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咸阳宫的建筑布局:从战国兴建直至秦国灭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70
转发:0
评论:0
咸阳宫的建筑布局:从战国兴建直至秦国灭亡,秦朝在关中地区修建了300多个离宫别馆,这些离宫别馆之间用各种复道、甬道、阁

  秦朝在关中地区修建了300多个离宫别馆,这些离宫别馆之间用各种复道、甬道、阁道等连接起来,如果将这些宫殿都归为广义上的咸阳宫,其总面积可能相当于汉长安城的近百倍。

  狭义上的咸阳宫,即咸阳宫城,是指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城内营筑冀阙,历代秦王又增建的众多宫殿,包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吸收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写放的六国宫室。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大约在战国中晚期,秦都咸阳开始向渭河以南扩展,直至秦末都一直处于不断的扩展建设中,咸阳宫的建造也就一直处于扩张之中。在咸阳故城附近发现以及发掘的一些建筑遗址,为研究城郊的离宫别馆提供了资料。因受到渭河北移的影响,遗址破坏比较严重,整体布局迄今依然不是很清楚。

  秦咸阳城的北部原区宫殿很多,西起窑店镇胡家沟村,东至肖家村乡柏家咀村,宫城遗址基本位于上述宫殿建筑遗址区的东西居中位置,这也反映了宫城建筑的重要性。

  咸阳宫建筑群周围修筑墙垣,形成宫城,应是受到战国时代东方列国都城之中置宫城的影响,它并非沿袭秦国都城本身制度,秦都雍城和栋阳城中均未发现修筑宫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咸阳宫的主要建筑:咸阳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载:“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筑未央宫”。咸阳宫在渭水之北,与汉未央宫南北相对。又据《三辅黄图》载:“始皇穷极奢侈,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说文》载:“陵,大(自)也”。又载:“(自),大陆山无石者”。北陵即咸阳北部的原地——咸阳原,在秦咸阳城北界(成国渠故道)以南的咸阳原上。章台宫秦帝国在渭河以南的主要朝宫大的政治活动多在此举行。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汉章台宫亦在此宫基础上扩建而成。史载,秦始皇曾在这里“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中央各公卿机关、全国各郡县的奏章便向这里源源汇集。奏章被送到章台,值守吏要呈送秦始皇亲自验查,封泥完好,确未被奸人私拆偷阅,才敲掉泥封壳御览。兴乐宫遗址在今汉长安故城东南隅,“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十九丈七尺,两序中三十五丈,深十二丈”(《三辅旧事》)。宫中建有鸿台,“秦始皇二...
· 文艺复兴建筑
背景当时欧洲人的冒险事业已经扩展到了亚洲和美洲,包括原有的地中海贸易中世纪后期的繁荣迅速造就了环地中海的一些富裕贸易城市。在这些贸易城市中,商业资本的庞大力量使得罗马帝国以后世俗力量和宗教力量的对比首次向世俗方向倾斜,市政厅,或者交易所,以至于为商业贵族营造的别墅等世俗建筑大量出现,而新兴贵族因为本身的立场而对于人文艺术的投资也是从前的宗教和封建势力所不能比拟的。这种相对富裕和活跃的气氛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时代文化的大发展。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社会中真正的出现了建筑师这个行业。文艺复兴真正奠定了建筑师这个名词的意义,将这种新的行业加入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呼吸之中。过去并不存在建筑师这个工作,有的只是工程师、木匠或石匠。但随着建筑的兴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亦越来越大,出现了“建筑师”这个名词。他们不仅仅只将建筑作为一种营造的经验型行为,而是赋予建筑一个理论的和文化上的基石,正如建筑师在罗马帝国所扮演的...
· 战国七雄中哪个国家最先被秦国灭亡?
最早灭亡的国家是韩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第一个被灭的是韩,其次是赵,再楚,再魏,再燕,最后是齐。你这样记比较容易记,六国中,韩最小第一个被灭,赵第二个被灭,楚国为六国最大,第三个被灭,魏国第四,而荆轲刺秦的燕第五,而齐国因为国君因为怕秦国,秦国攻六国时,他坐观上壁,最后一个被灭。战国七雄: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也代表了除了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体系(楚文化、齐文化、秦文化、三晋文化、燕文化)。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历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的介绍魏魏文侯——大梁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前424年在位(前403年成为侯爵)——前225年齐齐太公(姜子牙)——临淄姜齐前1046年——前379年田齐前38...
· 咸阳宫的轶事典故:咸阳宫发生过什么故事?
渥玙之乐《太平御览·卷八百二·珍宝部一》载:“高祖入咸阳宫,行库藏,见有琴长六尺,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渥玙之乐"。”昭华之管《杂记》载: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管。十二金人“《杂记》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藏,见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皆有所执,皆缀花彩。俨然若生人。筵下有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内空,一管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管,一人纽绳,则琴筑笙竽皆作声音,与真乐不异。”翁仲“翁仲”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坟墓守护神。相传翁仲本来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武将,作战十分英勇。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从此,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
· 秦国从雍迁都咸阳,要是不迁都还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雍都,位于今陕西宝鸡附近,在关中西部,并不是关中的地缘中心。后世秦朝、汉朝、唐朝,都是在关中中部的咸阳和长安建都,作为关中地缘中心,交通中心,自然也更容易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秦国不在关中中部建都,原因主要是实力还不是非常强,若晋国来攻,威胁较大。西周镐京被犬戎和申国攻破的惨剧,影响了秦人的决策。雍都在关中西部,即使东方诸侯来攻,到达关中西部以后物资补给线太长,战斗力也就是强弩之末了。晋国多次入侵秦国,大多时候攻到关中中部的泾水,就无力再向西推进。春秋战国时代,雍都从来没有遭到东方诸侯兵临城下,与地缘密切相关。同时雍都靠近秦人的发祥地秦邑,与龙升的祖居地相隔不远。雍都易守,但也难攻,很难争霸中原。从秦、晋的地缘关系来看,双方以黄河为界,黄河与晋国都城绛都的距离,大概是距离秦国都城雍都的三分之一。导致秦军动兵的距离,是晋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