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哪个,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时孙权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徐庶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

  赤壁之战之后,曹魏损失过大,一时无力南顾,给南方孙刘的发展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刘备巩固了自己对于荆州的占领,又利用这一段南北相对平静的时期攻占了长沙、零陵等四郡,自己的实力大为增强,这为以后攻占西川奠定了基础。北方对东吴的压力一下减轻了下来,东吴的疆域也稳定下来,经过赤壁之战,使曹、刘、孙的实力更加接进,所以说这使天下三分的局势初步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由于三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都比较重视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相对地说要好得多。实际上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的统治者在本国内所采取的某些政治、经济措施,如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赵,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它们的产生和存在都是合理的。三国乱世有如过往云烟,那样多的风云人物,如今也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冒出一个问题:这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三国鼎立的形成期(初期)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
·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
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是哪个战役众所周知,刘备生涯最后的一次伐吴大战是失败的,而这次的失败也是对于日后的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这次刘备伐吴失败的关键战役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过程又是什么个样子的呢?伐吴失败的夷陵战役刘备伐吴失败最关键的一场战役就是夷陵之战,可以说这场战役是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齐名的战役,对于之后的三国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当时孙权方趁着关羽攻打曹操的时候,从后方偷袭的了关羽,结果关羽一战败北被杀,整个荆州几乎都落入到了吴国的手中,这样一来吴蜀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掀起了夷陵之战。在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先趁机称帝,然后一个多月的会见就召集了自己的大量人马准备攻打东吴,要夺回荆州,孙权几次派人求和都未能让刘备打消这个念头,在7月份左右的时候刘备主动出兵,对东吴发动了战事,当时双方的国界线已经是到了长江三峡一带,可以说是地势狭窄,非常不利于作战,陆逊作为全军总指挥认识到当时...
· 法正的智慧和谋略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时期涌现出许多豪杰谋士,那确实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无论是决胜于千里的谋士,还是冲锋陷阵的将军,都能在这混乱的局势下展现自己最为真实的实力,而在蜀国却有这样一位谋臣,他的才智谋略堪比诸葛亮,虽然才智皆为上人之资,单在三国中却并不是那么的出名,他就是法正。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是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卓越政治家和军事家。汉末群雄纷起之际,谁能对局势作出正确的判断,谁就能踏上希望和成功之路,成为时代的主人。法正离弃昏庸的刘璋而投归思贤若渴的刘备,成为蜀汉的开国功臣,正是得益于他的远见卓识。在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乡孟达入蜀避难,投靠刘璋。但是当时的法正并无名气,而他本身也不是什么世家大族,所以没有受到重用,过了很久,才做了个新都县令,因此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而在当时只有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友善,张松是蜀中才识俱长的人物,又身居别驾这样的高位,竟能与这么一个名声官位都很不起眼的人交好...
· 如果三国时候这三人活着,“三国鼎立”的局面还会形成吗?
纵观历史的海洋中,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魏蜀吴三个国家互相鼎立,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比较偏向于蜀汉,而在《三国志》中又比较偏向于曹魏,相对来说,东吴却没什么存在感。经过这么一对比,可能有人觉得吴国其实就是一个辅助,只是为了衬托蜀汉和曹魏的强大,已经是可有可无的状态。可事实并非如此,相对于魏蜀吴三国比较而言,吴国是三个国家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国家。最早被灭的是蜀汉,公元263年,姜维浴血奋战,刘禅却投降曹魏,蜀汉政权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改国号为晋,至此曹魏灭亡。公元280年,东吴政权亡于西晋。由此可以看出,吴国并非实力弱,反之,它的实力不容小觑。吴国的建立是由孙权一手创建,历史上的东吴多次迁移政治中心,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南京)称帝,改国号为吴,史称吴国大帝。在建立政权之前,孙权接受江东之时,其父为他留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哥哥孙策在位时,又结交了不少文臣武将。等到孙...
· 他的死造就了三国鼎立的平衡局面!
三国时,曹魏宗族中的将才,最负盛名的。南边战线是“征南将军”曹仁。曹仁(168年-223年),字子孝,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从弟(从祖弟)。西边战线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渊在后期征战关西,斩梁兴、征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战功赫赫,曹操嘉奖令说: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那时夏侯妙才的威名,整个羌胡地区如雷贯耳。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接见少数民族代表时,就带着夏侯渊出席招待会,果然神威之下,那些胡儿无不俯首帖耳。字妙才是夏侯渊的字,当年几个自诩精通三国典故的朋友在一起互相给对方挖坑,我就被“夏侯渊字什么,出自哪儿”给考倒了。对方得意洋洋地给我上课:曹操征汉中,给夏侯渊写信说,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