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朱棣李景隆的故事 李景隆与朱棣的恩怨情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59
转发:0
评论:0
朱棣李景隆的故事李景隆与朱棣的恩怨情仇,朱棣李景隆李景隆为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起初替建文帝讨伐朱棣叛乱,后来

  朱棣李景隆

  李景隆为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起初替建文帝讨伐朱棣叛乱,后来却做了朱棣的官,二者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呢?

  明太祖当朝时,唯恐大臣篡权,便给予藩王讨伐皇帝身边贼子的权利。朱允炆当朝时,朱棣有谋反之意,便以此为借口声称欲诛伐奸臣,发动靖难之战,实际上却是为了谋取皇位。

  朱棣来势汹汹,一举拿下多处要地,残害功臣,由于朱元璋晚期杀害了众多功臣将士,所以面对燕王兴兵,朝中已无可用之将才。

  此时耿炳文作为朝中仅存的老将,朱允炆只好命其带大军出征讨伐,由于耿炳文年岁已高,朱棣又善用计谋,于是挑选时机突袭南军,一举攻下先锋,后又大败其主力军,燕军得胜。朱允炆听闻耿炳文兵败的消息,便不复重用,将其换下,名先帝大将之子李景隆任将军带兵攻燕。

  李景隆本不是领兵作战之才,就是一无用公子哥儿,毫无作战经验也罢,为人却骄傲自负,私自妄为,急功近利,不懂用人。因此军中人心涣散,毫无士气可言。朱棣不将其放在眼里,稍稍用计,只守不攻,便请君入瓮,引得李景隆找上门来进攻。李景隆盲目贪功,毫无部署,最终举步维艰,朱棣拿下永平,直驱内蒙古,挟持藩王,围攻李景隆,南军大败。

  此次一败,皇帝还继续任用李景隆任总将带大军出兵,谁知其尽选军中庸人,弃用贤将,屡败于燕军,一退再退,最终燕军兵临南京城,李景隆开城门投降。

  后朱棣上位,李景隆任要臣,引得群臣不满,最终被弹劾罢职,囚禁于家中身亡。

  李景隆 运输大队长

  除大明战神外,李景隆还有一个称呼,即“运输大队长”,这又是个什么职位呢?

  李景隆,虎门将子出身,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借父亲威名,他一上任便极受赏识。建文帝在位时十分重用李景隆,高位官职予以加封,可惜李景隆没能负起他的优待与厚望。此时燕王起兵发动叛乱,欲谋权篡位。可惜朱元璋晚年杀尽贤臣大将,朝中已无可上阵杀敌之人。

  朱棣来势汹汹,起兵不久便扫荡了北平外围。无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幸存的年老大将耿炳文出兵,谁知首战不利,被敌军偷袭大败,建文帝大怒,使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对抗燕军。

  李景隆本是膏粱子弟,不仅不懂带兵还不懂谦虚,既无谋略也不骁勇,为人嚣张自负、急于求成又胆小羸弱,甚至将军中的有用之人全部替换下来。起初朱棣听闻李景隆的作战部署便心生欢喜,令属下只守不攻。李景隆见状便长驱直入,见卢沟桥都无人驻守更是得意忘形,不料此时便中了朱棣的埋伏,城内有严密部署,其屡屡攻城皆被击退,永平未能拿下。

  随后,朱棣拿下大宁进攻李景隆,吓得李景隆连夜潜逃,丢兵弃粮。此后,朱棣一举反攻,李景隆带兵北伐逢战必败,一退再退,最终还京。

  1402年,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李景隆开门投降相迎,最终朱棣即位,李景隆任朝中大官,后被群臣弹劾罢官。

