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建章宫的考古发现:发掘出大量的汉代砖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8
转发:0
评论:0
建章宫的考古发现:发掘出大量的汉代砖瓦,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

  考古队在建章宫遗址小范围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所发掘遗址为一号遗址,地处建章宫内太液池西岸。发掘面积2420平方米。遗址从南向北由三部分组成,即南部庭院、主体建筑与北部庭院。南部庭院现发掘南北长32余米,东西宽24余米。地面平坦,推测原来地面应有铺砖,现仅在东北部残存少量方砖,其他地方局部残存铺砖泥痕。庭院的北部为一东西向廊道,东西现存10.98米,南北宽近2米,廊道地面铺砖。主体建筑位于发掘区的中部,现清理部分平面大致呈曲尺形,东西约26米,南北约73米。主体建筑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建筑由五个房间和过廊等组成;北部建筑所清理部分东西14.7~22.7米,南北28余米。地面铺砖,铺砖多为素面方砖,个别为小方格纹方砖。北部庭院位于北部建筑西部,清理部分南北约24米,东西约10米。出土遗物多为汉代的砖、瓦及瓦当残块,并有大量的五铢钱范残块。

  现今考古面积尚不足整个建章宫面积的十分之一,如果把整个建章 宫都发掘完,其考古成果必定很“惊人”。建章宫是汉武帝在位时所建,为显示大汉的国威和富足,重新在城外修建朝宫,其“度比未央”,比未央宫还大。史书上记载有前殿、太液池、神明台、双凤雀等,这些建筑遗址现已通过初步勘探都有所发现。如果进行彻底完整地考古勘探,必将有更多的发现,这已被汉城内宫殿遗址考古成果所证明。汉城中已发现的众多皇家建筑遗址,若无考古勘探则无从测定其具体地点,如皇家藏冰的“凌室”、储兵器的“武库”等。同样,建章宫考古可以弄清皇家重要建筑的规模、地址、形制等,为认识西汉皇宫建筑布局和科学复原提供可贵资料。如能发现带文字的钱币、竹简、铜鼎等,则是更直接的历史文献,其价值不可估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建章宫
沿革建章宫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仿造未央宫修建的。先后建造了玉堂、神明、疏圃、鸣銮、奇华、铜柱、函德等26殿和骀荡、馺娑、枍诣、天梁、奇宝、鼓簧等6宫。开拓了太液池、唐中池、孤树池和琳池等园林。同时架设了未央宫连接建章宫的飞阁和可行御辇上下的坡道。落成后,汉武帝入主听朝理政。至元凤二年(公元前79年),汉昭帝迁回未央宫止。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地皇元年(公元20年),将建章宫拆除,并用其砖瓦建造九庙。建章宫遂毁,仅存神明台、凤阙等少数建筑物。建筑凤阙:为建章宫东宫门外的阙楼,高25丈。圆阙:为建章宫北宫北外的阙楼,其形制与规模与凤阙相同。新朝覆亡时,圆阙于战火中焚毁。女阙:位于圆阙内,又名嶕峣阙。阊阖门:建章宫正门(南门),又名璧门。有门楼三层,高70米。门楼有大殿12间,殿顶用5丈鎏铜凤凰装饰。门楼椽首以玉璧装点。别风阙:为建章宫南门内的阙楼,又名凤凰阙或折风阙,高5...
· 建章宫遗址:仅剩下夯土台基和汉代的石碑
建章宫前殿遗址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高堡子村。其高大的夯土台基仍残留地面,上有巨大的柱础石。出土有西汉常见的几何中纹铺地方砖和“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其西北的东柏梁村还出土有一长方形陶质建筑脊饰构件,上有“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同光”12字篆铭。1957年由陕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凤阙遗址双凤阙遗址,位于双凤村东南,西距建章宫前殿约700米,是建章宫的东门,因其上装有两只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而得名。毁于西汉末年战火。现仅残存阙形夯土台。神明台遗址神明台遗址,位于六村堡乡孟家村东北角。现仅存一大块土基,高10米,东西长52米,南北宽50米。神明台为汉武帝时建筑。武帝刘彻慕仙好道,于公元前104~100年修明台。神明台是建章宫中最为壮观的建筑物,高达50丈,台上有铜铸的仙人,仙人手掌有7围之大,至于仙人之巨大可想而知。仙人手托一个直径27丈的大铜盘,盘内有一巨型...
· 考古发现汉代皇宫地道竟然比紫禁城还大
“这些地下通道多发现于后宫,有的还设有门房,以控制进出人员,”刘庆柱研究员说,“在汉以前的古代宫殿遗址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建筑。”在10月30日结束的“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了这一惊人发现。网络配图汉代宫城地下发现的多条通道到底意味着什么?神秘的地道起着怎样的作用?记者为此了刘庆柱研究员。网络配图从1985年至今,始终在汉长安城考古一线工作的刘庆柱研究员告诉记者,在20年的时间里,这些秘密的、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网络配图由于要在农田的地表下挖掘,加之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采用土夯的形式,使得整个考古发掘的进程很缓慢,因为地基和浮土很难区分。
· 考古发现汉代皇宫地道竟然比紫禁城还大
“这些地下通道多发现于后宫,有的还设有门房,以控制进出人员,”刘庆柱研究员说,“在汉以前的古代宫殿遗址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建筑。”在10月30日结束的“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了这一惊人发现。汉代宫城地下发现的多条通道到底意味着什么?神秘的地道起着怎样的作用?记者为此了刘庆柱研究员。地道是在20年的挖掘中逐步呈现的从1985年至今,始终在汉长安城考古一线工作的刘庆柱研究员告诉记者,在20年的时间里,这些秘密的、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由于要在农田的地表下挖掘,加之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采用土夯的形式,使得整个考古发掘的进程很缓慢,因为地基和浮土很难区分。刘庆柱说:“挖掘现场没有供多人一起开挖的平台,为了避免破坏古建筑的地基,我们都是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点地细抠,进展快不起来。挖掘速度慢如蜗牛这不光在汉宫...
· 考古发现2000多岁汉代城墙附近或有楚王宫殿
近日,徐州市中心区域一工地发现城墙遗址。昨天,省市考古专家判断,城墙系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遗址。此次发现对今后徐州考古具有坐标作用。专家猜测,在城墙附近地下,或有楚王宫殿。该工地位于徐州市老城区中心彭城广场东侧,2012年8月开挖,开挖不久,工地便先后发现明、唐宋、六朝时期的石碑。据徐州博物馆考古科有关人士介绍,实际考古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千余件。网络配图其中的重头戏,即是在工地西侧发现的一段夯土城墙遗迹。经过调查勘探,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为首的专家们判断,此处城墙为西汉楚国及后继东汉彭城国之都城——彭城的东城墙遗址。“已有2000多年历史,属于都城的外围,同时还发现了城门。”根据考古部门的勘探结果,这段夯土城墙在地下10米左右,呈南北走向,目前发现长度约120米,底部宽25米,高度在1.2米到1.8米之间。城墙底部有浅基槽,基槽深约0.5米,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