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建章宫前殿遗址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

  建章宫前殿遗址

  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上有巨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上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2字篆铭。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阙遗址

  双凤阙遗址,位于双凤村东南,西距建章宫前殿约700米,是建章宫的东门,因其上装有两只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而得名。毁于西汉末年战火。现仅残存阙形夯土台。

  神明台遗址

  神明台遗址,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现仅存一大块土基,高10米,东西长52米,南北宽50米。

  神明台为汉武帝时建筑。武帝刘彻慕仙好道,于公元前104~100年修明台。神明台是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高达50丈,台上有铜铸的仙人,仙人手掌有7围之大,至于仙人之巨大可想而知。仙人手托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玉杯,用玉杯承接空中的露水,故名“承露盘”。汉武帝以为喝了玉杯中的露水就是喝了天赐的“琼浆玉液”,久服益寿成仙。神明台上除“承露盘”外,还设有九室,象征九天。常住道士、巫师百余人。巫师们说,在高入九天的神明台上可和神仙为邻通话。

  神明台保持了300多年,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承露盘尚在。文帝想把它搬到洛阳。搬动时因铜盘过大而折断,断声远传数十里。铜盘勉强搬到灞河边,因太重再也无法向前挪动而弃置,后不知所终。

  神明台历经200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只余千疮百孔的夯土台基,立于台上观赏,仍可遐想“立修基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的古汉风韵。

  汉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亦称泰液池。建章宫池名。《三辅黄图》卷四载:“太液池,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未央宫西南。太液者,言其津润所及广也。”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前殿西北,以象北海,占地10顷,是渠引昆明池水而形成的一个范围宽广的人工湖。遗址在三桥镇高堡子、低堡子村西北一片洼地处。池北岸有人工雕刻而成长3丈、高5尺的大石鲸,西岸有6尺长的石鳖3枚,另有各种石雕的鱼龙、奇禽、异兽等。池中建有高达20余丈的渐台。为了求神祈仙,汉武帝还在池中筑有三座假山,以象东海中的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赋》曰:“神山峨峨,列瀛洲与方丈,夹蓬莱而骈罗。”《拾遗记》曰:“此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太液池岸边湖中,有各种动植物。《杂记》卷一载:“太液池边皆是雕胡、紫萚、绿节之类”,“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龟;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鵁鶄、鸿鶂动辄成群。”《汉书·昭帝纪》载,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春二月,有“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汉昭帝为此作歌云:“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行,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太液池湖光水色,山水相映,景色宜人,是建章宫中著名的风景区。池中置有鸣鹤舟、容与舟、清旷舟、采菱舟、越女舟等各种游船。汉成帝常在秋高气爽之季与后妃赵飞燕泛舟戏游于湖中。太液池作为一个大的人工湖,为建章宫提供了大量蓄水。

  1973年2月,在高、低堡子村西侧发现一件长4.9米、中间最大直径为1米的橄榄形石雕,就是当年池边的石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建章宫
沿革建章宫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仿造未央宫修建的。先后建造了玉堂、神明、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26殿和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6宫。开拓了太液池、唐中池、孤树池和琳池等园林。同时架设了未央宫连接建章宫的飞阁和可行御辇上下的坡道。落成后,汉武帝入主听朝理政。至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汉昭帝迁回未央宫止。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地皇元年(公元20年),将建章宫拆除,并用其砖瓦建造九庙。建章宫遂毁,仅存神明台、凤阙等少数建筑物。建筑凤阙:为建章宫东宫门外的阙楼,高25丈。圆阙:为建章宫北宫北外的阙楼,其形制与规模与凤阙相同。新朝覆亡时,圆阙于战火中焚毁。女阙:位于圆阙内,又名嶕峣阙。阊阖门:建章宫正门(南门),又名璧门。有门楼三层,高70米。门楼有大殿12间,殿顶用5丈鎏铜凤凰装饰。门楼椽首以玉璧装点。别风阙:为建章宫南门内的阙楼,又名凤凰阙或折风阙,高5...
· 建章宫的考古发现:发掘出大量的汉代砖瓦
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号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2420平方米。遗址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现发掘南北长32余米,东西宽24余米。地面平坦,推测原来地面应有铺砖,现仅在东北部残存少量方砖,其他地方局部残存铺砖泥痕。庭院的北部为一东西向廊道,东西现存10.98米,南北宽近2米,廊道地面铺砖。主体建筑位于发掘区的中部,现清理部分平面大致呈曲尺形,东西约26米,南北约73米。主体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建筑由五个房间和过廊等组成;北部建筑所清理部分东西14.7~22.7米,南北28余米。地面铺砖,铺砖多为素面方砖,个别为小方格纹方砖。北部庭院位于北部建筑西部,清理部分南北约24米,东西约10米。出土遗物多为汉代的砖、瓦及瓦当残块,并有大量的五铢钱范残块。现今考古面积尚不足整个建章宫面积的十...
· 汉代的文化和宫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基本上承袭了秦王朝的制度。西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时期之一,主要原因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政治情况有所改善,地主经济得到大发展。在哲学与宗教方面,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的经典几乎无存,通经的儒生也很少。西汉前有些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上传授了一些经书,以隶书记录下来,叫做今文经。此后,又相继在孔子的旧宅或其他地方发现了一些用战国文字写的经典,这些经典多数归国家。西汉末年,刘向等人整理旧的经典,叫做古文经。从此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今、古文经两派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两汉时期的主要宗教有道教和佛教。道教是由黄老学说与巫术结合而产生的,大约形成于东汉(公元25~220年)中期。最早的经典是《太平清领书》,共一百七十卷,今存的《太平经》残本基本上保存了这部经典的面貌。佛教是西汉之际由西域传来的,东汉明帝...
· 夯土
性质夯土的抗压强度高达4.3MPa(620psi)。虽然比混凝土的强度要小,但是其强度足以用于建造居住房屋。事实上,遍布世界各地历经岁月仍屹立不倒的古迹可以证明,建造恰当的夯土可以持续千年之久。钢筋、木材或竹子加固的夯土可以抵抗地震和暴雨的破坏。将水泥混入粘土也可以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美国农业部已经观察到夯土结构可以永久持续下去,并且可以以普通框架房2/3的成本来建造。土壤是一种随处可见、低成本和可持续的资源。将其用于工程建造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夯土结构代价较低,可以被低收入的建造者采用。即使是不熟练的劳工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必要工作。今天超过30%的全球人口采用土壤作为建筑材料。从潮湿的北欧到非洲的干燥地区,夯土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气候环境中。虽然材料价格十分低廉,但是在没有机械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夯土工程是十分耗时的。然而,在机械辅助和预制模板的帮助下,建造一个20
· 建章宫简介:汉武帝太初元年建造的行宫
建章宫,古代汉族宫殿建筑,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建章宫遗址位于三桥镇北的高堡子、低堡子等村一带,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中。今地面尚存并可确认的有前殿、双凤阙、神明台和太液池等遗址。《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