的工厂中发明了哥特体拉丁文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欧洲人的字形问题。

  中国古代在战争中使用火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朝末年。南宋初年,军事学家陈规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火枪。这在人类使用火药的历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之后,将在弄封等地虏获的工匠和火器全部掠走,还把金军中的火药工匠和火器手编入了蒙古军队。次年,蒙古大军发动了第二次西征,新编入蒙军的火器部队也随军远征。在随后的几年中,装备火器的蒙古大军横扫东欧平原。1241年4月9日,蒙古大军与3万波兰人和日尔曼人的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上展开了激战。

  根据波兰历史学家德鲁果斯《波兰史》一书的记述,蒙古大军在这场会战中使用了威力强大的火器。波兰火药史学家盖斯·勒躲在战场附近的—座修道院内,偷偷描绘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样式。根据盖斯勒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筒中成束地发射火箭,因为在木简上绘有龙头,因此被波兰人称作“中国喷火龙”。蒙古人灭亡阿拉伯帝国后,建立起了伊利汗国。这里迅速成为了火药等中国科学技术知识向西方传播的重要枢纽。而配备火药武器的蒙古军队在欧洲的长期驻扎,给欧洲人偷窥火药技术提供了机会。

  大约在公元3世纪前后,中国人发现了磁石能够吸铁的特性,同时还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并依此特性制造了“司南”。大约在10世纪的北宋时期,中国人已将指南针用于海上导航。在北宋人朱或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一些外国学者在翻译这段文字时,误将其中的“甲令”(南宋政府的命令)一词翻译成了往来海上的阿拉伯船长的名字,因此就一错再错,得出了最早装备指南针的不是中国海船,而是阿拉伯海船的错误结论。实际上,中世纪时阿拉伯人海船船体狭小,根本无法容纳百余人。当时往来南中国海、印度洋和波斯湾之间的商船,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只有中国海船,连阿拉伯商人也经常搭乘中国海船。宋代与阿拉伯的海上贸易十分频繁,中国开往阿拉伯的大型船队有指南针导航,阿拉伯人是很容易从中国商船上学到指南针的用法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四大发明如何流传到国外的?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传到国外的,人们却知之甚少。阿拉伯帝国俘虏中国造纸匠,欧洲画师偷走中国造纸术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激战中,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唐军战败。怛逻斯之战后,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场。从此,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随后,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为了解决欧洲纸张质量低劣的问题,法国财政大臣杜尔阁曾希望利用驻北京的耶稣会教士刺探中国...
· 黑火药是如何传到西方的?是外国人偷的吗
张艺谋执导的《长城》虽然遭到颇多非议,但《长城》仍是眼下票房最高的一部影片。该片讲述了一群盗贼来中国盗取“黑火药”配方而引发的故事,“火药”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历史上真有人来窃取中国火药配方吗?火药究竟是怎么传到西方的?火药到底是谁发明的?三位“疑似发明人”为葛洪陶弘景孙思邈众所周知,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但如果进一步问是哪位中国人发明的,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从史料来看,至少有三个人被视为“疑似发明人”。第一位是东晋人葛洪。据《晋书·葛洪传》,葛洪是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一生著作颇丰,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肘后方》等。说他发明了火药,依据是其《抱朴子·内篇》中的“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一语。这里的硝石就是制造火药最重要的原料:先用硝石将雄黄化为水,再凝固,制取长生药。硝石和雄黄混合剂遇高温或撞击会爆炸,这不就是火药么!接着,葛洪又提出了“或以三物炼之”一说,这三物...
· 中国古代是如何抓小偷的?
小偷古已有之。战国初期著名法学家李悝的《法经》中已有记载,“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治盗”竟是当时朝廷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可见那时小偷不少。那么,古代是如何抓小偷的?又是怎样惩治小偷的呢?周代设“司稽”“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因为街头乱,小偷多,早在周代,街上的管理人员要持鞭上岗,此举并不仅仅针对占道经营的流动摊贩,也是为了对付流氓、窃贼一类人。据《周礼·地官》记载,当时的“公务员编制”中设有“司稽”一职,分工是“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大概意思是,司稽负责在街市上治安巡逻,检查是否有违反禁令、行为反常的不端之人,如果觉得可疑,可以随时将其抓起来。此外,司稽的另一重要职责,则是负责抓窃贼,并对他们进行惩罚。早年,出于街市买卖交易安全的考虑,一般把市场规划在城中,并建高高的围墙,四周设门,由“城管”拿着执法刑具把守。还专人敲着梆...
· 檀香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檀香应是古印度人最常使用的香料,其香气浓烈,纹理细腻,焚香、雕刻两相宜,最重要的是它不像沉香那样难寻,所以古代贵族涂身的香料都会选用上好的檀香。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用檀香磨碎制成香膏涂身,是婆罗门种姓身份的标志;又有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写道:十车王的二字罗摩身涂香气浓郁、闪着红光的上好檀香。檀香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至于佛教啥时候传入,众说纷纭,我特地去查阅,说一共有五种说法。最早的说法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二记载:“予按《符子》曰:‘朔又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王乃命豕宰养之。十五年大如沙坟,足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桥即大衡器)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命水宫浮舟而量之,其重千钧。……乃知以舟量物,此燕昭王时已有此法矣,不始于邓哀王也。”燕昭王(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生于公元前4-3世纪之间,原始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尼泊...
· 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
核心提示: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中国古人是如何起名的?周代的姓名文化在历史上独树一帜,取名方式呈现多元化,既不拘一格又有规则可寻。春秋时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周人取名崇尚质朴中国的姓名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周代以前的历史记载不像后来那么多,人名有限,我们只能从帝王谱系中找出一些上古时期的取名规则。周朝建立后,史籍渐多,名人辈出,有足够的资料供我们了解各种姓氏的来源和变化多端的取名方式。就取名而言,通过阅读《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书,便会发现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取名方式既崇尚质朴,不拘一格,又追求吉祥,时有禁忌。取名崇尚质朴是三皇五帝以来的传统,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就可见一斑。后稷的名字叫“弃”,这个名字是他的母亲姜原(又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