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古人在建墓时是怎么防止有人盗墓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79
转发:0
评论:0
揭秘:古人在建墓时是怎么防止有人盗墓的?,《寻龙诀》的热映,使盗墓和反盗墓成为热门话题。虽然说“十墓九空”,很多古墓被

  《寻龙诀》的热映,使盗墓和反盗墓成为热门话题。虽然说“十墓九空”,很多古墓被考古专家发现时,往往被盗墓贼“捷足先登”,遭到洗劫,但历史上,古人也的确想过不少防盗措施。

  最近,石头君又请教了不少专家,对古人的防盗墓手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本文讲述的,多为真实历史,而不是盗墓小说虚构情节,不喜者勿怪)。

  防盗墓之设“疑冢”

  设“疑冢”是防盗墓的最普通手段,也就是刻意隐藏墓址,或者虚虚实实设一大堆墓。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期的奸雄曹操。曹操生前酷爱盗墓,曾专设“摸金校尉”官职,专门搞盗墓。相传,曹操深知自己死后也有被盗墓的风险,因此特地在河北临漳、磁县等地设“七十二疑冢”,来迷惑盗墓贼。

  随着前几年真正的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七十二疑冢”的谜团正式画上句号。

  设“疑冢”的手法在南京也有相似事例。

  早年间,有考古专家在南京幕府山挖了两个距离很近的孙吴时期的砖室墓。墓里面出土的文物,乃至随葬的买地券券文都几乎一样。通过分析,这两个墓葬其中一个是真的,一个是迷惑人的“疑冢”。

  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死后也设过“疑冢”。朱洪武下葬当天,南京十三座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搞不清哪个棺材里才是朱元璋尸首,自然也无法弄清朱元璋葬在哪里。

  甚至还有传说,朱元璋葬在朝天宫地下。

  专家认为,所谓朱元璋“十三个城门出棺材”只是民间的臆想和杜撰,朱元璋的确葬在明孝陵,这没有疑义。不过,这个传说也反映了设“疑冢”、“虚冢”在古代是较为流行的做法。

  南北朝时期,很多贵族还采取一种“潜埋虚葬”的方法来反盗墓。也就是公开地葬在一个地方,让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墓里有陪葬品,这叫做“虚葬”。但关键的是,墓主人的遗骸并不在那里,而埋在另一个更加神秘的地方,让人找不到,这叫做“潜埋”。

  南京古往今来一共有二十多座帝陵,其中东吴、东晋的帝陵往往不设地表标志或者建筑,“不树不封”,虽然其本来用意是薄葬,但客观上也起到了防盗墓的作用。

  防盗墓之设“机关”

  放出“疑冢”的烟幕弹,只是防盗墓的初级手段,如果精明的盗墓贼,找到了真正的墓址,那该怎么办?

  其实,古人也非常重视墓葬本身的防盗掘措施。最典型的,就是用石材来砌筑墓室,使得墓室无比坚固,外人无法“入侵”。

  石头君在南京跑了很多考古现场,看到的古墓,以砖室墓居多。用砖砌筑的墓,防盗功能没有那么明显,很容易被打出盗洞,因此常常被盗。

  为了防盗,古人想出了用石头摆阵势,防盗墓的点子,就是用石材来保护墓室。

  前几年,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在发掘南唐二陵3号墓,也即是李煜皇后大周后的懿陵时就发现,此墓虽然是砖砌,但顶部有一层防盗石板,形成一非常壮观的“巨石阵”。“巨石阵”平面呈长方形,由17块石板组成。石板与石板之间,通过沟槽和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

  看起来,墓室就像头顶着一层厚厚盾牌,非常牢固。

  在南京以外的地方,比如河北、山东及江苏徐州等地的汉墓,常常在山崖开凿洞穴作为墓室,这种“崖墓”比石头墓更加坚固,更不容易被盗。

  这种墓就藏在石头山里,营造起来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动用成千上万的民工,入口处和通道里有大型条石,也就是塞石,重达数吨。门上有缝隙的地方,用“铁液”浇筑。在古代,没有先进工具的前提下,盗贼不管从哪个方向,都难以进入。

  防盗墓之巧设“形制”

