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刀剑、青铜器上的那些纹饰 青铜器纹饰图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31
转发:0
评论:0
刀剑、青铜器上的那些纹饰青铜器纹饰图片,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印记。比如民俗,比如图腾……。这些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剑

  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印记。比如民俗,比如图腾……。这些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剑、青铜、玉器常用纹饰,你认得吗?

  ▲忍冬卷草纹(麒麟唐刀)

  《本草纲目》云:忍冬“久服轻身,长年益寿”。忍冬图案多作为佛教装饰,可能取其“益寿”的吉祥涵意。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唐代佛教文化作为唐代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鼎盛阶段。因此剑身装具上忍冬卷草纹或多或少有着佛教文化的印记,在唐朝以后被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汉代装饰漆器上图案纹饰精美抽象。装饰器面除琢饰兽面、云纹、谷纹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纹最具特色。其布局合理,生动巧妙,碾磨的圆润细腻,华丽精细。

  ▲勾连雷纹

  勾连雷纹,基本特徵是以近似“T”形勾连一起的线条,其地填以雷纹。始于商,盛于晚商周初,沿于春秋战国。

  ▲螭龙纹(八面青龙汉剑)

  ▲云雷纹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徵是以连续的迴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也单称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也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和西周,春秋战时期仍见沿用。

  ▲目雷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中间为目形,左右有延长的尾。大多填有雷纹。盛行于商至周初。

  ▲弦纹

  弦纹,即为直线纹,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它包括凸弦纹和凹弦纹两种。凸弦纹是突出器物表面的线;凹弦纹是低于器物表面的直线,一般凹凸线纹为一至三道,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作其他纹饰的衬托。弦纹多用于鼎、盒、鬲、甗等腹上,盛行于商周时代,两汉时期仍用。

  ▲环带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因而又称波浪纹。凹处常填以眉形、口形纹。盛行于西周、后期。

  ▲蟠螭紋

  蟠螭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蟠螭纹中的“蟠”屈曲,“螭”为没有角的龙。其特徵为张口,卷尾,或两龙相交,或群龙交缠。一般交龙个体较大,这是与蟠虺纹有别之处。蟠螭纹多见于鼎、敦、豆、壶、盘等颈、腹、盖、足部,盛行于战国时期。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兽面纹

  又叫饕餮纹,它的特点是动物的正面形象,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

  ▲鳞纹(龙之剑)

  青铜器纹饰之一。形似鳞纹,常上下几层重迭出现。早见于商代晚期,盛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

  ▲谷纹(安定汉剑)

  谷纹是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为玉器上的一种纹饰,形如倒写的e字母。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安定汉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某问答网站上,我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最近正在看商周青铜器纹饰相关的资料,正好这个话题能来跟大家聊一聊(附截图如下)。纹饰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羽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牛、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牛、羊、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火纹、人物画像等。饕餮纹(兽面纹)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最主要的纹饰,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达到顶峰,被广泛运用于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食器上。关于饕餮纹的首次记载,出现在《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不过这里...
· 刀剑纹饰及其美寓
刀剑纹饰及其美寓刀剑纹饰及其美寓中国历代的吉祥纹样,代代相承又代代相异。吉祥图案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出现在陶瓷、漆器、建筑画、雕刻、织锦、刺绣;地毯、年画、剪纸、首饰、服装等工艺美术日用品上,在装饰性和实用性方面为其他美术形式所不能比拟。吉祥图案是将抽象的概念物化。睿智的中国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先将抽象的概念与一具体的实物相联系,再将这种实物美化,并与其他吉祥物组合在一起,最后的效果,就是让人们在画面中读出那一抽象的概念。其主要表现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谐音法(吉庆有余剑图):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造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便不识字也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起为“和合”,意为和谐好合。二、借喻法:借助可视的有寓意或象征性的事物来比喻吉祥。铁拐李的葫芦能炼丹药救众生...
· 商周青铜艺术之“青铜器纹饰”(图)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的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饰。从兽面、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见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在青铜器艺术中,它们被熔铸,重构成充分体现奴隶制社会精神面貌的新形象,与造型结合,所产生出的精神威慑力度是早先的艺术所不能比拟的。兽面·夔龙·凤鸟商代工匠艺术家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青铜器纹饰──兽面纹。在商代社会生活中,它无所不在。兽面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兽面,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多用作辅助花纹。兽面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牛、羊是祭祀活...
· 楚国的青铜器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幅员辽阔、国力强盛的南方大国,其青铜器因具有独特的形制而自成一系。发展楚国青铜器的发展大抵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晚春秋早、中期;第二阶段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第三阶段为战国中、晚期。第一阶段的楚国青铜器深受中原地区影响,形制上与中原器相似或相同,如楚公蒙钟等。春秋早期器物如湖北当阳赵家湖8号墓所出的1鼎1簋,形制上虽有自己的特点,但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同类器相似。春秋中期器如赵家湖4号墓、金家山9号墓、郑家洼子23号墓等所出的铜器,与同时期的郑国铜器极为相似,尤其是带盖的三足圆簋,形态几乎完全一致。第二阶段,楚国青铜器已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时重要的楚墓如春秋晚期的河南淅川下寺1、2号墓,战国早期的固始侯古堆1号墓和白狮子山1号墓、长沙浏城桥1号墓等,所出器物都极富特征,众多的圆腹鼎,足细高而外撇,至战国初期时腹更深、蹄足也更长而外撇,是中原所罕见而楚国...
· 青铜器
现代工厂制程以数控机床分别削切2个铝块,制成凹模。组装2个铝制凹模,充填融化的蜡,铸成模型后,取出。将蜡模外涂上乳液与砂,并干燥,重复数次后,再将其烧制成砂模(同时将蜡融化去除)。将砂模充填融化的青铜液,冷却后将砂模打破,取出青铜器。修饰与抛光,以及为了提高青铜器使用的耐久度,再进行镍的电镀。春秋时期的重环纹铜鼎,收藏于衡阳市博物馆。参见中国青铜器青铜时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