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庾亮吃薤菜时巧妙“做秀” 化解陶侃对他的多年怨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8
转发:0
评论:0
庾亮吃薤菜时巧妙“做秀”化解陶侃对他的多年怨恨,建康城破前,庾亮目空一切、傲视天下,以为挥挥手中的羽扇,叛军就会被刮得七零八

  建康城破前,庾亮目空一切、傲视天下,以为挥挥手中的羽扇,叛军就会被刮得七零八落、胆战心惊。没想到,苏峻上来一顿乱拳,揍得他鼻青脸肿,落荒而逃。

  曾经掌控的千军万马如同暴跌的股市一样,转眼几乎化为乌有,庾亮沦为了江边上的一个乞丐。

  他又能靠什么翻盘、完成惊天逆转呢?

  温峤热心帮助庾亮

  他有一个生死之交的朋友——温峤,富贵也好,落魄也好,都和他不离不弃。

  许多年前,温峤在赌船上输得精光,在船头大声呼救,庾亮无数次替他偿还赌债。没想到,当时出于友情的慷慨解囊成了他一辈子最为划算的“风投”,获得了巨额回报。

  此时,庾亮同样输得精光,大声向温峤呼救。

  得知建康陷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西)的温峤悲痛欲绝,天天哭泣。不论哪个来拜访,他说着说着,就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

  不久,狼狈不堪的庾亮逃到这里。为了不至于太窘迫丢人,庾亮带来一份“见面礼”,声称有太后的懿旨,封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这是请求温峤伸援手的一点心意。同时,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融资”,他先让温峤罩上更耀眼的光环。但在温峤看来,他和庾亮之间谁都不欠谁的,只有友情永远刻在心中,根本不需要来这一套。

  温峤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是把苏峻灭了,怎么还没有立下功劳,就受赏赐呢?庾亮见他拒不“收礼”,又推他做盟主。温峤坚决不同意,反而推举庾亮为盟主,并且把自己江州的部队,分出一半给庾亮。两人争执不下,温峤的堂弟温充恰好在旁边,说:何必推来推去呢?荆州的陶侃德高望重,兵强马壮,不如推举他。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温峤赶紧派部下去找陶侃。

  经反复劝说陶侃入伙

  在江陵的陶侃看着来使,面如冰霜,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对皇室和庾亮,陶侃五味杂陈,旧愁新恨一齐涌上心头。明帝驾崩前,没有任命他为顾命大臣。既然皇室不赏识他,他何必热脸贴冷屁股,去多管闲事。庾亮上台后,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现在落难了才堆起笑脸,像个势利商人,难道自己挥之即去,招之即来?更让他悲痛的是,他的儿子陶瞻在城破时被叛军杀死,他恨不得把苏峻千刀万剐、剁成肉酱。但如果说罪魁祸首,那是庾亮,是间接凶手。他回复温峤说:我是在外守边的将领,不敢超越自己的职分。

  温峤派人去了几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温峤也恼火了,没有张屠户,就没有猪肉吃啦。愤恨之下写了一封信给陶侃:那你守卫荆州,我出发东进了。他的参军毛宝听说后,求见温峤,说:举大事的人,应当与天下人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温峤赶紧把送信的人追了回来,另写了一封信送去,再次恳求。陶侃的妻子龚氏劝他别再犹豫。陶侃才下定决心,穿上戎装登舟往东,昼夜兼程,连陶瞻的丧礼也没有来得及参加。328年5月,陶侃率部到达浔阳。此时离苏峻攻陷建康已经三个月。

  陶侃原谅了庾亮一开始,陶侃和温峤在船上见面,温峤让庾亮躲在船舱后面。陶侃说:这次祸乱就是由庾亮兄弟引起的,不杀他们两人不足以谢天下。庾亮听了,浑身冒汗。陶侃离开后,温峤把庾亮拉出来,说:你只要听我的,我保证你没事。庾亮连连点头答应。

