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仁轨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3
转发:0
评论:0
刘仁轨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刘仁轨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

  刘仁轨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唐朝名将刘仁轨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刘仁轨在乾封元年(666) 由于军功,被拜为相,四次任相,三次退休,做了十九年的宰相,直至终老。他的官场之路虽有沉浮起落,但无大风大浪。他虽算不上一代一流贤相,但在唐朝那种 剑拔弩张的争权夺势的政治格局下,仍然能善始善终。在他逝世后,武后居然废朝三日,令百官前往吊唁,并加以册封,陪葬乾陵。其声望和受宠的程度不言而喻。 为什么他会如此受重视?恐怕与他为官的圆滑是分不开的。

  一、 刘仁轨身为一国之相,位高权重,本应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处处为大局着想,但他却为了自己的一点私人恩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假公济私、公报私仇,陷国家于 危难之中。刘仁轨在为左仆射时,与中书令李敬玄有矛盾。时吐蕃入侵,刘仁轨奉命出征,但是他所递交的奏折多遭到李敬玄的反对,使其怀恨在心。于是刘仁轨上 表唐高宗举荐李敬玄替代自己。李敬玄当然是推辞不已,不明就里的高宗也说:“仁轨须朕,朕亦行之,卿何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敬玄硬着头皮出征,结果在青海大败,导致吐蕃由此更为兴盛。

  刘仁轨明知李敬玄不能胜任,但为了泄一己之愤,而把国家大事当作他打击的工具。李敬玄在青海一败后一蹶不起,国家利益也由此受到了重大损失,这也成为以后唐朝军事由胜利转向失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仁轨因“逞其私忿”,而“陷人之所不能”,实在是没有一点宰相度量,其做法也非君子所为,更重要的是“覆徒贻国之耻,忠恕之道,岂其然乎?”。

  二、刘仁轨贪慕虚名。看重名声本是好事,但是过于追求虚名,就过犹不及了。时刘仁轨与宰相李义府不和,李义府一直寻机报复。当唐军讨伐百济时,李义府督促刘仁轨进行海上运输,由于遭遇大风,翻了船,死伤众多。李义府派袁异式去定刘仁轨的罪,后由于舍人源直心的辩解他才得以逃脱死罪。在刘仁轨立有军功被擢升后,袁异式非常恐慌。刘仁轨安慰他“无以昔事不安耶?知君为势家所逼”,而且当场摔杯子表态。他果然没有失言,在他担任知政事时,袁异式不久也被升迁詹事丞。这表现了刘仁轨的胸怀大度、公私分明,本来是值得我们称赞和提倡的。

  但此后,刘仁轨听到了些许风言风语,又立即举荐袁异式为司元大夫,即户部侍郎。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本来朝廷官员的升降需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他却为博得一个好声名为他人所左右。这种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监察御史杜易简谓人曰:“斯所谓矫枉过正矣!”

  刘仁轨不但在战场上战绩卓著、才能超人,而且在官场那种权力角逐中善于自我保护,做到游刃有余、善始善终,的确令我们敬佩。同时他也是一个平凡之人,有其狭隘自私的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仁轨
简介自幼“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武德初年,补息州(今河南息县)参军,转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尉。贞观十四年(640年),因故杖毙折冲都尉鲁宁,为唐太宗所赞赏,后累迁给事中。显庆元年,刘仁轨因处理大理寺丞“毕正义案”得罪李义府,贬青州(山东省青州市)刺史。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攻百济,督海运遇风覆船,所部死伤严重,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李义府暗示袁异式:“君能办事,不忧无官。”李义府对唐高宗说:“不斩仁轨,无以谢百姓。”舍人源直心说:“海风暴起,非人力所及。”仅将之免职,以白衣随军自效。龙朔元年(661年)三月,唐军留郎将刘仁愿率数千唐兵留守百济城,以左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不久王文度病死,诏以刘仁轨代之,刘仁轨高兴说:“天将富贵此翁耳!”百济起兵,围攻屯其府城的唐将刘仁愿部。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率军赴救,于熊津江(今韩国锦江)大败百济。...
· 唐朝将领――刘仁轨
(602~685)中国唐朝将领。字正则,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自幼好学,博涉文史。贞观中任新安令、给事中。唐显庆四年(659)为青州刺史。五年,唐攻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他因督海运遇风覆船被免职,随军自效。龙朔元年(661),百济起兵,围攻屯其府城的唐将刘仁愿部。刘仁轨任检校带方州刺史,率军赴救,解其围。随后又与刘仁愿部在熊津(今南朝鲜大田西北)之东,击败百济军。三年,连克数城,百济王等遁去,余众降唐。刘仁轨遂任带方州刺史,驻百济。乾封元年(666)任右相。咸亨五年(674),任鸡林道大总管,率军东攻新罗(今朝鲜半岛东南部),于上元二年(675)破其北方重镇七重城后引兵还。随即进爵为公,任尚书左仆射。仪凤二年(677),任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武则天临朝后,加授为特进,专知京都留守事。不久依新官制改称文昌左相。刘仁轨治军严整,为人刚正,在任陈仓县尉时,杖杀暴吏折冲都尉鲁宁。他敢于直言进...
· 刘仁轨简介唐朝大臣军事将领海军统帅刘仁轨生平
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前大庄二组{别名刘响村})在此村的西边桥头有刘仁轨宰相的墓碑。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海军统帅。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征战百济而屡立战功。字正则,汴州尉氏(河南尉氏)人。咸亨五年,拜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宾客,知政事。开元中追谥曰文献。少贫贱好学,值隋末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遂工书,卒以通博闻。卒年八十五。《唐书本传》刘仁轨出身于隋文帝仁寿元年的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平民之家,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并且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里,刘仁轨自幼便过着清贫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刘仁轨却能够“恭谨好学”(《旧唐书·刘仁轨列传》)...
· 刘仁轨简介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刘仁轨
刘仁轨简介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刘仁轨刘仁轨(601—685年3月2日),字正则,汉族,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唐朝名将。刘仁轨出身隋末的平民之家,虽生在动荡年代,仍“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唐高祖、唐高宗年间,历任给事中、青州刺史。因救援新罗,在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垂拱元年(685年)正月二十二,刘仁轨逝世。武则天停朝三日,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撰有《行年记》、《永徽留本司格后本》十一卷。刘仁轨别名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隋朝末年的社会,不能安静地读书,每当劳动之余,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在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按照朝廷的授官规定任命...
· 唐朝名将刘仁轨:第一个与日本打海战的将军
唐朝名将刘仁轨:第一个与日本打海战的将军公元663年,唐朝高宗年间发生在的这场位于朝鲜半岛白江口海战,给整个东亚的局势和历史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改变了整个东亚民族的历史观和政治格局,奠定了千年以来东亚的政治秩序的基础。要说起这场中日第一战,先要了解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当时的半岛分为三个“国家”,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不是后来的高丽国),这三个国家的关系很微妙,同盟关系经常转换,战争不断,但对于唐朝来说,其真正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句丽。高句丽趁南北朝时中国战乱,经常袭扰中国北方边境,不但与中原王朝打袭扰战,还出尔反尔,在获得封赏后随即翻脸,甚至在隋文帝时率兵进攻辽西,引起了中原王朝的警惕和愤怒。隋文帝统一中原后,高句丽国王高元预感到大祸临头,曾亲自上书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但转眼之间就又开始反叛。对于这样一个拥有中原王朝的政权组织结构和游牧民族的军事结构的混合型政权,一旦发展壮大将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