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8
转发:0
评论:0
桓温第一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桓温第一次北伐简介:桓温第一次北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背景陶侃平定了苏峻

  桓温第一次北伐简介:桓温第一次北伐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背景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

  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永和五年(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其后诸子争位,后赵国内混乱。其时东晋朝中就已经准备北伐,并由征北大将军褚裒主持北伐,但以失败告终。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冉魏;前燕慕容皝又灭了冉魏。而桓温在当时亦随即移屯安陆,屡次上表请求北伐,但因其平灭成汉后威望太高,朝廷不愿桓温北伐成功而令威名更盛,于是在褚裒北伐以后提拔殷浩继续准备北伐,对桓温的上请不作回应。

  同时,北方氐人苻健于永和六年(350年)入关,并于次年建立前秦,至永和八年(352年)称帝。前秦建国后多次与东晋作战。及至永和九年(353年)殷浩发动北伐,目标是前秦控制的洛阳,正是试图利诱前秦将领梁安及雷弱儿叛秦,乘关中混乱,前秦驻洛阳的军力入援之机进取洛阳。

  然而,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桓温又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过程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己丑日,桓温自江陵率四万步骑北伐,取道武关入关,又命水军自襄阳进至南乡郡;同时梁州刺史司马勋亦经子午道北伐前秦。桓温先派别军进攻上洛,俘获前秦荆州刺史郭敬,于是进击青泥城。前凉秦州刺史王擢见司马勋攻略前秦西部,于是进攻陈仓以作响应。

  前秦皇帝苻健面对桓温大军北伐,派遣太子苻苌、丞相苻雄等人率兵五万驻屯峣柳以作抵抗。四月己亥日,桓温在蓝田县与苻苌等军大战,虽然苻生单骑突陈杀伤不少晋兵,但晋兵在桓温的统率下仍大败秦兵;同时桓冲又在白鹿原击败苻雄军。桓温在大败前秦军队后就继续向长安进发,进据灞上。当时苻苌等军退屯城南,苻健于是尽发精兵三万人,在大司马雷弱儿等人率领下与苻苌会合,只留六千老弱士兵留守长安小城。

  当时前秦首都长安危急,三辅各郡县都来向桓温归降,桓温安抚并让居民恢复原来生活。当时居民又争相以牛酒劳军,又夹道观看前来的军队,老人更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面对这个形势,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直逼长安,但桓温不听从,驻屯灞上后就没有进渡灞水,一直与前秦军相持,并打算收割当地的麦子作军粮以继续对峙。

  但苻雄先率七千骑进袭司马勋,并在子午谷击败他。后又与诸军在白鹿原与桓温大战,杀晋兵万余人。而当时前秦更抢先一步收割麦子,而且坚壁清野,令桓温陷入缺粮困境。在战事不利和缺粮之下,桓温唯有在六月丁丑日迁关中三千多户人南归。苻苌见桓温退兵,更领兵追击,至潼关时已屡败晋军,伤亡数以万计。当时薛珍以桓温被逼退兵,当众称许自己之勇而指责桓温太慎重,于是被桓温所杀。