  第二天,庾亮一见到陶侃,立即下拜谢罪。这一拜让陶侃非常惶恐。庾亮是北人,陶侃是南人,北人一向是看不起南人的;更重要的是,庾亮是高门,陶侃是寒族,这在东晋来说,高门和寒族不相往来是士人们的底线,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庾亮相当于完全卑躬屈膝,不要脸面了。一时让陶侃不知所措,急忙说:庾元规怎么拜我陶士衡呢?两人落座后,庾亮又坐在下首。陶侃大惊,急忙拉着他同坐。坐下来后,庾亮不停地检讨自己的错误。陶侃心中还是有怨气,仍然不忘奚落庾亮几句:你以前修石头城来防备我,怎么现在反过来求我呀!瘐亮讪讪地回答:哪里哪里。庾亮知道陶侃素来节俭,在吃薤菜(就是野蒜)时,特地留下根,陶侃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庾亮说:因为根可以再种。

  陶侃赞叹说:庾元规不仅风流倜傥,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这一做秀的举动彻底打动了陶侃,两人终于冰释前嫌。陶侃安慰他说:自从王室丧乱以来,地方大将掌握了不少权力,也不是只有苏峻一人为患。这次不全是你的责任。

  “三巨头”终于同心协力,温峤原来只有7000多人,陶侃来了之后,一下子增加到了4万。雄赳赳、气昂昂踏上了收复建康之路,旌旗绵延700多里,战鼓之声响彻百里。这一年,陶侃69岁,温峤40岁,庾亮39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陶侃
生平早年事迹少时家贫,父陶丹早亡,全靠母亲湛氏纺织维生,东吴灭亡后全家迁到寻阳。陶侃早年曾任寻阳的“鱼梁吏”,后任郡督邮,领枞阳县令;及后因被称能干而升任庐江太守张夔的主簿。及后张夔察陶侃为孝廉,到洛阳后获张华接见并赏识,任郎中。后又曾任伏波将军孙秀舍人,武冈县令和庐江郡小中正。数平叛乱西晋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张昌于荆州叛乱,宁朔将军刘弘转任使持节、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并进讨张昌。刘弘尚未到任即任命陶侃为南蛮长史,并派他进兵襄阳,后于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等地大破张昌军,斩首数万,又纳降万人,张昌部众于是溃散,张昌及其余众次年亦被消灭;战后陶侃以军功封东乡侯。永兴二年(305年)十二月,右将军陈敏在历阳叛乱,自称楚公,并驱逐扬州刺史刘仪等多名官员。刘弘推陶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并且积极备战。及后陈敏派遣其弟陈恢攻武昌,陶侃即领兵抵抗;此时随郡内史扈瓌试图离间刘弘和陶侃,称陶侃与...
· 陶侃的故事东晋名将陶侃的轶事有哪些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陶侃的轶事陶侃运甓主词条:陶侃运甓陶侃在广州,闲时总是...
· 陶侃的父亲是谁东晋名将陶侃父亲陶丹简介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1])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陶侃父亲陶丹,三国孙吴时官至扬武将军。鄱阳人,吴...
· 陶侃怎么死的东晋名将陶侃的故居在哪里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陶侃出身贫寒,初任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咸和九年(334年),陶侃去世,获赠大司马,谥号桓。有文集二卷,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赵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唐德宗时将陶侃等历史上六十四位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陶侃怎么死的公元334年(咸和九年)六月,陶侃在病中上...
· 薤
名称薤有多种名称,包括藠头(“藠”,拼音:jiào或xiào,注音:ㄐㄧㄠˋ或ㄒㄧㄠˋ)、薙头、小蒜、薤白头、野蒜、野韭等。中国薤在内蒙与山西等地称为薤薤(俗写为“害害”)。形态薤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作二年生栽培,基生叶数枚,半圆柱状线形,有不明显3-5棱,中空,叶鞘抱合成假茎,基部形成粗的鳞茎。鳞茎狭卵形,外观初看似小型蒜头(大蒜),故名小蒜,剖开来环形结构似洋葱,呈白色,是主要的食用部分。秋季九至十月抽花茎,伞状花序顶生,花小呈紫红色。“叶似葱、韭,鳞茎似蒜”,具有诸多葱属植物特征是薤的特色。产地原产中国,《汉书·龚逐传》就有记载。目前中国南方诸省都有种植,北方人较少食薤。江西省新建县生米镇被誉为“中国藠头之乡”。《黄帝内经·素问》有“五菜为充”语,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灵枢经·五味》又说:“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历史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挽歌《薤露》,起源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