  李景隆身为建文帝的大将军,平定叛乱时其兵力远远超过燕军,但他屡战屡败,被戏称“燕军运输大队长”,喻指其逢战必败,每每潜逃为燕军送兵,更被奚落成叛徒,可见其人废柴之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是李景隆造成靖难之役的最终失败吗?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内应吗?
靖难之役是明朝初年,爆发的异常中央权利和地方藩王权利的碰撞,并最终以藩王权利获得大胜的战争。战争的双方,分别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和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永乐帝。事情的开端,则是以建文帝削藩而起的。建文帝登基之后不久,就下定决心要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势力,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起兵反抗,挑起靖难之役。这场战争,最后以建文帝的失败而告终。建文帝被推下皇位,明成祖朱棣继位。靖难之役的失败有很多的原因,李景隆也是其中一个。李景隆的确是建文帝势力失败的关键人物,但说是李景隆造成了靖难之役的最终失败并不准确。李景隆的确是靖难之役失败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无能,才使得建文帝一方攻守之势逆转。以天下之力对抗一个藩王势力,建文帝是占很大优势的。但是经过李景隆的带领,每次都被朱棣打败,白白消耗兵力物资。他的失败,使得明军瞬间处于弱势,让朱棣逮准机会,一举攻下南京城。建文帝先后两...
· 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吗?真相是什么
“大明战神”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卧底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儿子,由于他在“靖难之役”中的“优越”表现,常被后人“亲切”的称为“大明战神”。又由于他在“靖难之役”时战无不败,败无不逃,因此后人又“亲切”地称他为“逃跑大王”。还由于他在“靖难之役”时每次战败必会给粮草匮乏的朱棣留下充足的物资,因此后人又“亲切”地称他为“运输大队长”。(靖难之役:朱棣从造反到登基的过程)别人可以不在乎卧底的身份,但是李景隆不行,因为这和他的能力有关。如果李景隆真的是朱棣的卧底,那么李景隆一定是朱棣最大的功臣,什么张玉、朱能、姚广孝都要靠边站。但是如果李景隆不是朱棣的卧底,那么李景隆zhe真的就是是无能到不能再无能的废物了。说李景隆是卧底,并不是空口无凭,而是种种事迹的表现,让人不得不怀疑李景隆是朱棣的卧底,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朱棣与李景隆自相识,并且感情很好。出于这个原因,李景...
· 李景隆
生平洪武年间少年喜读兵书,通典故。身材高大,眉目清秀,顾盼伟然。每次朝会时,进退举止雍容华贵,朱元璋多次瞩目于他。洪武十九年(1386年)继承爵位,次年随军参加进攻纳哈出。此后,多次赴湖广、陕西、河南练兵,与西番进行马匹贸易。之后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年间建文二年四月以前的形势建文帝即位后,李景隆备受信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朱橚全家押回南京。靖难之役时,耿炳文前部十三万人在初期战事中不敌燕王朱棣,黄子澄举荐李景隆接任大将军,增兵至五十万人,齐泰极力反对但无效。建文帝赐给他通天犀带,亲自为他推轮,在长江边为他饯行,命他便宜行事。李景隆只是尊贵公子,对军事并不了解,傲慢自大,众多老将怏怏不乐,不肯为他效力。李景隆到达德州,集合军队进驻河间。朱棣听说朝廷以五十万倾国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过望,说赵括之失必然重演,燕军必胜。并提出李景隆之五败:...
· 李景隆的50万大军为什么还打不过朱棣?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景隆有50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十几万人的朱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李景隆。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意思是说父亲要是一个有才能的人,那么他的儿子一定不会太差,这句话在历史上确实得到了印证,比如政治上的司马懿和儿子司马昭、司马师,文学上的苏洵和儿子苏轼、苏辙,军事上的周勃和周亚夫等等。可是并不是每一个虎父都像他们这样好运,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就没有得到一个好儿子,他的儿子李景隆几乎是亲手葬送了建文帝的江山,那么李景隆当时得到了建文帝的信任,手握精锐部队五十万,为什么打不过兵力少于自己数倍的朱棣呢?现在小编就为详细为大家介绍李景隆在靖难之役的所作所为。建文帝元年后半年,耿炳文带领的军队在和朱棣作战的时候接连失败,这让建文帝非常担心,皇爷爷朱元璋留下的老将都不能击败朱棣,那么还有谁能帮助自己对抗朱棣呢?这个时候心腹大臣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了一个人,他就...
· 明朝将领李景隆简介李景隆是怎么死的?
李景隆是明朝将领,为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生卒年不详,字九江,为江苏盱眙人。承袭曹国公爵位之后,受到建文帝重用。李景隆早年的时候喜欢读兵书,加之举止雍容,因此受到明太祖的重用。“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洪武十九年,其父去世之后,承袭曹国公的爵位,此后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甚至还负责与西番茶马贡市交易。李景隆后来又被明太祖提拔为掌管左军都督府,并加太子太傅。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为建文帝。李景隆早年受到明太祖赏识,建文帝继位之后,也随之成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建文帝继位之后,想要实行削藩政策,李景隆便在一旁辅助他。建文初年,周王朱橚被人报告谋反,建文帝当即派李景隆前往处理此事。李景隆到了开封之后,很快就包围周王府,并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接受建文帝审判。建文帝后来将周王一家废为庶人,没有取人性命。因为削藩政策,建文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