  为了防盗墓,古人还在墓葬的形制上动脑筋,设“陷阱”,诱使盗墓贼上当。最为典型的是“积沙墓”,这是因为沙子有流动性。在墓道和墓坑上方填埋沙子。一旦有盗墓贼盗挖墓道或墓坑,沙子就会自动将盗挖者掩埋起来,从而保护了墓葬安全。

  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在泰州、南通等地还流行一种“浇浆墓”。这种墓最早出现于元代,墓葬木棺外包石灰、粗沙、糯米浆等材质搅拌成的“胶浆”,经层层夯打筑成。墓里面有时还会放中药来保护尸体。

  浇浆墓形制特殊,与一般古墓葬相比,不易打开。有些保存好的浇浆墓,不仅随葬品全部安全存放在棺材里,墓主人尸骨也完好保存,不容易腐烂。

  在泰州出土的浇浆墓中,常常可以看到完整的明代服饰,尸体甚至还保持弹性,也都是因为浇浆墓不容易被盗,密闭性极好的缘故。

  盗墓小说写的“机关”,靠谱吗?

  在一些盗墓小说,甚至古籍文献中,都记载了古墓中有种种防止盗墓的机关,如“伏弩”、“涉毒”、“伏火”、“迷道”,这些靠谱吗,真实存在吗?

  《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内部有“机弩矢”,也就是“伏弩”,自动发射的弓箭,盗墓者一接近就会中箭。

  其实,这种所谓的“机关”在考古发掘中从来没有发现过,现实中也不可能存在,因为箭是金属,时间长了就锈蚀,无法使用。

  《史记》还有另一个关于秦始皇陵的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这一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体现秦始皇“天人合一”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利用水银挥发剧毒的特性进行防盗。

  这个设计目前还无法得到证实,但秦始皇陵墓的封土的确可能有大量水银的存在。这种设计不仅秦始皇陵有,其他帝王陵墓内部也可能有“水银池”在。

  在一些盗墓小说中还提到,很多盗墓贼一打开古墓,便发生大火,被烧死、烧伤。

  这种所谓的“墓火”、“伏火”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的防盗设计。众所周知,墓里面埋藏有各种各样的有机物,经长时间埋藏会产生一种可燃气体——沼气。盗墓者提灯而入,沼气一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或者火灾。

