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焚书坑儒的实质内容: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7
转发:0
评论:0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焚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

  先来看看“焚书坑儒”的实质,“焚书坑儒”的实质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是在秦朝初年,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民间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以及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涿鹿之战的历史影响:华夏民族的核心就此形成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清角”是古代一支悲凉激越的乐曲。黄帝胜利了,原来的敌人一一蚩尤、风伯、雨师和东方的神灵都降服了。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传说,蚩尤被黄帝擒杀了,其氏族和部分亲属部落引而远去,将蚩尤的英雄故事带向四面八方。仍居少昊之地的先民,举清继任领袖,以地命氏,称少昊清。这场战争由于双方势均力敌,黄帝一方打败蚩尤,回到自己的原居地后,两大部族集团尽释前嫌,重又相安相处,甚至解仇结盟。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在历史上,长期以来蚩尤都享祭于东夷之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和巨野县,有传说中的蚩尤冢和他的肩髀冢,因为他被黄帝所杀,身体异处,所以人们用两个高七丈...
·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思想核心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认为天是最高主宰,皇帝代表天的意君临天下,受命于天而进行统治,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天人关系说先秦时就有之,但董仲舒杂揉诸家,加以发展,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对自然现象的比附来详尽论证,将这个学说发展成为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春秋》一书记录了几百年的天象资料,所以后世灾异要以《春秋》为根据来解释。他通过援阴阳五行学说解《春秋》考察其中与天灾人事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天人关系的核心。董仲舒认为有“天命”、“天志”、“天意”存在,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为人者天也,人之为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天者,百神之君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天有着绝对权威,人为天所造,人副天数,...
· 以儒家核心价值观念漫谈三国演义酒局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现以此为媒,套用在三国演义酒局,不当之处,敬汝三杯。如今这个社会,酒局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发展工具。有庆贺酒局,有总结酒局,有欢乐酒局,有悲伤酒局,有联络感情酒局,有好说好散酒局,有把酒言欢酒局,有鸿门宴客酒局,有和解酒局,有谈判酒局,有满月酒局,有年祭酒局,有升迁酒局,有调任酒局,有百年酒局,有分离酒局,有明白酒局,有糊涂酒局……总之,有专门为了喝酒而设的酒局,也有纯粹另有目的而设的酒局。三国演义里,喝酒就是吃饭,象咱们张三爷,饭可以少吃一碗,酒是必不少的。刘备那时候穷的饭都吃不起,酒还是给张三爷喝的;何况张三爷早先杀猪的时候留了点私房,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总是有酒喝。蜀人喝酒,有一定的必要,因为盆地气候潮湿,喝点小酒,可以抗风湿兼酝酿小资情调;魏人喝酒,则是性格和气温必须,喝酒用碗那是豪迈,酒精浓度高那是热乎;至于吴人么,喝酒比较低调一点,但他们...
· 以儒家核心价值观念漫谈三国演义酒局
这两天新三论坛酒香四溢,水鬼们腹中酒虫乃大兴奋,个个浮出水面故做昔日痛饮状。忆往日酒场,不胜唏嘘。现今年迈眼花,每每端杯,心怀戚戚,酒胆、酒量、酒气早已不复当年之稚勇。“仁、义、礼、智、信”为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现以此为媒,套用在三国演义酒局,不当之处,敬汝三杯。如今这个社会,酒局是不可缺少的社会发展工具。有庆贺酒局,有总结酒局,有欢乐酒局,有悲伤酒局,有联络感情酒局,有好说好散酒局,有把酒言欢酒局,有鸿门宴客酒局,有和解酒局,有谈判酒局,有满月酒局,有年祭酒局,有升迁酒局,有调任酒局,有百年酒局,有分离酒局,有明白酒局,有糊涂酒局……总之,有专门为了喝酒而设的酒局,也有纯粹另有目的而设的酒局。三国演义里,喝酒就是吃饭,象咱们张三爷,饭可以少吃一碗,酒是必不少的。刘备那时候穷的饭都吃不起,酒还是给张三爷喝的;何况张三爷早先杀猪的时候留了点私房,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总是有酒喝。蜀人喝酒,有一...
· 隋朝科举制度内容科举制实质是什么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一种独创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用来选拔有才学的人,是由政府主办的考试。科举制度最开始是在隋朝创立的,隋朝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一个开端。科举制图片对于隋朝科举制度是有争议的,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唐朝建立的,跟隋朝关系不大。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始,唐朝才成形的。严格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因为它缺少科举制度最核心的东西——科举考试。但是一般来说,人们都将隋朝科举制度当成科举制度的开端。隋朝科举制度与其他朝代的科举制度差别很大,首先,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管理,也没有设立科举制度的核心科目——“进士科”。可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是一种制度,因为它是十分随性的,科举制度重要的东西隋朝科举制度都不具备。其次,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与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很有出入,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类似于“察举制”,它主要是举荐人才。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是根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