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结婚仪式上的“葫芦瓢”做什么用?最早象征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2
转发:0
评论:0
结婚仪式上的“葫芦瓢”做什么用?最早象征什么,行房事,这并不是高雅之事,这说法也不雅,因此古人给行房事起了一个文雅的称呼“

  事,这并不是高雅之事,这说法也不雅,因此古人给事起了一个文雅的称呼“敦伦”。

  讲“葫芦瓢”,为何先要说一下“敦伦”?因为葫芦瓢是因为讲解“敦伦”而来的。

  西周初,婚俗混乱。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周公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士婚义七礼”,为让“士”人理解如何执行“七礼”,周公遂与妻子一起演礼。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周公妻满脸通红的拒绝演示。妻子不同意演试“敦伦”怎么办呢?不能不演示呀。就在此时,周公看见伯禽摆弄葫芦瓢,将两爿重新合为一个葫芦。周公看到这葫芦瓢,突发奇想,想到了怎样演示“敦伦”。第二天,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又召集起来,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一对葫芦瓢来,以葫芦瓢喻男女,说到:葫芦瓢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从此新婚夫妇根据“七礼”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芦瓢也在婚礼上被奉为礼器: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

  以上便是“葫芦瓢”象征的意义了。

  古代信息传递不便,大家也只是在口口相传。而这“葫芦瓢”的象征意义,在口口相传中有了新的喻义。

  到了春秋时期,周公制定的婚仪渐渐被废弛。孔老夫子重修礼典,修到“士婚义”中“敦伦”一节时,他认为不雅,没必要写这个,可以省掉,于是“七礼”就成了“六礼”。可民间还是在使用葫芦瓢,于是孔子也把葫芦瓢写入礼书。但时的“葫芦瓢”已经不再是婚仪中的礼器,而是夫妇共吃祭祀肉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时间一久,不少人认为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

  在前几天的《芈月传》中,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镜头,秦惠文王和芈姝用葫芦瓢喝酒。

  《芈月传》里称作“合卺酒”,那时候已经是战国时代了,所以不再是周公当年的葫芦瓢了,表达的意思变成了“夫妇二体合一,同甘共苦”的意思。具体做法跟《芈月传》里是一样的,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而又以线连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饮酒,同饮一卺。

  “卺”是什么?为何用“卺”?最初当然是周公偶然看到的那个“葫芦瓢”。但后来意思变了,因为“卺”,是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所以,这“合卺酒”在原本的意义之外,又有了夫妻二人要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

  葫芦瓢,最早只是一种单纯的礼器,用来象征“夫妇合二为一,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后来还有了象征“夫妇二人合二为一,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还成了一种酒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最早的毛笔是用什么做的他是如何改良的
还不知道:最早的毛笔是怎么怎么做出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大家在平时看古装剧的时候,一直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他们在书写什么的时候,所使用的往往是毛笔。毕竟,就曾经的那个时候来说,能作为笔的,也只有这一种工具。但是,因为毛笔在握笔等方面跟现在的不同,也使得“毛笔字”演化成了另外的一种说法。那就是“书法”。就此,很多朋友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那就是早期的毛笔到底是什么毛做成的呢?就这个问题,小编接下来就带着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在秦朝时期,有这样一位著名的大将军,他的名字叫做蒙恬。也就是因为他的缘故,也使得嬴政就统一国家来说,也借助了他的不少力量。那么,蒙恬跟毛笔又有什么关系呢?据传,那是在公元前的223年。那时候,蒙恬正带着兵在外面打仗。因为当时用于书写的工具在速度上非常的慢,以至于蒙恬每天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用于在给嬴政手写战时情况。这也让蒙恬觉得非常...
· 滑瓢
参看妖怪滑瓢(鬼太郎)相关动漫画与特摄作品鬼太郎灵异教师神眉妖怪少爺(滑头鬼之孙)妖怪医生忍者战队隐连者杀戮都市GANTZ参考资料《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陕西人民出版社
· 项羽为什么只让韩信做执戟郎?他是什么用意
韩信才华盖世,萧何赞他“国士无双”,为何项羽只让他做执戟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刘邦拱手让出了富饶的关中之地,被项羽打发叫花子似的赶到蜀地去。刘邦的臣子和兵丁大多是关中以东的人,他们本以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在关中享福,没想到,竟然要去偏远的蜀地,于是,带着不满和思乡,很多人做了逃兵。眼看逃兵越来越多,刘邦却无计可施,只能任逃兵一茬接一茬地走。某一日,刘邦正在办公,忽然听得属下来报,相国萧何也做了逃兵,这可令刘邦慌了神,像失去左右手一样无所适从。过了几日,属下又来向刘邦报告,说相国萧何又回来了。刘邦大喜,赶紧召见萧何。萧何解释说,自己没做逃兵,自己是追一个逃兵去了。刘邦很是纳闷,连日来,逃兵成百上千,也没见你萧何派人去追,怎么这回亲自去追一个逃兵了呢?事出反常必有妖。萧何解释说,他追的这个逃兵可不是一般人,此人称得上国士无双。如果刘邦想老死巴蜀,则能不能...
· 箪食瓢饮
【成语】箪食瓢饮【成语】箪食瓢饮【拼音】dānsìpiáoyǐn【解释】箪:古时盛饭的圆形竹器。一筐饭,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近义词】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反义词】大吃大喝、穷奢极侈、大快朵颐
· 冰糖葫芦的传说揭秘历史上冰糖葫芦的由来
冰糖葫芦的传说: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早些年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赵伸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