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殿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是殿试
中国最早的殿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是殿试,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
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武则天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进士中一甲三人,殿试后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按殿试、朝考名次,分别授以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职。
最早的殿试始于北宋开宝六年(973),宋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北宋初年的科举为一年一度的两级考试,一级是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在开宝寺内贡院举行的“省试”。后改为每隔一年或两年举行一次,最后改为每3年举行一次。第一次殿试共录取进士、各科及第者38人。
元无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殿试
中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把录取的进士分为甲、乙两等,到太平兴国八年又将进士分为三甲。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的称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与三甲的第一名都叫传胪。清康熙年间,谨防作弊,大臣之子弟均置为三甲,即最末甲;一甲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榜眼与探花则授官翰林院编修,二甲、三甲进士则分别授庶吉士、主事、知县等;至二十九日,状元率所有的进士上表谢恩。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那人就是后来成为西夏国相的张元;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一般不会黜落考生。但殿试仍会发生“三甲易人”的剧情,阅卷大臣将取录名次进呈皇帝,皇帝以各种理由(如面貌丑陋、姓名不祥、字迹不佳)擅自变更一甲、二甲、三甲的名次:如唐朝的锺馗(传奇小说)、明朝的王敬止、张和即因貌丑被改为榜...
· 什么是殿试?它有哪些考试过程?
在古代,通过殿试考试后,才成为进士。明清时期的殿试是在保和殿举行,考生从黎明时期就要进入保和殿,进入后可不是立即发试卷考试,历经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然后才开始发题,殿试只考策论,给出一大段文字,其实非常像现在高考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和公务员考试的申论。参加殿试的考生必须依据策题写出2000字左右的策文。考生在试卷上不仅要写自己的详细信息,连祖宗三代的信息也必须要写上。殿试要考一天,也就是日落才交卷,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写20000字吗,至于考一天吗?殿试的策题非常注重时政,考生在作答前必须要好好构思,都是先在稿纸上写一遍或两遍,然后反复构思修改,直到最后再认认真真誊写在考卷上,科举考试不仅是殿试,任何一级的考试都要求考生写正体,也就是“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光是写字就很费时费力。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从现在流传下来的科举考试试卷中可见,随便一个考生的...
· 冯京殿试风云
冯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冯京少年时,好学上进,表现出与众不同,在1048年8月至1049年3月举行的乡试、会试、殿试中,他连中解元、会元、状元,成为三元及第的状元。这在中国1300年的科举史中,能连中三元者凤毛麟角,仅17位,平均百年才出一人,可见名气很大。官场、考场弊案古以有之,冯京能“三元及第”,十分不易。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应付试卷,还要对付朝廷官员的腐败弊端,这就需要付出许多额外的智慧。殿试是在朝廷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若中了状元则前途无量。冯京参加的那次殿试,对手中有石布桐。石布桐是大臣张尧佐的外甥,而张是皇上最宠爱的张贵妃的亲伯父,张志在必得,一定要将状元帽戴在自己外甥头上,早在考前便做了许多手脚:以重金收买了监考,阅卷官员,要他们务必将石布桐取得第一名。为阻止别的考生夺魁,张尧佐想方设法,他请法师预测状元出在谁家?法师说会出在冯家。张立即找到试院登陆官,一律不准姓冯的考...
· 古代殿试是什么样的?很严格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殿试,殿试是最高的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殿试的时间是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整整一天时间。而且在殿试的时候都是跪着答题。各位看客看到这里不禁要问了?难道真的是跪着答一整天吗?下面请我一一分析。第一,参加殿试的考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早就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所以说早就有了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很好的身体素质,这些人见了皇帝自然也不会怕什么,所以让他们跪着答题自然不会有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等意外发生。第二,殿试的考生知道不能因为吃饭上厕所而出丑,或者惹皇帝讨厌。所以说他们提前把工作准备好,比如说不吃饭不喝水,挨饿都能承受,口渴也能承受,这样就避免了去厕所的尴尬,所以说都有所准备。各位看官都经历过考试,在我们紧张的考试中我们是否也是不吃饭不喝水,肯定也有人做过这些准备。第三,就是殿试是不会刷人的,只是名次排列,所以说这些人想着考试完就可以有官职可任,所以说再苦再累再难他们...
· 科举探秘:状元不一定是殿试第一名?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可以说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最为光彩的一个名词。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王朝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但是你知道吗?在古代被称为状元的人,并不一定是殿试中取得第一名的的人。清朝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中写道:唐郑谷登第后,在《宿平康里》诗中写道,“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据考证,郑谷考中进士的时候仅仅是第八名,不是第一名,该榜的第一名是赵昌翰。南宋周必大也曾经写过《回姚状元颖启》、《回第二人叶状元适启》两封信。据考证,叶适为淳熙五年(1178)戊戌科第二名,第一名是姚颖。清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