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末怪杰辜鸿铭:清朝的最后一根辫子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963
转发:0
评论:0
清末怪杰辜鸿铭:清朝的最后一根辫子,这位不可不看的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

这位不可不看的辜鸿铭,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影视作品中的辜鸿铭

他生在南洋(马来西亚的槟城),学在西洋(留学英法),娶妻东洋(有一个日本老婆,在日本有崇高的威望),仕在北洋(早年为两江总督张之洞幕僚,晚年在北洋政府外交部任职),一生精通13种语言,是一个怪杰,号称清朝最后一根辫子。

十岁那年,辜鸿铭跟义父母布朗夫妇到了伦敦.他按照父亲的交代,在伦敦也始终穿着长衫马褂,留着长长的辫子,永远记住自己是个中国人(当时是清末).有一天,他坐在电车上看伦敦泰晤时报,几个同车的英国人觉得好玩,侮辱辜鸿铭.起初辜鸿铭不理他们,干脆把报纸调头来看.那几个英国人更来劲,说:"看,那个中国小子连字都不认得,还看什么报纸?".这下把辜鸿铭给惹火啦,他用纯正娴熟的英语把整段文章念出来,然后说:"你们英文才26个字母,太简单,我要是不倒着看,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那帮英国孙子一听都傻啦,赶紧灰溜溜地跑掉。

辜鸿铭先生曾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汤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ke soupee?”(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ke speechee?”(喜欢我的演讲吗?)

辜鸿铭很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

美国的妇运份子特地跑到上海跟辜鸿铭争论这个问题,最后辜鸿铭问她:"亲爱的女士,请问你们家的马车有几个轮子?""有四个.""用一个打气筒灌气,还是用四个打气筒灌气?""当然是用一个.""娶小老婆就是这个道理!"

辜鸿铭很重视维护儒家学说的传统价值,1893年他在协助湖广总督张之洞筹备铸币厂时,有一天铸币厂的外国专家联合请辜鸿铭吃饭,大家对辜很尊重,推他坐首席.宴会上,有一个外国人问辜鸿铭:“你能否给我们讲讲贵国孔子之道有何好处?”,辜鸿铭立即说道:“刚才大家推我坐首席,这就是行孔子之教.如果今天大家都象你们西方所提倡的竞争,大家抢坐首席,以优胜劣败为主,我看这顿饭大家都吃不成了,这就是孔学的好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辜鸿铭:清末怪杰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1915年4月,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国文学。任教期间,外貌奇特的他曾有过诸多特立独行的做法。周作人为此曾专门撰文对其描述:“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更让人捧腹的是,就连他的车夫也是一个拖带大辫子的汉子,正好与其形成一对,成为北大门前的一道风景。课堂上的辜鸿铭,也有“怪”处。第一次和学生见面,自报家门后他便直言不讳:“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还没等学生明白...
· 清末怪杰辜鸿铭:辜鸿铭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个人著述辜鸿铭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谈,他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孔孟哲学,精神道义,他勤于写作。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英文专著1.PapersfromaViceroy'sYamen:AChinesePleafortheCauseofGoodGovernmentandTrueCivilization.封面上有赵凤昌亲笔手书的中文书名《尊王篇》。该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陆陆续续发表于《日本邮报》等报刊上的系列英文政论文章结集而成的合集。该书出版后,欧洲人争相购买传阅,当时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史稿》本传中说:“辜氏以英文撰《尊王篇》,申大义,列强知中华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2.ETnunc,reges,intelligite!TheMoralCau...
· 清末怪杰辜鸿铭个人资料辜鸿铭的子女后人简介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个人评价:《论语》英译本出版序言:辜先生不小的功绩是翻译了儒家四书的三部,他不仅是忠实的翻译它,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翻译,超越了中西方观念与思维方式的鸿沟。吴宓(《大公报》)发表的悼文中说:除政治上...
· “清末怪杰”辜鸿铭:一生之中获得13个博士学位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出生于1857年的辜鸿铭一生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他曾这样概述自己的一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在民国时期,辜鸿铭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学贯中西的他被人称为“清末怪杰”。1915年4月,蔡元培聘请辜鸿铭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英国文学。任教期间,外貌奇特的他曾有过诸多特立独行的做法。周作人为此曾专门撰文对其描述:“北大顶古怪的人物,恐怕众口一词的要推辜鸿铭了吧。他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更让人捧腹的是,就连他的车夫也是一个拖带大辫子的汉子,正好与其形成一对,成为北大门前的一道风景。课堂上的辜鸿铭,也有“怪”处。第一次和学生见面,自报家门后他便直言不讳:“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趁早退出。”还没等学生明白...
· 清末怪杰辜鸿铭癖好:爱闻裹脚布偷妓女手帕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清末民初时著名的翻译家,号称“清末怪杰”。辜鸿铭爱闻裹脚布的味道然而,他虽然留过洋,但最痛恨西服。学生犯错时,却喜欢用英语骂人。喜欢满清服装,嗜好小脚女子,谓愈臭愈佳。当时,中国女子流行裹小脚,其方法是在七八岁时,就用宽约二寸、长约一丈的布条裹在脚上,使脚变成棕子形状,脚裹得愈小愈美。但那种裹脚布,十天半月才松开一次,那种臭味令人无法形容。然而,辜鸿铭就喜欢那种臭味儿。辜鸿铭的照片他在写文章时,要闻女人的臭脚味,才能写出文章来。他要自己的小脚太太脱了裹脚布,坐在身边,一边写文章,一边闻那种臭味。写得高兴时,他右手写文章,左手还握摸着小脚。据说,他许多好文章,都是在这种场合下写作完成的。他曾说:“小脚女子,特别神秘美妙,讲究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诀,妇人肉香,脚其一也,前代缠足,实非虐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