  不过,墓内的沼气,的确具备了一定防盗功能。因此,考古专家在考古时,到了打开墓门的关键时刻,要让可燃气体泄尽,而且坚决杜绝现场有明火。

  古墓内还有一种“火”,就是长明灯发出的光,这是南京祖堂山明代太监洪保墓中发现的大缸,本来是用做点长明灯的。

  石头君想说的是:现在很多盗墓小说非常流行,其中有一些情节有现实的影子,但也有一些所谓的防盗墓机关、陷阱是作者杜撰出来的,真正的考古实践中其实是不可能遇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古代帝王的陵墓建成了一座山?
在我们已知的古代帝王陵墓中,曹操的墓是很难找到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归根于南北朝时期的陵墓建造风格了。魏晋南北朝-南朝汉代灭亡之后,西晋曾一度统一了政权,但是马上发生了十六国大乱。从此,国家动荡不安,朝代更替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很多大墓被偷盗,帝王的陵墓自然也难以保全。所以这个时期的陵墓主要是设法防止盗掘,这种做法始于魏文帝。魏武帝曹操死后葬于高陵(今天的河北临漳)。文帝以“古不墓祭”的理由毁掉了曹操陵墓上的殿屋,而他怕改朝换代,政权交替时,自己的尸体陵寝也象汉代帝王的陵墓一样,被入盗掘,所以这个决定,对时局动荡不定的魏晋南北朝,影响很大。二百多年间,没有出现大型的陵墓,豪富家族的厚葬风气,也大有收敛。出于防止盗掘的这个特点,就使这一时期的陵墓建设,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了把墓室隐蔽起来,让人难以寻找,南京富贵山的晋恭帝,就是把墓坑选在两山的峡谷中,埋葬后,再用土...
· 中国古代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中国考古近日,随着畅销小说《盗墓笔记》改变的网络剧,引发众多粉丝追捧,加上小说之前的热门状态,可见大家对“盗墓”既惊险刺激又充满了未知神秘的行当相当感兴趣。现代人盗墓拥有高科技的装备,那么,古人是如何盗墓的?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显赫的人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大凡盗墓者,都可以分为官盗和民盗。像项羽、董卓、曹操,还有那个臭名昭着的东陵大盗孙殿英,都是动用大批士兵明刀明枪地大肆挖掘古墓。他们除了取走里面的宝物,还要毁坏掉墓葬建筑,这种人通常被称为官盗,带有典型的军阀流氓特征。除了这些明抢的,就是“暗偷”的民盗。民盗大多是来自民间的一些人,以各种方式偷偷挖开古墓,盗取财务,大发横财。这些人有时候会结伴而行,大多会在行动前从史书、地方文献或者民间传说中寻觅出古墓的踪迹。然后就会去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来判断墓葬的级别和年代,再之后就是靠经验和工具进行盗墓了。古代中国人相信死亡并非是生命...
· 详解:古代的盗墓贼是如何盗墓的?
在史书中,被记载的盗墓者多是声名显赫的人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大凡盗墓者,都可以分为官盗和民盗。像项羽、董卓、曹操,还有那个臭名昭着的东陵大盗孙殿英,都是动用大批士兵明刀明枪地大肆挖掘古墓。他们除了取走里面的宝物,还要毁坏掉墓葬建筑,这种人通常被称为官盗,带有典型的军阀流氓特征。除了这些明抢的,就是“暗偷”的民盗。民盗大多是来自民间的一些人,以各种方式偷偷挖开古墓,盗取财务,大发横财。这些人有时候会结伴而行,大多会在行动前从史书、地方文献或者民间传说中寻觅出古墓的踪迹。然后就会去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来判断墓葬的级别和年代,再之后就是靠经验和工具进行盗墓了。古代中国人相信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点,死去的人只是进入另一个世界。因此古人,不管贫穷还是赋予,总希望死后能带走一些随身物品或者是财宝器具,方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乐。越是地位崇高、家庭富裕的人,他们的墓葬随葬品就会越多。厚葬,已经成为中...
· 为防止陵墓被盗封住墓门盗墓贼一招就破了
自古以来,盗墓贼与建陵者就展开了无休无止的争斗,双方绞尽脑汁,一方费尽心力要闯入陵墓,盗取陪葬品,另一方则苦心竭力的设计,想让这些为非作歹的人有去无回。虚冢,是专门为了对付他们的一种耗时耗力的笨方法,旨在干扰盗墓贼的判断,通过这种手段迷惑他们,浪费他们的时间。不过虽然虚冢有这种奇效,但是却有一个很大弊端,那就是虚冢终究是有数的,只要一一发掘完,真正的墓穴还是会被他们找到,不能有效地彻底防止被那些人关顾。元朝时也有人说,只要能够将那些虚冢统统找到掘开,那么肯定有一个冢内藏着尸体,所要体现的就是相同的意思。古制中讲究“不树不封”,明显与那些传统的墓葬习俗不符合,也跟我国古代要体现的孝道相悖。网络配图我国古代,对于奢华的陵墓制度非常崇尚,认为只有高贵阔气的墓穴才能彰显皇室的气派,从此之后,便有很多君主选择将墓穴建在高山的岩石之内,这种依山建陵的方式在后世得到推崇,并迅速的流行了起来。当初李治与武...
· 盗墓贼盗墓时这几样大凶之物绝不拿!
中国历史中,古人是非常重视丧葬大事的,至今为止一切丧葬习俗都仍然保留,只不过现在的人基本都是火葬,因此几乎是没什么陪葬品的。古人是非常讲究陪葬制度的,尤其是帝王贵族他们更重视这个,一些生前喜欢之物,都要放入自己墓中,他们坚信自己死了之后,在阴间也可以享用这些。值得一提的是,这也就催生了盗墓这个行当,这个职业历史非常悠久的,每个朝代都是明令禁止盗墓,奈何古墓中的物品吸引力太大,屡禁不止,即使现如今依然有人敢盗墓。招魂铃铛,这件东西一般情况下古墓中是见不到的,历史上只有一些特殊的道士才会用此物,招魂顾名思义,此物是一个引灵工具。据说此物埋藏地下,面世之后,只要被人敲响,便会有很多灵魂闻声而来,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请神容易送神难,谁也不想自找麻烦,尤其是盗墓贼很信这些,看到这个都会敬而远之。血沁古玉,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此物非常不洁因为这些都是死者贴身佩戴的,千百年的历史中,吸尽了尸气,并且还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