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司礼监简介: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2
转发:0
评论:0
明朝司礼监简介:明朝内廷司礼监的权力如何?,明朝内廷之司礼监概况简述: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

明朝内廷之司礼监概况简述:

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司礼监的权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

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明史》

有此可见,司礼监几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礼,力量十分强大。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礼监建立的的过程、原因、工作职责、人事组成、行政架构:

司礼监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官方史料是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在此之前司礼监有多个前身,如纪事司,内正司后改为典礼司接着有改为典礼纪察司。明史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典礼纪察司就是司礼监的前身,不过依据太祖实录上的说法,司礼监刚开始是掌宫廷礼仪纠察内官违犯礼法者,这些正是之前典礼纪察司的工作职责,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司礼监就是由典礼纪察司整改而来。

洪武28,朱元璋再次整改内廷宦官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整改中司礼监的职责中包括了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和御前勘合。光禄司就是后来的光禄寺。前者代表了这开启了明朝内廷机构第一次督外衙门的例子。后者代表了朱元璋有意将内官编进帝国行政体系的链条中,从而达到监督和制约外臣的作用,明帝国几乎所有是政策商讨和推行都必须经过内廷程序才算完整和合法。

如果内廷不同意就推行不下去,这是明朝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也表明了宦官在帝国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性,总而言之就是宦官与士大夫集团共同执政是师出有名,不像汉唐那样师出无名。虽然其中都有皇帝的放任,但是明朝的更多的利用帝国的行政体系,所以明朝宦官200多年不管历经多少风雨都始终让这个国家离不开他们。

司礼监在建立之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是比较防范宦官干政的,所以权利不大,更多的只是在于内廷这一亩三分地有些影响,而且那会内廷当家的是内官监的大佬们。后来随着外朝势力的逐步扩大还有因为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正不太相信外朝,所以内廷包括司礼监这些机构衙门日渐权重,明朝宦官干政有由此开始。宣宗时期皇帝对太监参政采取比较放任的态度,将朱批的权利下放到了司礼监的手中,使司礼监权柄日重,后来渐渐的成为了与外朝内阁分庭抗礼的国家决策机构。

司礼监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这些都不定员,多的八九位,少的也有四五位,排名前三位秉笔太监中的一位负责东厂事宜。

秉笔太监负责批红,随堂太监负责整理大臣的奏章整理,掌印负责最后的盖章,而提督太监负责的看管和做些后勤的供应。其余的一些下属宦官还负责一些宫廷礼仪,宫门的宵禁时间,皇家的历史资料收集等等一些职责。

值得强调的是,提督东厂和上文提及的提督太监是俩码事。东厂不属于司礼监管辖,是皇帝直管,只不过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兼职。

届时即将下班的秉笔太监把一枚长一寸左右的象牙牌交给下一位上班的秉笔太监,要呈给皇帝审阅的文书奏章由当班的的秉笔太监收拢,觉得特别重要的文书要则要上呈掌印太监。正常来说每一个秉笔太监都有代表皇帝批红的权利,司礼监内还有一位长住的太监,就是前面说的提督太监,这个太监是吃住都在司礼监里的。提督太监掌握着司礼监的重要文件和提供一些文具的后勤保障。

外朝所进呈的奏章文书先送到通政司,然后由文书房掌收,先由10个左右的司礼监宦官来审查这些文书,用颜色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决定该立即上呈掌印太监特别过目,还是正常的转给内阁,然后这些文书还会经过内阁送回司礼监,让皇帝做最后的决断,外发的文书则是相反的流程,司礼监大概的运作模式就是这样的。

司礼监下属的机构有文书房、礼仪房、内书堂、经厂等等,其中文书房如外朝的翰林院、太学院等机构,明朝要想入司礼监必须要先文书房历练一番,就相当于外朝的翰林、庶吉士。

凡升司礼者,必由文书房出,如外廷之詹、翰也——《明史》

明朝宦官的学校:内书堂

我们现在讲一下内书堂,内书堂其实是一个对宦官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学校,因为朱元璋规定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其干预政事,正是内书堂的建立,让大家学文识字才有参政的基础,毕竟文盲是管理不了一个国家的。内书堂建立于宣宗时期,命令大学士陈山作为老师教授一些年龄小聪明的宦官读书认字,内书堂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大学士翰林各部尚书都有来内书堂教书的经历,所以小宦官们才接受知识的起点要比外朝大部分士子要高的非常多。老师个个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个个学富五车,李东阳,严嵩,商辂等等都在内书堂教过书。

小宦官们在入学的那天通过北安门,先经过他人介绍认识所有老师以后,像老师们磕头行礼,送上一根白蜡烛,一条手帕,一根龙挂香,作为象征性的学费。学生们先学百家姓和千字文启蒙,然后再学四书五经,讲到这里大家已经发现了,其实他们学的东西跟外朝的那些士子是一样的,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和道理都是跟外朝没有区别。所以明朝历史上出了很多为人处事非常接近士大夫的太监。而且这些太监和外朝的文官相处的也很好,外朝的文官们也比较敬重他们,如陈准,萧敬,田义,陈矩,刘若愚等等。开个玩笑说这是文官们在太监里面培养出来的奸细,当然,文官培养了很多友善的宦官,也同样为自己培养了很多。

