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土家族的人口有多少 土家族的分布地在哪里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96
转发:0
评论:0
土家族的人口有多少土家族的分布地在哪里,土家族的人口数量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毗连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

土家族的人口数量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世居毗连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土家族人口数量约为8,353,912人,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仅次于壮族、回族、满族、、苗族、彝族。

分布地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地带;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大庸等县,聚居的土家族人口较多,州内其余三县市也有部分土家人居住,中国向世界开放的旅游城市张家界市也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等五个县市,土家族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大。恩施、建始、巴东等三个县市的土家族人,多聚居在清江之南,呈现出鄂西南土家人聚居偏南,汉人偏北的局面。

 湖北宜昌地区土家族聚居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共有11个区、镇,36个乡;除其东部3个区、镇系土家和汉族杂居区外,县境中部和西部都是土家族人较集中地居住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为全县总人口的47.46%,绝大部分聚居在县境内高山溪谷之间的地方。

 重庆东南部边境的黔江地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聚居的土家族人较多;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有一些与苗、汉人杂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土家人口数为全县总人口的53%

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有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以上情况说明,土家族是聚居于我国长江以南武陵、大娄山余脉溪洞间的一个山地民族。一般来说,土家族聚居的地方,多是元、明、清三朝建立过土司制度的地区。在历史上这些地区的周围延边地带及个别土司区内的少数据点,封建王朝也曾设置过卫所关隘,而居住的土家族人数,较之土司区就少得多。这一带的非土司、卫所地方,也有土家人分散居住。由于民族迁徙流动,在现今民族杂散居地区内,还有个别土家族聚居的居民点。

 居住条件

土家族居住的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这里属山区丘陵地带,海拔多在1000-1500米之间,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武陵山脉横贯其间,三峡巫山绵延北部。河流主要有酉水、澧水、清江、乌江。整个地区,峰巅山峦挟持河谷平坝,自云贵高原向东倾斜延伸。这里属于西南季风控制的东极,属典型的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山地辽阔,年平均气温为13.517.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之间,适宜于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的良好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家族舞蹈土家族舞蹈地花灯的介绍
土家族舞蹈地花灯地花灯又名耍耍。旧时,是土家族年节期间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有一男(丑角)一女(旦角)或两男两女表演,男拿扇子,女握方巾,或男女各执手巾边唱边舞,表演风趣,爱情色彩浓烈。丑角动作粗犷、洒脱、滑稽,旦角动作妩媚、轻盈、飘逸。基本舞步有小八字步、大八字步、十字步、弓步、小跳步、矮子步等,常伴有各种技巧的跟斗。相传耍耍起源于古时祭祀活动中的娱神活动,在表演中也可窥见跳神的痕迹。耍耍有文武之分。以唱为主,由击乐间奏的叫文耍耍;以表演为主,在击乐的伴奏下表演各种技巧动作的叫武耍耍。耍耍的造型动作有“观音坐莲”、“丹凤朝阳”、“鹅儿扑水”、“燕儿衔泥”、“老鹰展翅”、“云手扫地”等。耍耍曲调欢快、优美、动听,曲牌多为单曲体,以徵调试为主。唱词内容丰富,多为即兴之作,既唱农时节令、恭贺奉承的内容,又唱生产、生活知识,也唱古人、故事等。有的唱词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经不断加工修改,内容...
· 土家族的饮食恩施土家族的饮食有哪些特点
鄂西土家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以玉米、甘薯、马铃薯与大米构成的主食,养殖业成为可靠的肉食来源。土家族十分讲究节日的饮食,不同的节序,饮食品种和方式俱有不同的特色,渐演成俗。如正月十五闹元宵,食粉团、汤圆,称之为吃元宵;社日,切猪豚和糯米、蒿菜为饭,称之为社饭,彼此馈赠;三月上巳之辰,摘地菜花和作饭,称之为做节气;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宰豕为大脔糁,糯米蒸之,祭祖先兼延客”;端午节食角黍(即用竹叶裹粽)、盐蛋,饮菖蒲雄黄酒,小儿辈则以酒涂额;八月中秋节,月饼、枣、梨、胡桃相馈送,家人具酒设肴,陈瓜果饴饼赏月。平日好酒好菜,积攒准备,以作过年宴会之用。宴会筵席除鸡、鸭、豕、羊外,无多珍肴,颇有古桃源风。鄂西土家族十分重视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的关系。冬春之际,喜吃炉子菜(火锅),无论荤素,这样可以温中元,驱寒气,并煮死病气之物,起防病延年的功效;在凉拌食品中拌加酒滴,以健肚肠;冬令时节喜食狗肉,以补肾...
· 土家族婚俗盘点土家族的婚俗词有哪些
土家婚俗词(一)盐女当年追廪君,仙姿蝶影伴晨昏。芳云甘雨滋山水,一代风情遗子孙。注:廪君,是远古巴人部落首领,名务相,俗称“向王天子”;盐女,是盐水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世称“盐水女神”,又尊为“德济娘娘”。据史书载: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二)妙龄巴女暗怀春,莫毕阿谁众里寻。一把锅灰多少爱,悄然抹向意中人。注:土家族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他的脸上,称为“找莫毕”。莫毕,土家族语,意为“虎仔”,即姑娘的意中人,因为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三)女儿当嫁盼提亲,佯骂媒婆屡叩门。欲允还推再移伞,一桩婚事待良辰。注:“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成为土家族不可违背的礼仪。青年男女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要找媒人提亲、说媒。媒婆到女方提亲时,如果遭到一些诙谐的“谩骂”,就可能应允...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土家族跳丧舞的由来
跳丧舞又名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恩施土家族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早在隋唐时期,土家先民就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的习俗。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唱俚歌哀词。”这种祭祀歌舞,在古代巴人后裔土家族的聚居区世代沿袭,千古不绝。哪家死了老人,村民们闻讯而至,通宵达旦,这叫“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这种丧葬习俗经过不断传承,逐步演变为恩施土家族的跳丧舞。跳丧舞的种类繁多,按跳丧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待尸”、“么连嗬”、“摇丧”、“打丧”、“哭丧”等20多种类型。按模拟形象动作分,有“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虎抱头”、“牛擦痒”、“猴子爬岩”、“狗吃月”、“狗撒尿”、“燕儿衔泥”、“古树盘根”、“幺姑筛箩”、“耍五巾”、“风夹雪”、“滚身子”等。跳丧时,锣...
· 土家族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有什么文化内涵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外来文化的渗入,形成了以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局面,使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土家摆手舞是一个以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为主体外来文化不断渗入呈文化多元化局面的民族舞蹈,其中,巴文化与楚文化两大主体交融十分明显。从许多史籍资料中不难看出,土家人的祖先巴人尚歌舞,敬虎、蛇,而长江中下游的广大楚地则巫风盛行,以龙、凤为图腾,而酉阳的酉水地区处于巴、楚文化交融的结合部,是两大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最理想之地。土家摆手舞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明显地体现了巴、楚文化交融的事实。巴人尚武,武者舞也。巴人的后裔是土家族,是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一致的结论。史料表明,巴人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华阳国志》云:“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可以想见,当年的巴人不仅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