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商代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鼎的最初用途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8
转发:0
评论:0
商代青铜器鼎是用来做什么的?鼎的最初用途,语文书中,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我们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

  语文书中,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我们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历史书中,也出现了鼎的身影,像“世纪宝鼎”“司母戊鼎”。就连一些历史题材影视剧中,也少不了鼎。比如,《楚汉传奇》第八集中,一个村姑抱着有四只脚、形状类似鼎的容器去河边洗衣服。

  如此具有文化气息的鼎,难道是洗衣盆?当然不是!

  鼎的含义和分类

  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春秋左传》有记载:夏朝初年,划天下为九州,设州牧。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派人先把全国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精选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全国九州的统一和王权的高度集中。

  鼎的作用

   1.做饭的炊具。鼎,最初是很普通的,只是个烹饪的东东,和现在的锅差不多。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鼎铛玉石”“钟鸣鼎食”等成语就说明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侈。那时的王公大臣喜欢吃肉,经常用鼎煮,不同种类的肉放在大小不一的鼎里,煮熟后直接吃,古籍中的“列鼎而食”,那场面也真够壮观的。

  2.专门用于祭祀或典礼,是身份的象征。

  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普通人很难享用到。因为铸造的成本高,也是贵族地位和阶级的象征。你是什么身份就看你家有几口鼎,“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是周朝定的礼仪制度。

  3.被视为传国重器。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历史上有“问鼎”的典故,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大意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问鼎”。“问鼎中原”“问鼎三甲”直接说明了鼎对于国家的重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区区一鼎就有这么多的学问。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干一碗知识汤,我们做朋友圈里最牢靠的伙伴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鼎最初很普通: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和锅差不多
这个洗衣服的盆看着像鼎,可惜就不是说起鼎,大部分人都知道,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另外,在中小学的历史教材中都有“鼎”的身影,像“世纪宝鼎”“后母戊鼎”等,便是“鼎”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初印象。在大型的纪念活动或极重要的外交往来中互赠礼物时,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器物。还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少不了鼎。比如,《楚汉传奇》第八集中,一个村姑抱着有四只脚、形状类似鼎的容器去河边洗衣服。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神秘、贵重的礼器。这是字典中对鼎的有关释义。那么被赋予显赫、尊贵等意义的器物怎么会成为村姑的洗衣盆?好在不是,我只是想说鼎怎么会在国人的文化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鼎,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作为至尊至贵的王者之器的鼎,最初是很普通...
· 鼎最初很普通:用来炖煮和盛放鱼肉和锅差不多
这个洗衣服的盆看着像鼎,可惜就不是说起鼎,大部分人都知道,和“鼎”有关的成语、俗语一口气能说出一串,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人声鼎沸、鼎力相助、三足鼎立、楚王问鼎、问鼎中原、春秋鼎盛等。另外,在中小学的历史教材中都有“鼎”的身影,像“世纪宝鼎”“后母戊鼎”等,便是“鼎”在人们心目中的最初印象。在大型的纪念活动或极重要的外交往来中互赠礼物时,鼎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器物。还有,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也少不了鼎。比如,《楚汉传奇》第八集中,一个村姑抱着有四只脚、形状类似鼎的容器去河边洗衣服。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神秘、贵重的礼器。这是字典中对鼎的有关释义。那么被赋予显赫、尊贵等意义的器物怎么会成为村姑的洗衣盆?好在不是,我只是想说鼎怎么会在国人的文化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鼎,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作为至尊至贵的王者之器的鼎,最初是很普通...
· 鼎
历史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着陶器的出现,陶鼎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形就随之出现了。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曾有陶鼎的出土。早期陶鼎的材质有红陶、夹砂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夹砂灰陶等。陶鼎流行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夏商时期。随着青铜器的出现与发展,在贵族阶层,陶鼎逐渐被青铜鼎取代,而在平民阶层,直至东汉时期,陶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东汉以后,陶鼎从生活中消失,但作为明器,仍被使用了很长一段时期后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相传,早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青铜鼎的存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治下。”但《史记》成书于西汉,有关三皇五帝的论述多是传说,不足采信。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被许顺湛、黄怀信和韩建业等学者认为相当于黄帝文化,虽然庙底沟类型已确有陶鼎,且具有热锻铜器的能力,但应该并不具备铸鼎所需技术水平。考古上,铜鼎被认为最...
· 祖庙大铁鼎吴氏鼎鼎有名
从祖庙三门步入中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祖庙胜迹:兽足,有耳的铸铁大铁鼎,鼎高2.7米,口径0.55米。鼎耳上有铭文:“一为国泰民安;一为风调雨顺”;鼎身有铭文:“夏鼎商肄,上古法物,朝有攸重,庙亦宜然。我镇灵应祠奉祀真武上帝,神明赫濯,享祀多年。先人子万历戊子岁(1588年)重修,有大香炉一座,置子殿阶永远供奉。至国朝康熙庚戌岁(1670年),其子孙踵前事而重铸之。今经日久,又复废坏,我等广集同人,敬抒葵悃,爰铸重新。仍将捐修人名,用铸于后,并为之铭,以成鼎峙。”“铭曰:中正而立,玄穹上格,其香自升,瑞气长凝。猊蟠闪烁,取新象著。龙象飞腾,不朽名称。”后列捐修士绅、耆士、信士、缘首等168人名字,其中士绅有:吴鸿运、欧济廷、吴济运、吴澍运、吴泽运、吴荣光、吴弥光、吴徽、吴时彦、冼球长、吴怀远、吴观文、吴源泉、邵彤章、陈天才、余殿成。耆士、信士、缘首名字(以下略)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
· 祖庙大铁鼎吴氏鼎鼎有名
从祖庙三门步入中门,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祖庙胜迹:兽足,有耳的铸铁大铁鼎,鼎高2.7米,口径0.55米。鼎耳上有铭文:“一为国泰民安;一为风调雨顺”;鼎身有铭文:“夏鼎商肄,上古法物,朝有攸重,庙亦宜然。我镇灵应祠奉祀真武上帝,神明赫濯,享祀多年。先人子万历戊子岁(1588年)重修,有大香炉一座,置子殿阶永远供奉。至国朝康熙庚戌岁(1670年),其子孙踵前事而重铸之。今经日久,又复废坏,我等广集同人,敬抒葵悃,爰铸重新。仍将捐修人名,用铸于后,并为之铭,以成鼎峙。”“铭曰:中正而立,玄穹上格,其香自升,瑞气长凝。猊蟠闪烁,取新象著。龙象飞腾,不朽名称。”后列捐修士绅、耆士、信士、缘首等168人名字,其中士绅有:吴鸿运、欧济廷、吴济运、吴澍运、吴泽运、吴荣光、吴弥光、吴徽、吴时彦、冼球长、吴怀远、吴观文、吴源泉、邵彤章、陈天才、余殿成。耆士、信士、缘首名字(以下略)嘉庆六年辛酉(1801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