明朝文官们他们知道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讲台下面很可能会因为他努力的传授知识,那些现在还天真无邪的小宦官们会有很大可能利用自己教给他们的知识来与自己在朝堂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但是他们还是会尽心尽力的去教习,把有教无类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时刻他们是高光的。在这里让我们为明朝文官集团点个赞。

当然小太监们在这个时候也是很尊重这些老师的,他们关系也很和睦,完全没有长大以后那种看见对方就想拿刀捅死对方全家的想法。学习比较好的小宦官们还会被派到各个内廷机构去做兼职,抄写各种文书,圣旨,甚至草拟罪犯的处决书。内书堂毕业以后宦官一直都是内廷各个部门太监的后备力量,几乎所有的太监都是出自于内书堂,这点跟文书房很相像。魏忠贤那个太监大神除外,那个是几千年出一个的监才,我们不能以常理度之。

大明皇宫内的奶爸奶妈机构——礼仪房

好了,内书堂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现在我们讲讲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司礼监下辖部门——礼仪房。

礼仪房应该是司礼监下辖最有趣的一个部门,礼仪房为皇帝的老婆所生的皇子和公主们提供最健康最优良的奶妈。负责在孩子们满月之后替他们理发,孩子们在活过一百天以后会为他们取名,然后在取名的典礼上宦官再次为他们理发。把减下来头发放在一个精心制作的袋子里面,礼仪房的太监还要详细的记录和密切注意孩子们所有活动,一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为止。这些太监也说不清楚是奶妈还是奶爸。司礼监作为国家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之一,竟然还管辖着一个这么一个看护孩子的机构,也是挺搞笑的,礼仪房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性质。

至于司礼监另外一个下属机构经厂,大家只要知道这是由宦官管理的印刷厂就好了,职能比较单一,可叹之处不多,还有其他的一些司礼监外差,如各地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这些都属于司礼监的外差。

这里要说一下,大名鼎鼎的郑和就是第一个以太监身份掌军和明朝第一个镇守太监。司礼监镇守太监这类的级别一般都会有秉笔太监的头衔,这个制度开始于仁宗年间,嘉靖时期撤销。

司礼监还有其他一些矿监,税监的外差,这些就不一一述说了,大家从名称上就能了解他们是干什么的。以上便是明朝明朝内廷之司礼监的全部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礼监
地位明代内廷十二监为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御马监(后称尚驷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司礼监为首。十二监下设有四司八局,四司为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八局为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银作局、浣衣局。合称“二十四衙门”。除专司清洗内廷衣物、便器的浣衣局外,其余二十三单位皆设于紫禁城内。朱元璋即位初期,各监各局编制约百人,至明中后期,多数监局在各省州县,皆派驻直属宦官,主管与宫内需索有关的业务,并监视疆吏民情以密报内廷,宦官人数达数万人。业务明初,司礼监与各监主管设“太监”一,左右少监各一,各司设“司正”一,各局设“大使”一。以后编制扩张,各监分设“掌印太监”。司礼监以“掌印太监”为首,下设“秉笔太监”数人,首席秉笔主管东厂、诏狱等特务刑讯机构,各秉笔分管各监各司局。司礼监同时也是明代官方主要的出版机构之一,下设“经
· 司设监
参考文献
· 明故两京司礼监印太监牛公墓志铭
明故两京司礼监印太监牛公墓志铭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1-1111:39:55阅读:8次明故两京司礼监印太监牛公墓志铭赐进士出身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侍经监官前翰林院学士同修国史钱塘倪岳撰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通政使司左通政江东王敞书丹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掌通政使司事汤阴元守直篆盖公讳玉,字廷圭,姓牛氏,别号退思居士。其先世居龙门,吴元年始徙实京师,占籍涿州。曾大父郎,大父道兴,考德川,妣王氏。德川生三子:长贵,季u,仲即公也。公生而资性英敏,自为童子,动止老成,不为嬉戏,乡长者多鉴赏之。甫十岁,母忽媾疾甚危,迎医问药殆忘其劳,夜则焚香吁天以身代疾。良愈,时称孝童。永乐十一年,以俊秀选入内庭,隶名司礼监。宣德二年,进本监长随,主管内外章奏,仍命从大学士杨文定公授经学,日有进。七年,升奉御充英庙伴读,仍职章奏。十四年秋,圣驾亲征北虏,命公提督宫壶事宜,兼典机务。八月,景...
· 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
明朝宦官是怎么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的?内府衙门是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成化以前宦官的权力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利用司礼监干预朝政宦官组成的机构为内府衙门。明代的内府衙门主要有二十四个,包括: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御马监、司设监、尚宝监、神宫监、尚膳监、尚衣监、印绶监、直殿监、都知监等十二监,惜薪司、宝钞司、钟鼓司、混堂司等四司,兵仗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洗衣局、银作局等八局,总谓之曰一十四衙门”。设在皇宫内的宦官机构,主要为这二十四衙门。宦官最高一级叫太监,为宦官各主要衙门的负责人。其次是少监、监丞,为太监的助手,这些都是高级宦官。再往下就是典簿长随、奉御、当差、听事等。人们以太监通称宦官,是用最高级职称来概括全体。在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权力最大、最值得重视的是司礼监。其主要人员有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九员。提督太监掌管全...
· 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明朝著名大太监简介
明朝宦官以用事之久、握权之广着称,明朝的宦官们插手朝政、把持国家政治经济各领域,将阉宦之患发展到叁千年历史之极致。那么明朝有哪些出名的太监呢?明朝出名的太监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保等。郑和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刘瑾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