  另一方面,进攻陈仓的司马勋和王擢虽攻破陈仓,但亦被苻雄所败,司马勋退回汉中而王擢回略阳。北伐至此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桓温第二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
桓温北伐,是东晋时期将领桓温分别于永和十年(354年)、永和十二年(356年)及太和四年(369年)发动北伐北方十六国的战役。但除了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其余两次皆被击退,成效不大。背景永和七年(351年),后赵灭亡,后赵将领姚弋仲降晋,其子姚襄亦随父归降,皆获东晋遥封官职及爵位。次年姚弋仲死,姚襄依从父亲遗命南奔东晋,驻屯谯城。永和八年(352年),姚襄在谢尚兵败后退屯历阳,并大行屯田及训练将士。然而因为殷浩忌惮姚襄,竟多次派刺客刺杀他,又派魏憬意图偷袭他,最终令姚襄决心叛晋。永和九年(353年),姚襄就于殷浩北伐期间临阵叛晋,倒伐攻击殷浩,不但令殷浩北伐失败,更盘据淮河一带,在盱眙建立根据地。永和十年(354年),江西流民郭敞等人在东晋侨置陈留郡的堂邑叛乱,捕掳陈留太守刘仕向姚襄归降。因着临近东晋赖以自守的长江天险,于是令东晋朝廷十分震惊,立刻加强对京师建康的防守。然而,姚襄没有南进...
· 桓温第三次北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是什么?
背景桓温在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后声望提高,先于升平四年(360年)进爵南郡公,后更在兴宁元年(363年)进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正式掌握朝政。次年更授桓温扬州刺史,令桓温掌握京畿地区军事。桓温虽然内镇扬州,然而原本所都督的荆、江二州亦交由其两个弟弟桓豁及桓冲掌握,由此桓温基本上集东晋全国军政大权于一身,仅未能掌握徐、兖二州所在的京口及豫州等兵力。另一方面,原本名义上臣服于东晋的前燕在其君主慕容俊在永和八年(352年)称帝自立后,就多次与东晋发生战事。前燕更多次派兵进攻洛阳,虽勉强能守着洛阳,但河南诸郡其实都被前燕所夺。东晋终在兴宁三年(365年)失去洛阳。司冀等地皆失于前燕后,前燕又进攻兖州等地,于太和元年(366年)又夺取鲁郡和高平郡,甚至曾南侵至竟陵郡。面对前燕不断的军事行动,桓温亦希望以北伐提高自己声望,以图实现自己野心,登上帝位;又因前燕慕容恪于太和二年去世,桓温于是...
· 桓温北伐的原因是什么桓温北伐产生的影响
桓温北伐的原因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成汉政权是一支由流民起义组建起来的政治军事力量,从西晋末年开始就一直盘踞在西蜀一带,成为了威胁东晋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永和二年底开始,桓温就开始了对成汉政权的作战,并在第二年击败了成汉,平定了西蜀。如此一来,让东晋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同时也让桓温在朝中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时,东晋的名将陶侃也平定了对东晋首都造成严重威胁的苏峻之乱,开创了东晋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此消彼长,在北方却陷入了大乱。一直盘踞在中原地带的后赵国主石虎去世,后赵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溃。氐族的首领苻健趁着后赵大乱,引兵进入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同时,原隶属于后赵的大将冉闵也灭了后赵,建立了冉魏政权。冉闵发布了“杀胡令”,开始大肆盘...
· 桓温北伐的故事:桓温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又怎样
桓温最近很着急,眼看着洛阳沦陷西晋灭亡快过去4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北方南下士族(简称“北一代”)如王导、庾亮们相继去世,北二代、北三代相继主政,他们对北方的印象越来越模糊,那时候不像现在通讯发达,很多北三代对洛阳是个什么概念都不清楚了,大部分人除了寄情山水、清谈阔论、优游处世外,谁还能提起精神来去收复故土?就在这时,北方传来一个利好消息,那里大乱了,后赵国主石虎病死后,内部发生政变,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北方的情况给了东晋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不征更待何时?桓温就上书晋穆帝请求出征。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对桓温的请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答应他。一是祖逖、庾亮他们都北伐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就小朝廷吧,好歹也是个安乐窝。二是担心桓温功勋日盛,难保心生异心...
· 桓温北伐爆发的原因桓温北伐有什么影响
桓温北伐共有三次,三次都在取得了一定的战绩后又功败垂成,而三次桓温北伐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东晋的局势日渐稳定,而北方政权的更替频繁,使东晋有了一定的实力可以收复北方。桓温的塑像成汉政权是一支由流民起义组建起来的政治军事力量,从西晋末年开始就一直盘踞在西蜀一带,成为了威胁东晋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永和二年底开始,桓温就开始了对成汉政权的作战,并在第二年击败了成汉,平定了西蜀。如此一来,让东晋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同时也让桓温在朝中赢得了一定的威望。同时,东晋的名将陶侃也平定了对东晋首都造成严重威胁的苏峻之乱,开创了东晋前所未有的稳定局面。此消彼长,在北方却陷入了大乱。一直盘踞在中原地带的后赵国主石虎去世,后赵逐步走向分裂和崩溃。氐族的首领苻健趁着后赵大乱,引兵进入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同时,原隶属于后赵的大将冉闵也灭了后赵,建立了冉魏政权。冉闵发布了“杀胡令”,开始大肆盘踞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